村莊往事——單縣園藝街道趙閣村

2022年06月27日19:02:06 歷史 1947

編輯/朱秋霞

趙閣行政村下轄趙閣村、何庄、謝庄、靜庄、郗樓,五個自然村。1958年公社化後,成立城關公社趙閣生產大隊,1982年城關公社撤銷改成鄉,趙閣生產大隊改為趙閣行政村,屬十里鋪鄉。2000年十里鋪鄉與謝集鄉合併,趙閣行政村屬謝集鄉。2008年屬園藝辦事處至今。

村莊往事——單縣園藝街道趙閣村 - 天天要聞

村名由來

趙閣村 據《趙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年),趙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初住廟裡,後村舍發展取名趙家閣,今簡稱趙閣。

何庄村 明洪武元年(1368年),何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始稱何氏陋室,後改稱何庄。

謝庄村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謝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取名謝庄。

靜庄村 明洪武年間,靜氏先祖從山西洪洞遷居到此,故起名靜庄。

郗樓村 據《郗氏族譜》載:唐貞觀十一年(637年),郗氏隱居於此,建樓一座,圍村築寨,始稱郗家大寨,後改稱西樓村。

村莊往事

七里堌 趙閣庄東原有一個大堌堆,名叫孫堌堆。傳說,舊時上大水時,周邊七八里的人們都到孫堌堆上避難,不管來多少人都能住下,逐漸形成一個村落,名七里堌,至明初,趙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改村名為趙閣村。

趙氏在此建庄時,村裡有一座閣樓,還有一眼古井,井水清澈甘甜,大旱之年,別村的井水都幹了,只有這口井仍有水,十里八里所有的人都到這裡來挑水,但井水從沒幹過,百姓稱「萬戶井」,井口石板因長期被井繩磨,留下了十幾道深溝。

郗樓響場 據說,郗樓村有一郗大戶,非常富有,他家的打麥場地是用木板搭建的,木板下邊掛滿了鈴鐺,一壓場鈴鐺就響,老遠都能聽到。有一天,正壓著場,突然下起了一陣瓢潑大雨,看著一場地麥子被雨淋了,郗大戶很氣惱,對著天空開槍發泄悶氣。不知為何,過了一段時間,郗家人都得了怪病相繼去世。百姓都說郗大戶肯定是得罪了老天爺,才受到這樣的滅門懲罰。從此郗樓再無郗氏。解放後,郗樓村併入靜庄,郗樓村消失。

資料收集:靜記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台軍官校辦黃埔百年校慶,柯志恩嘆民進黨「去蔣」:希望尊重歷史 - 天天要聞

台軍官校辦黃埔百年校慶,柯志恩嘆民進黨「去蔣」:希望尊重歷史

台軍陸軍官校16日舉行黃埔建校百年校慶活動,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也到高雄主持。同樣出席的國民黨民代柯志恩感嘆,民進黨要在台軍中搞「去蔣」,等於掏空台軍的基石。希望民進黨「吃果子拜樹頭」,心存敬畏與感恩。柯志恩說,自己上午出席台軍陸軍官校一百周年校慶典禮,看到來自各方的畢業校友齊聚高雄鳳山,現場展示從黃...
黃埔百年:以黃埔精神為旗反「獨」促統,振興中華 - 天天要聞

黃埔百年:以黃埔精神為旗反「獨」促統,振興中華

6月16日,黃埔軍校迎來創辦一百周年紀念。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所新型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走過百年歷史雲煙,書寫下兩岸中國人的共同歷史記憶,其鑄就的「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在當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大鵬所城南門東側城牆小範圍坍塌,坍塌部分為40年前重建 - 天天要聞

大鵬所城南門東側城牆小範圍坍塌,坍塌部分為40年前重建

坍塌現場。南都記者 曾海城 攝  大鵬所城。(資料圖)  6月15日,深圳普降暴雨,平均雨量80.1毫米,相當於一天就下了4個深圳水庫的水量(深圳水庫庫容4577萬立方米)。  據氣象部門統計,截至6月16日0時,今年深圳各區平均累計雨量均已突破1000毫米!其中,以深汕特別合作區最多(1426.6毫米),以南山區最少(1008.2毫米...
三國之中,死於刺殺的14位歷史人物! - 天天要聞

三國之中,死於刺殺的14位歷史人物!

三國之中要麼將領戰死沙場,要麼俘虜被殺,要麼國亡被屠,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死的很特別,死於刺殺,死於有謀劃的刺殺,他們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都是有影響力的人物,所以才會受到刺殺的「眷顧」,他們的死足以改變歷史的走向。1.何進何進何大將軍手中有兵,
534|從1.0到4.0,草原與中原關係的四次升級 - 天天要聞

534|從1.0到4.0,草原與中原關係的四次升級

矛盾的雙方,要麼戰爭,要麼吸引,要麼形勢統一,要麼徹底融合。這就是建立在大歷史觀上的營養精華。2024年6月17日 第534篇幾千年的中他民族史,其中一條主線便是草原民族與中原民族的鬥爭史。
系統解讀《毛選》第一卷,1《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 天天要聞

系統解讀《毛選》第一卷,1《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文章中提到的名言「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不僅是主席對於當時中國社會各階級關係分析的重要出發點,也是主席思想中革命理論的核心觀點之一。這句話直接指出了在複雜的階級社會中,正確區分敵我關係的重要性,是革命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