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家姓新說

2021年09月27日23:01:02 歷史 1893


雜家姓新說 - 天天要聞

雜家姓

對於馮都,馮岩,馮梅這些個名字,他並不認為好聽,兒子再三強調這些名字比他取得名字好聽一百倍,他說這是人家姓的好,馮姓好取名字。

兒子小強指著作業本封面馬小強三個字,這三字寫的再好,還是帶著土氣。

馮姓只有幾戶人家,是老家修水庫被移民過來的。馮姓人家戶少人少,因此在地方事務上少有發言權,而且他們似乎也不喜歡與人爭長短。

馬小強父親人稱馬大炮,典型農民作派,萬事喜歡爭個高低,拳頭硬,房裡兄弟多,勢力大。倚仗著家族勢力,馬大炮在地方上也是說的起話的人,大隊書記也做了二十多年。

馮姓人家移民來這個叫石陂的以馬姓為主的村莊時,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馬大炮剛剛當上了大隊書記。接到公社通知,馬大炮親自安排了一切,並且與馮姓當家人馮都結成了好友。馮都本來就是一個鄉村教師,離鄉背井,來到百里開外的石陂村,被安排做了石陂村的小學老師。

方圓十里八鄉,石陂是一個大村,有三百多戶人家,都姓馬。馮姓人家安頓下來後,馮都特意來拜訪了馬大炮,閑聊中,馬大炮說道:馮姓,馮字是二馬,你們馮姓是我們馬姓小弟哦,不然怎麼是二馬?馮都說,你們馬姓是馬服君之後,我們馮姓是姬昌之後,風牛馬不相及呀。

二人終究是沒有談到一塊。馮都臨走時告知馬大炮,學校的學生與村裡適齡兒童相差甚大,馬書記要多抓抓。馬大炮笑了:讀不讀書是各家各戶自己的事,再說了,讀書有啥好?天天窩在教室里念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浪費糧食來。不如去放牛,去砍柴呢。馮都老先生搖著頭走出了馬家。

馬大炮的兒子馬小強是馮都的學生,和馮都的兒子馮岩同學,也是村裡少有的愛讀書的孩子,馮都也喜歡他。因為孩子的關係,兩家來往不錯。馬大炮八個孩子,馬小強排行老五。馮都老先生對孩子們學習抓得緊,馬小強晚上就經常到馮家寫作業,時間長了,馬大炮不高興了,就對著要去馮都家的馬小強發火了,馬小強回過頭說道,爸呀,你沒文化,給我取個名都取不好,聽聽人家名字,馮都,紅色故都,馮岩,紅岩,馮梅,紅莓花兒開……這些馬大炮還是懂的,被馬小強噎的無話可說。本地口音里,紅馮同音。

馮都馮梅兩姊妹以及馮姓其他家庭的孩子讀書都不錯,後來陸陸續續有十幾個孩子考上了大中專,當上了國家幹部。尤其是馮都馮梅,考上了名牌大學,馮都後來走上了仕途,在省里做到廳級幹部。馮梅做了大學老師,留在上海。馮家幾戶人家漸漸成了方圓十里八鄉讀書出人才的典範。

馬家也就馬小強考上了大專,也從政,做了一個科級幹部。馬大炮的其他七個兒女在石陂,屬於人多勢眾,還是比較吃得開,靠著馬大炮幾十年的經營,兒女們在農村過的也還不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興起打工潮,馬大炮的孫子輩跟著外出務工,過年回來給馬大炮拜年,馬大炮就問了,在外面打工,怎麼樣?孫子們就說了,有文化跟沒文化差太遠了,後悔自己沒有讀好書。馬小強也從縣裡回家過年,這時跟著說了一句,當初我不讀書,不跟你一樣?馬大炮拿著手裡煙袋就要敲馬小強,想想還是把煙袋放下了,畢竟馬小強是他的光榮和驕傲啊。村裡面跟馬小強一輩的幾百號人,也就馬小強有文憑,做了國家幹部。其他的都在土地里刨食,還是馮都,還是馮都有眼光啊。去過馮家不?馬大炮問馬小強,馬小強說馮家被縣裡邀請去開團拜會了。

馬大炮站在門口,看著村東那幾戶馮家宅院,那幾戶人家,靜靜的佇立在那裡,猶如他們的族長馮都,溫文爾雅。

這時有人來叫馬大炮的孫子去打牌,過年了,圖個熱鬧吧。馬大炮揮揮手,孫子輩高興的走了。馮家怎麼就沒人打牌呢?馬大炮渾身不自在,卻也不能不佩服人馮家,幾戶人家移民,沒有被大族人家淹沒,靠的是啥?上世紀的農村,生存的第一法則就是人多勢眾,拳頭硬。現在馮姓人家不僅在石陂紮下根了,還有不少人在外成家了,開枝散葉,志在四方。

原來說馮家是雜家姓,可是馮家有自己的選擇和發展。馬大炮問馬小強,你說你的名字不好聽,當年怎麼不叫馮都給你改了?

馮老師說了,名字是父母取得,猶如身體髮膚,要改還得你來呢。馬小強說。

雜家姓新說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沙和尚原來是什麼身份 - 天天要聞

沙和尚原來是什麼身份

根據小說《西遊記》的記載,沙和尚原來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因為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被玉帝貶下凡間,在流沙河為妖,甚至還要派遣飛劍去刺他!根據當代文學家對小說《西遊記》的研究,沙悟凈的捲簾大將是屬於玉皇大帝的貼身保鏢,執掌玉皇大帝的貼身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 天天要聞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在《紅樓夢》構建的那個繁華與衰落交織的世界裡,薛家,作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曾經以皇商身份坐擁巨富,其財富之盛,令人咋舌。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商業家族卻逐漸走向了衰敗,從富可敵國的皇商淪為了破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巴勒斯坦的悲劇:從家園到流離失所在中東那片飽經風霜的土地上,巴勒斯坦曾是橄欖樹搖曳的家園。然而,20世紀初,歷史的車輪碾碎了這裡的寧靜。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承諾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一戰後,英國接管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