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2022年03月30日16:12:36 歷史 1727

2010年9月26日,廈門的一家酒店裡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婚禮,這樁婚禮的男女主角分別來自中國和法國。而且兩個人的年齡都已經超過了80歲,人們常說一切都晚了,可是80多歲的老人卻才剛剛結婚。婚禮的女主角李丹妮,她是法國人,在中國長大。是男主角袁迪寶的俄文老師,兩個人年輕時談過一場戀愛,只不過當時的袁迪寶已經有了妻子。李丹妮不忍心拆散他們,便從中國回到了法國。回到法國後,李丹妮沒有選擇結婚,因為她始終愛著袁迪寶。55年後,兩人再次重逢並結婚,讓人們見證了愛情的偉大。本期最人物紀就帶大家走近跨國老人的世紀之戀。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和李丹妮

中法混血兒

1927年5月24日,李丹妮出生於中國北京。父親李樹化是廣東梅縣程江鎮大塘村人,早年和林風眠等人一起遠赴法國里昂勤工儉學。

期間,李樹化與法國姑娘珍妮相戀。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李樹化

1926年,李樹化和珍妮在法國結婚。同年12月,他帶著珍妮回到國內,後進入北京國立藝專擔任音樂教授。而李丹妮就出生在這樣的教授之家裡。

1928年,1歲的丹妮跟著父親來到了杭州生活。在西湖邊,丹妮度過了動蕩不安的童年,杭州淪陷後,她跟隨父親到處躲避戰亂。

1945年又重新回到杭州。此時已經18歲的丹妮個子高挑,肌膚雪白,五官精緻。更重要的是,她的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秀。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年輕時期的李丹妮

1946年,丹妮考入了浙江大學外語系,主修俄語。四年後,從浙大外語系畢業的李丹妮,已經成為了一個精通中、英、法、俄四國語言的人才。當時她被眾多高校搶著簽約,最終李丹妮選擇進入浙江醫學院成為一名俄語老師。

和學生袁迪寶相遇

而也是在這裡,李丹妮認識了她的一生摯愛袁迪寶。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和李丹妮

袁迪寶,1928年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

袁迪寶家庭條件一般,從小袁迪寶學習刻苦,但為了賺錢養家,他曾幾度中斷學業。1950年,已經22歲的袁迪寶終於考上了高中。在高中苦讀三年後,袁迪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浙江醫學院。

高中畢業後,袁迪寶有充足的假期,當時他原本打算找份暑假工。但是家人們看到袁迪寶年齡太大,不著急結婚的話,會被人們說三道四。後來,姐姐給袁迪寶介紹了一個護士黃秀雪。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和黃秀雪

當時包辦婚姻很多,袁迪寶和黃秀雪並沒有多少感情,但兩個人還是於1953年8月結為了夫妻。

婚後,袁迪寶僅僅在家裡待了一個月,他就離開廈門,來到了杭州求學。

進入大學後,袁迪寶除了要上專業課外,他還需要上俄文課,而在俄文課上,他遇到了美麗動人、氣質出眾的老師李丹妮。

當時丹妮只比袁迪寶大一歲,但也是袁迪寶的老師。剛開始,丹妮對袁迪寶並沒有太多印象,只是記得袁迪寶總愛坐在第一排靠門的位置,每次她去上課的時候,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袁迪寶。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而對於袁迪寶來說,當時丹妮是全校的大紅人,很多男生都將丹妮視作自己的夢中女神,袁迪寶也不例外,第一次見面,他就被這個老師的外貌所打動。

袁迪寶曾這樣描述老師:「她走路的姿勢、說話方式都很吸引人,穿著長旗袍,覺得很好看。」

當時班級里的所有男生都儘力想表現自己,讓李丹妮注意,袁迪寶也不例外,他學習俄語非常認真,在第一次考試中,俄語考試就獲得了第一名,之後,他被李丹妮指派為班級里的俄語課代表。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年輕時期的袁迪寶

自此,袁迪寶有了很多和李丹妮接觸的機會,年輕時候的袁迪寶,濃眉大眼,英俊瀟洒。年齡比一般的同學都要大,但是卻和李丹妮僅僅相差一歲。

相處過程中,李丹妮對袁迪寶也有了新的認識。

和袁迪寶相戀

李丹妮曾這樣描述袁迪寶:「他很負責,對人很負責,而且他眼睛很尖,什麼都看得到,那個地方缺什麼他都知道,而且他不會亂說話,話不多,喜歡做,和我性格很像」。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兩人一起爬山

兩個人都喜歡看書,喜歡《戰爭與和平》,也都喜歡古典歌曲。李丹妮教袁迪寶唱歌,袁迪寶則會帶著李丹妮爬保俶山。

漸漸地,李丹妮也愛上了這個中國學生,兩個人互生情愫,但是誰來打破這層窗戶紙呢?當時已經結婚的袁迪寶沒有勇氣這樣做,他不忍心背叛家中的妻子。那麼只有靠丹妮了。

1953年冬天,這天外面的天氣很冷,還飄著雪花。李丹妮像往常一樣給學生們上完了俄文課,下課後,她主動來到袁迪寶身邊,送給了袁迪寶一個紙包。之後,便離開了。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青年時期的袁迪寶和李丹妮

袁迪寶沒有立即打開,回到宿舍後,袁迪寶趁著沒人打開了紙包,發現了其中原來是一件毛衣,寒冬中的暖意瞬間暖了袁迪寶的心,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愛情,立刻飛奔到了老師面前,和李丹妮許下了愛情的誓言。

自此,他們師生之間在校園裡開始了一段不被看好的戀愛。

當時,和李丹妮戀愛的袁迪寶被校園裡很多男生羨慕,每到周末,天氣晴朗的時候,袁迪寶就會帶上糖果飲料,和老師丹妮漫步在西子湖畔沉浸在愛情漩渦中的袁迪寶也暫時忘卻了家中的妻子,他只想享受這甜蜜的愛情。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李丹妮和袁迪寶在西湖旁

當時李丹妮居住在杭州市燈芯巷29號,而袁迪寶就經常光顧這裡。當時丹妮和父母居住在一起,每次袁迪寶來到家中,李樹化都會熱情招待他,在聊天中得知,兩個人都是客家人,用客家話聊起天來也十分投緣。父親對於袁迪寶的喜愛,也讓丹妮更加堅信了自己的選擇。

不過在相處過程中,丹妮察覺到了袁迪寶的異常,明明兩人都享受著戀愛。但是丹妮總能從袁迪寶的眼神中看出一絲憂鬱,總覺得,袁迪寶有什麼事情瞞著自己。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和李丹妮在杭州

隨著戀情的深入,袁迪寶不忍心再欺騙丹妮,終於有一天,他鼓起勇氣告訴丹妮,自己已婚的事實。丹妮當時非常痛苦,她哭了好久。但是她不在乎袁迪寶欺騙自己,她告訴袁迪寶,如果你還愛我,那我也不介意你已婚,你可以離婚了再娶我。

但此時的袁迪寶退縮了,在當時的觀念下,袁迪寶沒有勇氣拋棄髮妻。

無奈分手

1955年,袁迪寶攻讀的專業被合併到了華西醫科大學,袁迪寶不得不離開杭州來到成都。

臨別前,兩人相約在西子湖畔,當時李丹妮剪下了一縷金髮,脫下戒指,交給袁迪寶。就這樣,他們分開了。袁迪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他不得不做出抉擇,也許短暫的痛苦,會讓兩個人的餘生都過得安穩。然而誰也不知道,這一別,再見面時,已經是55年之後了。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的家庭

1956年4月,李樹化在得到周恩來總理同意後,決定攜帶妻女到法國生活。臨離開時,李丹妮還特意給袁迪寶寫了一封書信,希望袁迪寶跟隨自己到法國生活。但此時的袁迪寶家中已經有了兒子,他不能離開中國,也不願離開妻兒。

回到法國後,李丹妮一家定居在法國里昂,而李丹妮也進入法國里昂第三大學攻讀博士。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寫信

剛開始,兩個人也有書信往來,信中多是表達了兩人的相思之苦。

袁迪寶寫給李丹妮:

親愛的丹妮

我唯一親愛的

這幾天我在晚自修後

都默默地想著你

可能停留在天邊的那個方向

當我一想到我們深深的愛時

就禁不住要滾出淚水

金星

一見到它

就如同見到你一樣

李丹妮寫給袁迪寶:

至愛的迪寶

人是會衰老的

但是愛情不會消失

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愛情

我會看見你的金星

你會看見我的金星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李丹妮的舊書信

wg開始後,袁迪寶郵寄出去的信和李丹妮寄來的信都被扣了下來,此時李丹妮的朋友勸解李丹妮,不要再給袁迪寶寫信了,不然會害了他。

就這樣,兩個人斷了聯繫……

李丹妮博士畢業後,留在了法國里昂第三大學,開始在該校擔任中文系教授。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博士畢業的李丹妮

1981年,李丹妮開始擔任里昂中法學院秘書長,期間她翻譯了很多中國文獻,為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在法國教育界,李丹妮非常成功,她獲得了法國教育界傑出成就獎「騎士勳章」。

但是在生活上,李丹妮卻很空白,離開袁迪寶後,丹妮此後一直未曾結婚,或許她還在一直等著袁迪寶。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中年的李丹妮

在相繼送別父母后,李丹妮一個人居住在法國的修道院里。每到閑暇時光,丹妮就會整理出所有袁迪寶曾經寄給她的舊信,拿出來誦讀後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而袁迪寶在畢業後回到了廈門,和妻子先後養育了三個兒子,生活安穩平靜。

但袁迪寶的內心卻始終沒有放下丹妮,多年來,他每次到杭州,都必定要到丹妮的舊居前徘徊,回憶起兩人的過去。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李丹妮舊居

1991年,袁迪寶的妻子黃秀雪不幸離世,此時袁迪寶也才63歲,他似乎可以名正言順大膽地去愛丹妮了,但他始終沒和孩子們提起這件事。

55年後重新提起

2010年春節,袁迪寶的外甥來到家裡拜年,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袁迪寶的兒媳抱怨道:「看老爸,自從老媽離開後,就不修邊幅,穿得也很邋遢。」這個時候,外甥說道:「可別這麼說,舅舅年輕時可是個帥小伙,還和洋外教談起了戀愛。」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和兒媳

聽到這裡,兒媳十分詫異,從事於媒體工作的兒媳覺得父親身上一定有著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

當天,在親戚走後,兒媳主動找到袁迪寶,希望袁迪寶說出他內心的故事。

袁迪寶整整講了三個小時,兒媳聽後感動不已,哭了很久。而那一晚,袁迪寶重新將保留多年的丹妮照片拿了出來,一整個晚上都沒有入睡。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的兒媳

第二天,兒媳婦決定要幫父親找到李丹妮,但此時袁迪寶也不知道,李丹妮到底活著沒,即使是活著,有沒有搬家呢?

但是兒媳婦還是鼓勵公公嘗試,讓公公給丹妮寫信,然後自己幫忙寄出去。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寫信

2010年春天,萬物復甦,春意盎然,袁迪寶坐在書桌前,手中拿著紙筆,反覆地寫著來回寫了幾十遍,最終終於寫出了5封一模一樣的信。

信中這樣寫道:

親愛的丹妮,你好

祝福你的健康長壽

請給我一信

永遠思念你的袁迪寶


信寫完後,袁迪寶隔一天郵寄出去一封,地址為法國里昂。為的就是能感動郵差,讓郵差想辦法送到丹妮的手中。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的信

10天後,在里昂獨居的老人李丹妮收到了一封信,老人看到信的一瞬間,就一眼認出了信左上角的字,她知道那個字體就是袁迪寶寫的,她瞬間有了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55年前的種種彷佛就在眼前。

那天,李丹妮在院子里來迴轉圈,始終無法安穩坐下,打開信後,老人讀著讀著就哭了。她沒曾想過,分別55年後,袁迪寶還惦記著自己。

之後丹妮思考了很久,終於下筆給袁迪寶寫了一封信。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李丹妮的信

2010年5月1日,袁迪寶收到了丹妮的來信,看到信的第一瞬間,袁迪寶也知道這是丹妮的親筆信,當知道丹妮還活著的時候,他高興的像個孩子。

這封信很長,但在信中,袁迪寶看到了丹妮的無奈,他才知道丹妮沒有再婚也沒有子嗣,未來還打算到法國的養老院里終老,看到這裡袁迪寶十分痛苦。

之後的日子裡,兩人頻繁交換信件。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寫信

2010年7月,袁迪寶在信中寫道:「親愛的丹妮:如果你願意,來廈門後我們可以到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你來和我們同住,我的兒孫們一定會把你當媽媽、奶奶孝敬的。」

丹妮看後十分感動,也在信中表達了自己想要和袁迪寶重聚的想法。

55年再相見 結為夫妻

2010年8月,袁迪寶的兒媳婦乘坐飛機來到了法國里昂,主動看望了李丹妮。此時的丹妮雖然已經83歲了,但是她端莊優雅,依然能看出她年輕時迷人的樣子。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機場重逢

2010年9月18日,袁迪寶兒媳帶著李丹妮從法國里昂乘坐飛機來到了廈門高崎機場。當天兩位老人都很激動,李丹妮不知道該怎麼開口稱呼袁迪寶。袁迪寶則拜託孫子給自己買了一束55朵的玫瑰花

當時袁迪寶的身邊簇擁了兒孫,大家都在等待著父親昔日的戀人,而李丹妮則由袁迪寶的兒媳陪伴走出機場。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老人相擁而泣

兩個老人見面的一瞬間,兩人頓時失語了,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這天距離他們分別整整55年零一個月,這份愛終於得到了延續。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兩位老人結婚

2010年9月26日,袁迪寶的兒孫們為這對老人操辦了一場隆重的婚禮,對於83歲的李丹妮來說,這是她第一次當新娘,也是最幸福的時光。雖然已經83歲了,但是丹妮感覺的她的人生彷佛才剛剛開始。

婚後,袁迪寶的兒孫們對待李丹妮十分孝順,就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老人幸福的時光

而袁迪寶和李丹妮也沉浸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兩位老人還特意到杭州走了一番,再次回到西子湖畔,走過他們年輕時走過的路。將這份愛延續了下去。

雙雙去世

2017年10月19日,袁迪寶去世了,在李丹妮的注視下,老人閉上了眼睛,享年90歲。他們的婚姻雖然只有7年,但這7年都是兩人一生最幸福的時光。

丈夫去世後,李丹妮的身體也每況愈下。

苦等中國老人55年的法國奶奶:83歲來到中國,和中國老人結為夫妻 - 天天要聞

袁迪寶和李丹妮

2018年7月12日,李丹妮在廈門去世,享年92歲。李丹妮的去世也為這段愛情畫上了句號。

但故事卻永遠地保留了下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著"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天天要聞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黃河vs長江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天天要聞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聞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據云南玉溪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戴吉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戴吉國(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戴吉國,男,漢族,1982年8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戴吉國歷任江川縣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團江川縣委副書記、書記、青聯主席,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