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希特勒在外貌方面最大的標誌性特徵,就是他一絲不苟的偏分髮型和濃密的小方塊鬍子。這裡拋開發型,我們專門來聊聊他的鬍子。
鬍子這東西如同身高一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遺傳。我們首先來看看希特勒的父親阿洛伊斯·希特勒,這位奧匈帝國時期的奧地利公務員,他的鬍子就相當茂盛,這點遺傳給了他的兒子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的父親阿洛伊斯是奧匈帝國的海關官員,這張照片拍攝於約1880年,可以看到他擁有非常茂盛的鬍鬚,留著奧匈帝國當時非常流行的約瑟夫式絡腮鬍(名稱來自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這種絡腮鬍的特點為下巴部分剃乾淨)。
有了來自父親的遺傳,希特勒在十幾歲時就長起了鬍鬚,並在20歲之前變得非常茂盛。希特勒從小就非常注意外表,對鬍鬚的打理和髮型一樣,盡心竭力做到精益求精。這也是當時歐洲社會的普遍風氣,城鎮里的人們認為一名男士保持外表整潔是體面的象徵,更是作為一名紳士的基本條件,如果蓬頭垢面那是沒有教養和粗陋的表現。
■希特勒在16歲左右(大概1905年)的一張自畫像,當時他已經留起了鬍子。
從那張一戰爆發之初的著名「抓拍」照片來看,希特勒在1914年時(25歲)所留的鬍子樣式已經和後世人們所熟悉的小方塊鬍子比較類似——留在上嘴唇和鼻子之間的人中位置,只不過還沒有修剪成方塊狀。這符合當時奧匈帝國男子的習慣——年輕男人要麼不留鬍子,要麼在人中位置留鬍子,留在人中位置的鬍子長長之後便可以造型成八字鬍或者牛角胡,而一些年紀較大的男士則喜歡選擇約瑟夫式絡腮鬍,以彰顯成熟。
■1914年8月2日在慕尼黑的音樂廳廣場,狂熱的人群在慶祝一戰的爆發。希特勒混跡其中,當時他的鬍子留在人中位置。
入伍從軍之後,希特勒感覺自己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男人,鬍子的式樣自然也變為八字鬍。但隨著歐洲戰場毒氣戰的泛濫,交戰各方的官兵需要經常佩戴防毒面具,為了不影響氣密效果和方便保命,希特勒的鬍子只得修剪變短。
■一戰期間留著八字鬍的希特勒。
■為了方便佩戴防毒面具,希特勒的鬍子在一戰當中不得不剪短。
一戰結束後,借著德國混亂的政局,希特勒陰差陽錯搖身一變成為政界人士,此時他的鬍子也變為那標誌性的塊狀鬍子。這種鬍子叫衛生胡,並不是希特勒的專屬,而是當時在德國、日本、美國、蘇聯等眾多國家流行的鬍鬚樣式。另外多說一句,有人誤把這種鬍子叫仁丹胡,這是不對的,仁丹胡就是八字鬍。
■1920年代初的希特勒,剛30歲出頭,已經留起了標誌性的衛生胡。從鬍子的濃密程度可見希特勒的毛髮非常茂盛,但他從來不留絡腮鬍。
在上台執政之前,有位女士曾在比較輕鬆的場合問過希特勒,為什麼他要留著塊狀的衛生胡,在有些人(比如她那種不太懂鬍鬚的女性)看起來有點搞笑。希特勒這樣回答:我的鬍子是一種顯著的特徵,是一種辨識度,它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過目不忘。
■成為德國總理之後的希特勒,小鬍子成為他最具標誌性的象徵之一。
■方塊衛生胡和偏分髮型是希特勒的重要標識。
那麼,如果希特勒把鬍子刮掉或者改變鬍子的造型,會是什麼樣子呢?二戰末期德國敗局已定,盟軍為了預防希特勒改變形象出逃,曾讓專業人員設計了幾種希特勒可能裝扮的造型。圖中可見如果將胡型和髮型改變後,希特勒就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希特勒了。
■二戰末期,盟軍設想的希特勒喬裝改扮後的形象。
其實不用改變太多胡型和髮型,僅僅是將鬍子剃掉,希特勒都會大變樣,變得我們根本不認識。下面幾張圖片就是現代網友運用電腦技術,簡單將希特勒的鬍子P掉後的形象。
■沒有鬍子才發現,希特勒的嘴唇好薄。
■嗯……你是誰?
■沒有了鬍子,看起來有點怪怪的。
■鬍子不在了,殺氣感覺少了好多!
■這位是……呃,有點眼熟,但不認識。
■沒有了鬍子,即使在大街上面對面走過,估計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大家看了後感覺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反差很大,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那個希特勒了。所以說,一個人留鬍子和不留鬍子,在外表和氣場上還是很有區別的。希特勒的鬍子是他的標識,如果去掉,不仔細看的話,很可能你就會認為這是另外一個人了。
■希特勒有鬍子和沒有鬍子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