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微信公眾號@團中央權益部 特別推出「黨史天天學」欄目,展現黨帶領人民堅持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重溫經典事件、致敬英烈人物、回眸歷史瞬間,一起來學習!

2021年9月15日
黨史上的今天
1944年
9月15日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立即結束國民黨一黨統治、建立各抗日黨派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1954年
9月15日至28日 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選舉毛澤東為國家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決定設立國防委員會,毛澤東兼任國防委員會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誌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
1956年
9月15日至27日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毛澤東致開幕詞,劉少奇作政治報告,周恩來作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鄧小平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已取得決定性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已基本上建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儘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大會著重提出加強執政黨建設的問題,通過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1986年
9月1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共產黨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2009年
9月15日至18日 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等重大任務。
2010年
9月15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指出: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擴大黨內基層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增強黨的基層組織生機活力的客觀需要,是實踐黨的宗旨、密切黨群關係、促進基層和諧穩定的有效途徑,是加強黨內監督、規範權力運行、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舉措。
歷史瞬間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圖為代表們步入會場。

百年先鋒

孫麗美
暴雨如注,橋下的水流很急,她站在橋墩上,埋著身子,正忙著清理橋下涵洞內的淤積物。突然,一個湍流將她卷進水裡,任周圍人怎麼呼叫、拉扯,她再也沒能回到岸上……
她叫孫麗美,生前系福建寧德霞浦縣松山街道古縣村黨支部書記。2021年8月6日,在防抗颱風「盧碧」中,孫麗美不幸殉職,年僅44歲。8月24日,福建省委宣傳部追授孫麗美「八閩楷模」稱號。
「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時間回到8月6日下午。
「書記,不好了,金沙溪的水好像要漲出來了!」
撂下電話,孫麗美拉上包括湯輝、樊麗麗、孫萬進在內的3名幹部,套上雨衣雨鞋就往樓下沖……
車停在村後自然村村口,不遠處的金沙溪水位已沒過農田。孫麗美走近一看,發現橋下涵洞已被堵住,橋面已有50厘米寬的裂縫,「再不及時清理淤積物,水衝上來,兩邊的良田就全毀了!」來不及多想,孫麗美衝上橋墩,壓低重心,將手伸向了涵洞。湯輝三人緊隨其後。
雨還在下。4人排成一排,用身體築成了一道防洪堤。突然,一個湍流將她卷進水裡,孫麗美再也沒回來……
「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事發後,駐村第一書記樊麗麗泣不成聲。

孫麗美同志告別儀式現場
去年底,大墓里村、沙塘里村交界處的一處山腳著火。火勢很兇,孫麗美二話不說,帶著十幾名黨員上山。車一停,她開了門就往火里沖。村裡的黨員彭則安攔住她:「阿美,你是女孩子,往後站!」
孫麗美說:「我是村黨支部書記,怎麼能縮在後面?」
話音未落,她掄起一棵小樹就開始撲火;火撲滅了,她也被濃煙熏黑。
有人打趣:「人家女孩子都是用粉化妝,你是用草木灰化妝。」孫麗美聽了,竟跟著大家一起哈哈笑起來。
想起孫麗美上黨課時說的話,村民彭則安哽咽了:「危急關頭,村黨支部書記就要衝在最前面。為了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她什麼都能豁得出去!」
「這是給全村爭取的,都給村民」
每年年底,霞浦縣衛生監督所所長陳迎霞都會找到孫麗美,讓她推薦幾個困難黨員的慰問名額。孫麗美身患重病的父親是曾在村裡任職30多年的老村幹部,可名單一年年報上去,卻一直沒有孫麗美父親的名字。
反倒是陳迎霞急了:「阿美,今年的名額總該輪到你父親了吧?」孫麗美頭也不抬:「再說吧,我們家還不需要,先把名額讓給別人。」
她鐵面無私。親侄子找到她,希望爭取早點入黨,可沒想到孫麗美一口回絕:「發展人選是大家投票定的。你還得繼續接受考察,今年先發展其他年輕人吧。」

孫麗美同志生前工作照
她對群眾滿是溫情。村裡人多,怕防疫物資不夠,她想方設法為村民多要點口罩,便成天追著陳迎霞:「姑姑、姑姑,我這事就靠你啦!」
好不容易拉來的慰問物資,她從不給自己和家人留一件。陳迎霞硬塞給她,孫麗美還跟她急紅了眼:「我不要,這是給全村爭取的,都給村民!」
「古縣村就是我家,村民都是我的家人」
這兩天,樊麗麗老是回想起自己剛來村裡時聽到的一句話,「樊書記,你來我們古縣村掛職,就是我們古縣村的人啦。以後,古縣村全村都是你的親戚!」
這話是孫麗美對樊麗麗說的,也是孫麗美的心聲。
人人都說,孫麗美心中有「一本賬」。「賬本」里,裝的是全村3000多名村民,裝的是家家戶戶難念的經,裝的是村子未來的圖景。
過去,古縣村村民日子過得不好。2018年7月,孫麗美當選村支書,她的身上擔著村子的希望。地不夠,孫麗美帶著村民出村租地發展「飛地經濟」;蔬菜儲存難,她讓侄兒帶頭興建蔬菜冷庫;產業單一,她鼓勵鄉賢建設農莊,發展旅遊,促進貧困戶就業……僅僅兩年多,2020年底村集體收入達15萬元。

孫麗美同志生前工作照
一年365天,孫麗美總是陪伴在群眾身邊。開始時,她的辦公室設在三樓。見有群眾找她不方便,她當天就把資料一拾掇,搬進了二樓的辦事中心。樓梯口一上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座位。
她把村委會辦公樓當成自己的家,群眾辦事「隨到隨辦」;誰家有什麼難處,她「隨叫隨到」。
她記性很好,每個月都記得給村裡糖尿病、高血壓的村民拿葯;她又彷彿忘性很大,自己被查出疾病,卻一直拖著……
孫麗美生前常對丈夫楊亮順說,「古縣村就是我家,村民都是我的家人。」出事當天,楊亮順趕到現場,看到金沙溪兩岸、河道里,圍滿了村民,「整個村的人都出來了,大家都惦記著他們的『阿美書記』……」
來源:團中央權益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