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土地、奴婢、流民問題,與豪強實力的膨脹交織在一起,外戚與宦官相互征伐不休,經過黃巾起義,東漢王朝已經風雨飄搖,全國各地逐漸形成軍閥割據的局面
關東聯軍破董卓
公元190年,關東各地州郡共推袁紹為盟主,起兵討伐董卓,遭到孫堅擊敗,董卓被逼迫著挾天子西遷長安,自封相國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施反間計,董卓被部下呂布所殺
接著關西軍閥內部展開了五年的混戰,西北軍閥雖最終覆滅,但東漢王朝已經回天乏術
曹操壯大,迎天子
而關東集團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展開了大規模的割據混戰,各路軍閥各揣心思,少數幾人慾光復漢室,而更多的人,或是割據一方暫時觀望,或是有了代漢自立的野心,袁紹早已心猿意馬
而羽翼不豐的曹操,最初在反抗董卓的戰爭中相當積極,希望匡扶天下,而宦官養子出生的曹操,一開始的實力遠不如四世三公的袁紹
曹操最初的發展,正是得益於袁紹的擴張,青州黃巾和河北黑山兩支農民軍迅速壯大,袁紹一方面要阻止兩支義軍會師,另外又要往兗州發展實力,控制黃河中下游,袁紹認為才幹出眾的曹操可以幫助他,袁紹以盟主的身份任曹操為東郡太守,得到機會的曹操肅清黑山軍,又收編黃巾軍精銳,發展出自己的青州兵,幾年內,東征西討,逐漸在兗州和豫州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
在各路諸侯全神貫注擴張自己地盤的時候,曹操做出了政治上至關重要的決定,謀迎天子
公元196年,漢獻帝在張楊等控制下,返回了故都,曹操充分利用各方矛盾,抓住董承提供的機會,進兵洛陽,控制天子,並攜天子移駕許都,從此將天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雖然曹操在政治上獲得了主動權,但在軍事上扔處於包圍之中
官渡之戰前,曹操三征張綉,東討袁術,滅呂布,控制住了揚、徐、兗豫諸州
當袁紹兼并公孫瓚以後,中國北方形成了兩強對立的局面
官渡之戰上演
實力更強的袁紹決定先出手,南下攻許
袁紹南下的消息傳到許都,對曹操集團造成極大衝擊,其中一些人早已暗通袁紹
曹操利用荀彧和郭嘉的言論穩定軍心,馬上制定對策,決定先發制人,進軍黎陽,並分兵把守官渡
袁紹出兵之前,許都的劉備搶先動手,舉兵反曹,在官渡的曹操,於建安五年擊破劉備
建安五年,袁紹發表檄文討曹,一個月後兵至黎陽,並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
曹操沒有解官渡之戰,而是自官渡北上,進軍延津,吸引袁紹,再迅速掉頭,率領輕騎趕赴白馬,斬殺顏良,擊殺前來救援的文丑,取得了決戰前的小勝
之後兩軍長期對峙,少有交戰
袁紹決定一戰以求速決,向南進軍,曹操依舊深溝高壘,堅壁不出
許攸投敵,曹軍燒袁軍糧草
此時,袁紹對謀士的不屑,再次成為時局扭轉的關鍵,謀士許攸被數落,投奔曹操,將袁紹糧草的囤積情況全盤托出
曹操親率五千騎兵,打著袁軍的旗號偷襲烏巢,袁紹得知消息,不但不派兵解圍,反而派張合、高覽領大軍進攻官渡,只派數千騎兵救援烏巢
結果曹操斬殺奔赴烏巢的援軍,斬殺淳于瓊,燒光所有糧草
軍心全失的袁紹,在曹操的攻擊下,只和長子袁譚逃過黃河
官渡之戰,袁紹一蹶不振,不久積病而亡
官渡之戰是漢末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