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xǔ),字文和,他是東漢末年武威郡人。年輕時候的賈詡沒有什麼名氣,然而有一個叫閻中的人卻對他另眼相看,一直誇他有漢初張良、陳平這類人的才能。
之後,賈詡被推舉為孝廉(漢朝選拔人才的一個科目),但是因為身體原因就辭職了。他返回老家的途中,不巧在路上遇到一夥造反的氐人,他和同行的一群人都被抓起來了。眼看著小命馬上就要沒了,賈詡靈機一動,就對氐人表示自己是太尉段熲(jiǒng)的外孫,如果他們不撕票,可以得到家人的豐厚回報。原來,段熲是鎮守這一帶的將軍,這些氐人都很懼怕他,所以賈詡才用他來震懾這些氐人。這些人也被唬住了,他們真的放了賈詡,其他同行的人就都掛了。賈詡其實跟段熲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賈詡隨機應變能力很強,所以躲過了一劫。
董卓禍亂朝政的時候,賈詡在董卓的女婿牛輔手下當差。董卓被王允等人除掉之後,恰好牛輔也過世了,牛輔手下的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打算遣散軍隊,各自逃命。賈詡卻認為如果各自逃命,朝廷肯定不會放過他們這些人,到時候只要一個地方亭長就可以逮捕他們,還不如集中兵力攻打長安,或許還有希望翻盤,還可以為董卓報仇。即使沒能成功,到時候再逃跑也不遲!
這些人一聽,都覺得他的計謀也挺有道理的,就依計行事。後來李傕、郭汜這些人還真的打敗了呂布,重新佔領了長安。
李傕、郭汜這些人覺得賈詡的功勞很大,想要封他為侯,賈詡沒有接受,表示自己也是為了保命。但是李傕還是一直要給他授官,賈詡只好擔任了選拔官員的尚書一職。在任上,賈詡做了很多扶危濟困的好事。後來,李傕、郭汜這夥人在長安內鬥起來,也是賈詡經常從中斡旋,才救出了漢獻帝和其他大臣。
隨後,賈詡看到了李傕、郭汜這些人遲早會玩完,就趕緊先開溜了,他投奔了同鄉的將軍段煨。然而,段煨擔心賈詡喧賓奪主,自己的老大地位不保,所以表面上對賈詡客客氣氣,內心十分猜忌。
段煨這點小心思自然瞞不過賈詡,賈詡連忙開始暗中找下家了。南陽的張綉正好身邊缺少謀士,兩人一拍即合。
賈詡要走的時候,身邊人很不解,說段煨待他不錯,為什麼要離開?
賈詡回答到:「段煨這個人生性多疑(沒有曹操的命,犯了曹操的病!),他表面上對我禮數周到,其實他內心對我很是猜忌,我在這裡待久了遲早會被他清理掉。如果我主動離開,那他一定會很開心。而且我在別人那裡效力,他還能結交到外援,必定會善待我的家人。張綉那邊又沒有靠譜的謀士,他也需要我過去效力,這樣一來我和家人兩邊都能得到保全!」
賈詡到了張綉那裡以後,張綉用晚輩的禮節對待他,段煨這邊也像賈詡所說的那樣善待賈詡的家人。
賈詡到了張綉這兒,客觀分析了一下形勢,就建議張綉和荊州的劉表結成聯盟。隨後,曹操出兵討伐張綉,兩軍對戰的時候,曹操突然就撤軍了,張綉見狀,覺得機不可失,趕忙要追擊曹軍。賈詡則表示不能追擊,不然定會失敗!
張綉這個年輕人還沒見識過賈詡的真本事,也小瞧了曹操,不聽勸告,點兵就追,結果大敗而歸!然而賈詡見到鎩羽而歸的張綉卻建議他再次追擊曹軍,並表示這次一定會成功。
張綉雖然一頭霧水,但是這次他選擇聽從賈詡的建議,他再次率軍追擊,這次竟然打敗了曹軍。張繡得勝歸來以後,連忙客客氣氣地請教賈詡:「我第一次以精兵追擊,您說一定會失敗;第二次你建議我用敗退歸來的兵馬再去追擊曹軍,您卻堅信我一定會成功!這種違背常理的事情,為什麼都被您說中了?」
賈詡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將軍您雖然善於用兵,但你卻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剛退兵的時候,他一定會防備你追擊,所以他會親自領兵斷後。此時你帶領的雖然是精兵,但是曹軍士氣也很高,會拚死抵抗,所以我料到你會失敗。曹操這次跟你對陣過程中,他並沒有吃敗戰,卻急著退兵,一定是他的後方出現了變故。他在打退了你的追擊之後,就會放下警惕,這時候即使有將領斷後,他們也不是您的對手,所以這次你會取得成功!」張綉聽了這番話,從此對賈詡刮目相看!
建安五年,袁紹和曹操在官渡對抗,袁紹派人過來遊說拉攏張綉,張綉打算答應和他聯盟,不料賈詡卻直接以袁紹「肚量太小,連自己的兄弟袁術都不能相容,更何況別人!」為由拒絕了袁紹。
緊接著,賈詡則直接建議張綉歸附曹操。張綉拋出自己的疑問「袁紹的實力大於曹操,而且自己跟曹操有仇,為什麼反而要歸附曹操?」賈詡回答原因有三個:
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二,袁紹實力強大,所以張綉投靠他,不會被重視。反之,曹操實力較弱,張綉投靠他,他會很高興。
第三,曹操志在天下,不會計較個人恩怨,這樣才能向天下人顯示他的德行!」
張綉聽從了賈詡的建議,真的歸降了曹操。曹操見到他們後,果真非常開心,十分禮遇張綉,還和他結成了親家。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在非常順利拿下荊州後,打算繼續出兵平定江東。這時候,賈詡卻跳出來反對此時對江東用兵,賈詡建議曹操先消化、穩定荊州地區,到時候江東必然會自動臣服。後世蘇轍這樣評價這條計謀:「夫詡之所以說曹公,則李左車之所以說淮陰侯,使乘破趙之勢,傳檄以下燕者也。」然而,曹操沒有聽從他的計謀,果然在赤壁吃了敗仗。
此後,韓遂、馬超起兵造反的時候,賈詡向曹操獻離間計,曹操採納了這個計謀成功瓦解並擊敗了他們。
隨後,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爭奪世子之位,曹丕派人私下跟賈詡請教,賈詡只是告訴他修養自身德行並做個孝子就好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
曹操很快私下問賈詡該立誰為世子,賈詡先是假裝沒聽到,曹操再次追問,賈詡假裝回答自己剛才在思考,曹操就問思考什麼,賈詡回答說:「我在想袁本初、劉景升這兩對父子。曹操對這個回答很滿意並大笑起來,隨後曹丕就被立為世子。
賈詡在曹操手下效力,自己計謀深遠常常得到驗證,但是自己又不是曹操的嫡系部下,他擔心自己被曹操猜忌,所以他平時話不多,不和其他大臣私下結交,晚輩嫁娶也不考慮那些名門望族,為人非常謹慎、低調。
曹丕登上皇位以後,任命賈詡為太尉,封他為壽鄉侯,同時還封賞了賈詡的兩個兒子。隨後,曹丕向賈詡請教:他要平定天下,應該先討伐劉備還是孫權。賈詡表示:朝中大臣都不是劉備、孫權的對手,就算曹丕親征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曹丕應該先治理好北方,等兩國有變故再出兵。曹丕這次沒有聽從賈詡的建議,他出兵伐吳,結果在江陵大敗。
賈詡一直活到了七十七歲的時候才去世,最終得以善終。
易中天這樣評價他: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謀士,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為人低調謹慎,說話永遠點到為止,懂得適當體現價值卻又不過於鋒芒畢露,這是賈詡教給我們職場人關於生存之道最深刻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