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姓入閩,史上到底有沒有那一場波瀾壯闊的遷徙?

2019年12月03日11:20:09 歷史 1817

最近一直在寫《封神知識點》系列圖文,陳氏、林氏等福建著姓,追溯其姓氏起源,都能追溯到《封神》中武王伐紂這件大事。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要說這些姓,八姓入閩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眾所周知,福建省簡稱「閩」,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簡稱經歷的各種嬗變。簡單來說,它最初是七閩,接著經歷了閩、二閩、四閩、五閩、八閩、九閩、十閩的變遷,最後「八閩」成為福建省最通用的別稱,簡稱則是閩。從閩到閩,猛一看什麼變化也沒有,實際內里經歷了滄桑巨變。

八姓入閩,史上到底有沒有那一場波瀾壯闊的遷徙? - 天天要聞

各閩存在時間

首先是七閩。《周禮·夏官司馬》說「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禮註疏》解釋,閩,就是蠻的意思,「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也。按經,閩雖與蠻七八別數,本其是一,俱屬南方也。」叔熊是楚國的王子,在《史記·楚世家》中作叔堪,在長兄熊霜死後,三弟爭立,叔堪失敗逃走,住在濮上(濮為百濮族,散居於楚西南,又被稱為百越,被視為蠻夷),生了七個兒子,繁衍的族群就被稱為七閩,閩就是蠻、越。意思是,叔堪的子孫成為越人,被中原稱為七閩之越,簡稱閩越。

戰國時就有人把閩越編排進了集地理和神話著作於一體的著作《山海經》,海內南經有「閩在海中」之語,就是這種影響力的反應。楚之先祖本出於帝顓頊,為華夏正宗黃帝之後,叔堪作為華族卻不得不以身入蠻夷,大抵時人實在覺得他不爭氣,因而東漢許慎又說閩是「東南越,蛇種,從蟲,門聲」。古代南方多蛇,且毒性厲害,把越人與毒蛇相提並論,這當然是一種蔑稱。這個蟲指的是什麼?

蟲字在古代有三種寫法,第一種是蟲(chóng),指有足之蟲,羽蟲,即飛禽;毛蟲,即走獸;甲蟲,即帶殼的;鱗蟲,即不帶殼的;倮蟲,指人類。第二種是䖵(kūn),同昆蟲的昆字,是蟲類的總稱。《說文》:蟲之總名也。昆的本義是明,鄭玄注《詩》,說昆蟲就是明蟲。第三種才是蟲,然而這個字不念chóng,而該念huǐ,有這麼幾個意思:1、鱗甲類的總名,《廣韻》:鱗介總名;2、凡蟲之屬,皆從蟲,所謂「物之微細……以蟲為象」,大概可以理解成以蟲字為偏旁,以它造字去表示別的帶足動物;3、《玉篇》:古文虺(huǐ)字,一名蝮,是一種毒蛇。

可以這麼理解,蟲是五族的總稱,䖵是五族中鱗甲兩族的總稱,而蟲是個造字的偏旁,如果不用作偏旁,就是毒蛇,同虺。由「蛇種」二字可知,閩字裡面的蟲並不是蟲子,而是蛇,指代崇拜蛇神的閩越人。

八姓入閩,史上到底有沒有那一場波瀾壯闊的遷徙? - 天天要聞

神話化的虺,五百年化蛟,五百年化龍

剩下幾個詞語則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講解。

從歷史沿革來講。福建之所以被稱為八閩,流行的解釋是,北宋分福建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六個州及邵武、興化二軍,州與軍是同一級別的行政機構,演義中常謂趙匡胤一條棍棒打下四百座軍州都姓趙,合起來就是八個軍州。元朝改為八路,明朝則改稱八府,八府分一閩,那便是八閩了。

這個說法或許還能追溯到更早。清朝的《斯未信齋雜錄》輯錄《漳州志》說:

唐陳元光疏請七閩增為八,建一州泉、潮間,以控嶺表,委刺史領其事。朝議以遐僻之地,萬一遣官不諳土俗,民反受其殃。元光父子久牧茲土,蠻民畏懷,即令其兼轄尤便。詔從之。

唐高宗永淳二年(683年),被後世追封為開漳聖王的陳元光確曾上《請建州縣表》,請在泉、潮二州之間增設一州。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年末朝廷下旨,同意陳元光所請,因其地在漳江畔,故名漳州。

「七閩增為八」五字,在《八閩掌故大全》中,演為「周官七閩,宜增為八」八字,意思很好理解,說此地本屬於《周禮·夏官》中的七閩之地,即閩地分為了七部分,如今析置漳州,那便是八閩了。按《請建州縣表》中並無此句,只有「況茲鎮地極七閩」幾字,可見當時以七閩代稱閩地,乃是通例。漳州創立後,至少在陳元光軍中,是有可能首次出現八閩的稱呼的。

當然,事實上在有唐一代,福建從來也沒湊齊過八州。景雲二年(711年),福州中都督府督閩(後改福州)、泉、建、漳、湖五州,開元二十二年,罷漳、湖二州,仍督福(閩州改)、建、泉、汀四州。有八閩而無八州,或許北宋朝廷便有意識地增設南劍州及邵武興化二軍,湊齊八軍州,以與八閩名實相副,也是有可能的。

九閩、十閩也如出一轍。清朝康熙、雍正年間,福建先後轄有九府一州和十府二州,因而又曾短暫被稱為九閩、十閩。然而八閩畢竟已形成共識,這些新的雅稱終究沒能流行開來。

還有另一種說法,說八閩得名於歷史上的八姓入閩。八姓入閩是福建移民史甚至中國移民史上的重要事件,時間在西晉末年五胡初亂華時。這個時間比漳州創設早了接近400年,因而似乎也有道理。這就得從移民的意義上來講述八閩的來源了,而要用到的名詞則與二閩、四閩、五閩有關。這也是本篇的重點。

八姓入閩,史上到底有沒有那一場波瀾壯闊的遷徙? - 天天要聞

福建地形圖

民國三十五年,西南聯大功成身退,在紀念碑上馮友蘭先生撰文說: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於中原、偏安江表,稱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風景不殊,晉人之深悲;還我河山,宋人之虛願。吾人為第四次之南渡。

文章列舉了中國史上四次南渡,平津陷落後抗戰全面爆發為第四次,第二、三次分別為南宋、南明,首當其衝者乃是西晉末年。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話不僅在東漢末年適用,在三國歸於一統後同樣適用。三家歸晉後僅僅過了36年,隨著八王之亂的作死,匈奴人劉淵龍歸大海,很快帶領匈奴崛起,這個政權先稱漢,後來改為趙,史稱前趙,用了12年時間噬主成功,滅掉西晉,時為316年間事。在此之前十餘年,永嘉元年(307年)有五馬渡江(指司馬氏五位王爺南渡長江避亂:琅琊王司馬睿、西陽王司馬羕、南頓王司馬宗、汝南王司馬佑、彭城王司馬紘),中州士族競相跟隨。到313年匈奴攻取洛陽,俘晉懷帝司馬熾,西晉滅亡,值此再不跑就要亡國滅種之際,史載「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晉書·王導傳》)」,中原百姓又南遷了接近一半。

從307年到313年的這次再不跑就要亡國滅種的大規模南遷,史稱永嘉南渡,又稱衣冠南渡。五馬渡江去,一馬化為龍,隨著司馬睿建立東晉,又豎起了正朔的大旗,江南正式成為了華夏的中心,弦歌不輟,為漢民族保存了真正的人文火種。而當這麼多新面孔湧入江南,區區一個江蘇省肯定容納不下,而必然要向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廣東等所有南方的土地上不斷移動,福建自然也在此列。

這種遷徙最終凝固成了《八閩通志》中的一句話:

永嘉二年,中州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

這就是名聞遐邇的八姓入閩,目前能找到記載這件大事的古籍至少有七種,上篇已列。閩林得姓始祖是《封神演義》中的比干,入閩始祖傳為林祿,歷任晉安太守達32年之久。黃氏傳為黃道隆,東漢末年入閩,居於桐城(今泉州),後回中原;裔孫黃元方在永嘉時再次入閩,為黃氏之祖。福建陳姓共祖為東漢名士陳寔,入閩第一人據考證是陳潤,於永嘉二年入閩,現在留下的後裔被稱為潤公派。鄭氏傳為鄭昭,為東晉龍驤將軍,封開國侯,率兵入閩繁衍鄭氏。詹氏傳為詹秉邦,由河南鄧州遷居崇安,後裔繁衍遍滿浦城。

丘氏即邱氏,清雍正時避孔子諱,改丘為邱,因而丘邱本是一姓,二姓共尊丘烋(xiāo)入閩太始祖,成實公為始祖,今日閩西上杭民諺有「邱半城」之謂,可見宗族之盛。何氏傳為何雄,漢末入閩,拒孫策戰死,子孫留於閩;永嘉中入閩者姓名不詳,為邵武何氏祖。胡氏傳為胡方生,曾為晉安郡守。

八姓入閩,史上到底有沒有那一場波瀾壯闊的遷徙? - 天天要聞

永嘉移民圖

奇怪的是,二十四史中相關正史並無八姓入閩相關記載。盛世修史,因為修史是一項規模恢宏的工程,需要投入無數財力、物力和人力,只有盛世才能負擔。自公元290年晉廷八王之亂起,到618年李淵建立唐朝,30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一直亂得可以,你方唱罷我登場,沒有稱得上盛世的時候。除《魏書》、《宋書》、《南齊書》三書修於南北朝外,余如《梁書》、《陳書》、《北史》、《南史》、《周書》、《北齊書》,包括最重要的紹續正統、警示後人的兩大史書《晉書》、《隋書》都修於唐朝,這就是唐朝偉大的一個例證。目前來說,官修的史書才是真正被人接受的信史,而在這些南北朝信史中,並無八姓入閩的任何記載。

這有兩個可能,一是這件事並沒大到足以入正史的地步,二就是這件事並沒真的發生。真正有相關記載的,最早能找到的資料,據信出自唐代的姓名譜牒學巨著《元和姓纂》:

林姓:林放之後,晉永嘉渡江,居泉州。岑仲勉校勘本說:黃姓,元和姓纂有江陵、洛陽、晉安三族,皆唐世士人新望。

本書是權威姓名學著作,裡面記載晉時入閩者只有林、黃二姓,除開岑校本補記,則只有林氏一姓。這就是二姓入閩。

八姓入閩,史上到底有沒有那一場波瀾壯闊的遷徙? - 天天要聞

二十四史

四閩則出自史書。《陳書·陳寶應傳》提到陳寶應身世,說他是「晉安候官(今福州)人,世為閩中四姓」。至於另外三姓是誰,不但《陳書》沒有提起,便連別的史書也沒有提起。這就給了家譜編撰者很大的操作空間,既然書上沒寫,那麼這四姓有可能是陳吳鄭王,也有可能是陳錢孫李。《元和姓纂》出現後,基本上確定了陳、林、黃三姓,剩下的再由閩中著姓自行分配,果然後來寫作於北宋的《閩中記》(指林世程本)就直接說「永嘉之亂,中原士族林、黃、陳、鄭四姓先入閩」,鄭氏就此加入四姓之列。後來四姓擴充為八姓,大率類此。

五閩出自唐玄宗時沙門僧智升的記敘,他在《開元釋教錄》中說:

閩縣,越州地,即古東甌,皆夷種,有五姓,謂林、黃是其後裔。

據此又出現了閩中五姓的說法,加上上文的閩中四姓,大概就是八姓入閩傳說的起源,現在我們聽到的福建移民傳說,最早可能都源自這兩段記載。

大多數學者都傾向於認為史上並不存在八姓入閩。尹全海先生斷言,這與其說這是移民史實,毋寧說是移民傳說(《「八姓入閩」考釋》)。朱維干先生在《福建史稿》中更說八姓入閩自永嘉始的傳說完全不足信。葛劍雄先生則從史料記載和地方行政區劃的設置過程兩方面考察了移民的來源和過程(《福建早期移民史實辯正》),最後得出的結論與譚其驤先生不謀而合:

永嘉之亂後大規模的人口南遷並沒直接波及福建,因此在東晉初年不可能有什麼移民直接從黃河流域南遷到福建。此後直到南朝梁陳之際,遷入福建的移民數量還非常有限,而且他們也是來自長江流域,並沒有什麼世家大族。

值得注意的是:

幾位先生只是否認永嘉時期的八姓入閩,而非否認在此之前(起自兩漢)和之後(迄於明清)的移民史實,以及他們及其後代開發和建設了今日之福建的事實。白馬當然是馬,然而,有時白馬的確非馬。

八姓入閩,史上到底有沒有那一場波瀾壯闊的遷徙? - 天天要聞

古代的移民

八姓真正的來源,其實《開元錄》中「皆夷種(都是百越之後)」三字至少講清楚了一半。以前幾篇寫到的陳元光為例。

陳元光13歲隨父入閩,21歲父歿代掌軍權,25歲掃平蠻獠嘯亂,開漳,為漳州首任刺史。至今福建、台灣甚至東南亞一帶陳氏,多為陳元光之後。陳元光彷彿一直都被公認為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然而清朝以前的河南地方志都尚不知道陳元光父子的豐功偉績,至清順治朝的《光州志》始見陳元光籍貫光州說。這豈非太過奇怪,作為固始人的傑出代表,陳元光理應在唐初便名顯方誌才是,為何河南這邊就像沒聽過這個人物?

一點兒也不奇怪,那只是因為陳元光的籍貫身世向來都有爭議。歷史上確實有陳元光這個人物,雖在新舊《唐書》中無傳,但其事迹散見於各類史料,而且《全唐文》中收其兩表,《全唐詩》及補編中中也收了他好幾首詩。但他究竟是不是中原人,是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的。

明萬曆年間的《粵大記》載:陳元光,揭陽人。父政,以武功著。元光明習韜鈐,善用兵,有父風。清順治年間的《潮州府志》也記載:唐陳元光,揭陽人。隋義安郡丞陳洪孫,洪子政,以武功著。

揭陽即今廣東揭陽。對中國地圖稍微了解的朋友都該知道,揭陽離漳州有多近。這意味著陳元光有可能就是本地人,而且極大可能是夷人。他受命入閩平叛,戰鬥足跡遍布潮州、漳州的山水之間,最終平叛,恐怕就與他出身嶺表土著、佔了地利人和有關。

八姓入閩,史上到底有沒有那一場波瀾壯闊的遷徙? - 天天要聞

公子?夷狄?

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陳元光即使當真是夷人,在做出了開漳的巨大貢獻後,也自然要以華夏視之。大唐要的就是這種兼容並包的精神。同時這也證明了閩中八姓的一個可能性來源,那就是全部由當地夷人改姓而成。他們傾慕中華文化,改為漢姓,並攀附中原名人為始祖,這一點連皇帝也難以避免——如李唐有鮮卑血脈,也難免攀附隴西李氏——又何況普通老百姓呢。

另一個來源就是各朝移民。

馮友蘭先生提到了歷史上四次南渡,晉人南渡,葛劍雄先生雖然認為沒波及到福建,但也承認到梁陳時確有極少數移民遷入。南宋及南明兩次南渡,其時福建已經得到大規模開發,風景與中原再無殊異,此時大批不願臣服外虜之人南遷福建,這部分移民才是今日福建的主要祖先。

此外還有唐末農民起義軍王審知三兄弟率軍入閩,建立閩國,統治福建50多年。王氏兄弟才是如假包換的光州固始人,隨其入閩者據云有十八姓之多。有很大可能,這部分移民才是八姓的正統始祖。


參考資料:《八閩掌故大全》、《『八姓入閩』考釋》、《福建早期移民史實辨正》、《陳元光『光州固始說』證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大鵬所城南門東側城牆小範圍坍塌,坍塌部分為40年前重建 - 天天要聞

大鵬所城南門東側城牆小範圍坍塌,坍塌部分為40年前重建

坍塌現場。南都記者 曾海城 攝  大鵬所城。(資料圖)  6月15日,深圳普降暴雨,平均雨量80.1毫米,相當於一天就下了4個深圳水庫的水量(深圳水庫庫容4577萬立方米)。  據氣象部門統計,截至6月16日0時,今年深圳各區平均累計雨量均已突破1000毫米!其中,以深汕特別合作區最多(1426.6毫米),以南山區最少(1008.2毫米...
三國之中,死於刺殺的14位歷史人物! - 天天要聞

三國之中,死於刺殺的14位歷史人物!

三國之中要麼將領戰死沙場,要麼俘虜被殺,要麼國亡被屠,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死的很特別,死於刺殺,死於有謀劃的刺殺,他們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都是有影響力的人物,所以才會受到刺殺的「眷顧」,他們的死足以改變歷史的走向。1.何進何進何大將軍手中有兵,
534|從1.0到4.0,草原與中原關係的四次升級 - 天天要聞

534|從1.0到4.0,草原與中原關係的四次升級

矛盾的雙方,要麼戰爭,要麼吸引,要麼形勢統一,要麼徹底融合。這就是建立在大歷史觀上的營養精華。2024年6月17日 第534篇幾千年的中他民族史,其中一條主線便是草原民族與中原民族的鬥爭史。
系統解讀《毛選》第一卷,1《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 天天要聞

系統解讀《毛選》第一卷,1《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文章中提到的名言「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不僅是主席對於當時中國社會各階級關係分析的重要出發點,也是主席思想中革命理論的核心觀點之一。這句話直接指出了在複雜的階級社會中,正確區分敵我關係的重要性,是革命成功的關鍵。
烈士緊握82年女子照片被網友認親,DNA比對結果出來了…… - 天天要聞

烈士緊握82年女子照片被網友認親,DNA比對結果出來了……

今年4月,一張被烈士緊握82年的年輕女子照片牽動著全國網友的心。為了幫助烈士後人尋親,全國多家媒體為82年前懷抱照片的烈士尋親。6月14日,記者就烈士身份認定等有關工作,向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了解了最新進展。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負責人文少卿副教授表示,之前有山西網友聲稱31號烈士及烈士手中照片上的年輕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