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書,獻給一百年來為中華崛起而無私奉獻的中國人民

2021年09月30日21:06:02 歷史 1974

編者按:如果將中共一百年來帶領人民從革命建國到改革開放建立小康社會稱為一部史詩,那接下來的「共同富裕」必將再次成就一段傳奇。正如沙燁《跨越財富鴻溝》的開篇獻詞「謹以此書,獻給一百年來為中華崛起而無私奉獻的中國人民」所預示的,是人民書寫了史詩,成就了傳奇,人民也理應享受共同富裕的果實,這是先富階層、先富群體的共同責任。

張維為、王紹光史正富

李世默、翟東升、范勇鵬、沈逸

=聯袂推薦=

謹以此書,獻給一百年來為中華崛起而無私奉獻的中國人民 - 天天要聞

跨越財富鴻溝:通往共同富裕之路

沙燁 著

當代世界出版社2021年9月

本書內容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財富分化成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本書從討論本質性的財富倫理問題入手,透過大歷史視角,對中共建黨以來的百年歷史脈絡進行了梳理,闡明了當代中國財富積累所依賴的歷史正外部性。同時,作者回顧了美國歷史上財富分配製度的演變和背景,並剖析了數字經濟時代財富分化加劇的結構性原因,進而論證了自由市場的局限性,並指出市場經濟中價值創造者和利益獲得者的錯配問題。

從中國到世界,從歷史到現實,本書揭示了中國建設共同富裕社會的深層邏輯。對於當前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許多變化,書中的一系列新視角、新觀點和新主張,將為讀者帶來很多啟發和思考。

關於作者

沙燁,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中國精神讀本》總策劃。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美國維思大學碩士。

謹以此書,獻給一百年來為中華崛起而無私奉獻的中國人民 - 天天要聞

名家薦語

張維為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研究院院長

中國崛起是21世紀最偉大的事件。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得以崛起的一個核心戰略。應該說,在「先富」地區帶動「後富」地區方面,我們已經基本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先富」群體帶動「後富」群體方面,我們還在探索前行。沙燁的這本著作無疑是這種探索努力的一部分。他從理論、道德、歷史、國際比較等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理性的、邏輯的、有說服力的深入探討,他的著作值得大家關注和品讀。

李世默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諮詢委員會主席

在中國,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所造就的市場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實現平衡發展和共同富裕則是完成中華民族復興最後征程的必經之路,一個少數人財富固化的中國是不可能真正崛起的。數字經濟的規模和速度對我們的現實和理想都是一把雙刃劍,前所未有的效率使得我們有了充裕的財富去營造一個更平等的社會,同時,也使得財富可以迅速地固化,導致更嚴重的不平等。中國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交出的答卷,將會影響整個人類的未來。

翟東升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副院長

自從四十多年前撒切爾夫人吹響新自由主義號角以來,貧富分化的趨勢幾乎覆蓋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由此引發的民粹泛濫和政治極化,是當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時代性底色。如何在不損害效率的前提下有效而持續地縮小貧富差距,是中美歐三大政治經濟體系之間徐徐展開的制度競爭的關鍵所在。沙燁先生的這本專著,展現出宏大的全球和歷史視野,切中時代的脈搏,貫通理論與現實,值得精讀和深思。

沈逸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本書能以如此敏銳的覺悟和視角,去看待共同富裕的問題,探討先富階層與縮小財富鴻溝,進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之間的建設性關係,毫無疑問顯示出了其作者思考的深度與力度,值得推薦。

謹以此書,獻給一百年來為中華崛起而無私奉獻的中國人民 - 天天要聞

本書目錄

緒章 站在歷史分水嶺上

全球財富「大分流」

跨越「巨大鴻溝」

從2021展望2049

第一章 財富的慾望

財富崛起

先富帶後富?

財富的倫理

第二章 繁榮的基石

站起來了

犧牲與奉獻

真正的紅利

第三章 撕裂的美國

燃燒的國會山

曾經的黃金時代

被打開的魔盒

第四章 數字財富鴻溝

數字造富神話

平台「吞噬」世界

加速擴大的「鴻溝」

第五章 市場神話的破滅

波蘭尼的警告

新鍍金時代

21世紀的回聲

第六章 邁向共同富裕

「免費的饋贈」

市場遊戲的代價

不可撤銷的契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著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