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2021年09月14日20:59:03 歷史 1587

1911年的一天,在外讀書的郭沫若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上說,母親已經為他定了一門親事,女方名叫張瓊華,是蘇溪鎮張家的女兒,兩家不但門當戶對,而且女方人品好,在讀書,且是天足。

這些似乎都符合郭沫若的要求,所以未經他同意,母親就做主把婚事定下來了。在那個年代,哪怕在外讀書男子,也擺脫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於是郭沫若就答應了。

郭沫若對未婚妻是有期待的,尤其是容貌上,希望她貌美如花,恬靜淡雅,但現實終究讓他失望了。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新婚之夜,郭沫若滿懷期待,他屏住呼吸掀開了張瓊華頭上的蓋頭,映入眼帘的卻是「一對翹天的猩猩鼻孔」

那一刻,郭沫若的心都碎了,他在極度的失望中,返身走出了洞房,在廂房裡獨自喝酒,最後在母親的再三勸慰下,他才回到新房,可壓根不看新娘一眼,倒頭便睡。

失落的何止是郭沫若,還有張瓊華。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張瓊華和婆婆

自知不被新婚丈夫喜歡,她只覺心裡空落落的,好像這一生都沒了盼頭,聽著丈夫傳來的鼾聲,她卻徹夜未眠,那股悲涼感一直縈繞在心頭。

從入門的第一天起,張瓊華就嘗到了「無夫即無主」的難處。婚後第5天,鬱鬱寡歡的郭沫若便以求學為由,坐船去了成都。

那日,張瓊華和公婆一起送丈夫到渡口,人來人往中張瓊華含淚和丈夫話別,她的眼淚沒有喚起郭沫若絲毫的心疼,他走得很決絕。

此後郭沫若又以「奮鬥」之名去了日本,他就像斷線的風箏一樣,越走越遠,甚至脫離了張瓊華的視線。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封建婚姻就是這般殘酷,男子婚後可以繼續追求自己的理想,遠走他鄉,女子卻只能留在家中,獨守空房,甚至耗上一生的時光。

自從郭沫若遠走高飛後,張瓊華的生活就只剩下孤獨和寂寞了。雖然心中有萬般苦,但她依然恪守「嫁雞隨雞」的古訓,在郭家盡一個兒媳婦的本分,照顧公婆,操持家務。

張瓊華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但她卻以德報怨。平日里她言語不多,與人為善,和婆家人相處及其融洽,並用自己的勞動和孝道獲得了郭家人的尊重和喜愛。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起初,張瓊華和郭沫若也通過幾次書信,然而面對張瓊華的思念和要他回家的懇求,郭沫若的回應卻是冷漠的。

到了後來,郭沫若干脆和張瓊華斷了書信來往,只是在給家人的書信中,才會問上一句。之後讓弟弟轉告張瓊華,自己平日繁忙,無暇寫信,希望她能替我好好照顧父母。

一個人若不愛你,你的擔心、挂念都是多餘的,張瓊華心裡苦,結婚既守活寡,這樣的人生 猶如吞咽了黃連,苦到了骨子裡。

雖然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但張瓊華有著中國女性最本真的善良,她沒有辜負郭沫若的囑託,一如既往地照顧公婆,且在閑暇時光里,不停地思念遠方的丈夫。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然而,就在張瓊華不辭勞苦地為郭家付出時,遠在日本的郭沫若卻已有了新歡,對方是一名日本女子,名叫佐藤富子

佐藤富子皮膚白皙,體態豐盈,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醫院,彼時的郭沫若心情並不明朗, 但當佐藤富子出現在他眼前時,他頓時覺得滿心歡喜。

郭沫若對佐藤富子是一見鍾情,雖然已是有婦之夫,但郭沫若並沒有壓抑自己的情感,主動寫信向佐藤富子表白。

文人浪漫,有幾個女子能抵擋得住,最終他成功地俘獲了佐藤富子的芳心,多年來心中無限大的缺陷,終於得到彌補,郭沫若還給她取了個聖潔的名字:郭安娜。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安娜

但當郭沫若寫信告知父母,自己在日本和一女子自由戀愛並同居時,卻遭到了思想保守的父母的強烈反對,他們向他細數張瓊華為郭家所做的一切,但郭沫若卻已做了決定,並和佐藤富子完婚。

為此,父母極其憤怒,甚至一度中斷了和他的通信。後來父親強烈要求他寫信跟張瓊華說句「對不起」,但郭沫若始終沒有提筆,只因他覺得張瓊華固然可憐,但自己也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

1923年,辭別故土六年之的郭沫若就要回國了,但和其他衣錦還鄉的人不同,他沒有回到老家,其最大原因就是,他不想面對張瓊華,所以決定和這個家庭疏遠。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張瓊華日夜思念丈夫,卻不曾想自己在對方心中半點位置都沒有。平日里無人時,她做得最多的就是拿出郭沫若讀過的書、用過的筆,小心翼翼地擦拭著。

苦命的張瓊華,終究成了棄婦,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睹物思人」,並將自己對丈夫的想念統統融到了那一個個細微的動作里。

這邊張瓊華獨守空房,寂寞度日,那邊郭沫若在和安娜生了五個孩子後,再次移情別戀,這次他愛上的是小自己20多歲的於立群,也是她生命中最後一任夫人。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全家福

1938年,郭沫若和於立群完婚,又開始了新的感情生活。次年,郭沫若收到家信,信中直言其父親身患重病,希望他回家探望,這一次郭沫若沒有拒絕。

此時,距離郭沫若離家已過去整整26年,他已經從學生升任為了重慶任第三廳廳長期,次此一行可謂是榮回故里。

那日,得知郭沫若要回來,族人列隊歡迎,張瓊華也站在人群中,此時她已經年過四十,從當年的新婚媳婦變成了歲月之下的婦女。

緊張、激動….幾種複雜的情緒蔓延在張瓊華的心頭。然而,當西裝革履的郭沫若走進人群時,給與她的卻是一個很陌生的念頭。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那一刻,張瓊華的心沉落到了谷底。雖然拜過天地,雖然等了26年,她終究是他的局外人而已。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郭沫若從父親以及家人口中得知,這26年來張瓊華為郭家所做的一切時,他的心裡還是有了一絲波瀾。

給她一段正常的婚姻是不可能了,最後為了表示對張瓊華二十六年來侍奉父母的勞績和謝罪之情,她對張瓊華行了家鄉最大的跪拜之禮。

但這一跪,也無法彌補張瓊華的付出和悲涼的命運,但對於自己的經歷和郭沫若的選擇,張瓊華沒有過怨言,她只說:「這一切都是命!」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時年7月,郭沫若父親病逝,他帶著於立群和兒子回家奔喪,對於「於立群」的到來,張瓊華是歡迎的。

非但如此,張瓊華還讓出了自己和郭沫若結婚時的「新房」,讓郭沫若和於立群居住,自己則搬到了另外一間小屋子裡。

當時,於立群剛生產不久,張瓊華對她照顧得體貼入微,她按照郭沫若和於立群的生活習慣買菜做飯,,還專門去購買製作於立群喜歡吃的鮮魚。

對於立群生的兒子,張瓊華也是視如己出,非常之喜歡,她這一生見到孩子就喜歡,眼神都會流露出無限的憐愛,只可惜她卻沒有自己的孩子。

張瓊華的善心,總是讓人心疼,自從22歲嫁進郭家,她就沒有了自我,完全成了替郭沫若盡孝的「媳婦」,這一點和朱安是何其的相似。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某若和於立群

奔喪結束後,郭沫若和於立群帶著孩子回到了重慶,郭家也回歸了往日的冷清,以前公婆在自己還有事情做,如今公婆相繼去世,張瓊華的人生滿城滿載的都是孤獨。

鄉村裡的同齡人,到了張瓊華這個年紀,早就過上了兒孫繞膝的日子,盡享天倫之樂,只有張瓊華,從年輕到婦人,都是一個人。

很多時候,她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看日出日落,看人來人往,偶爾回憶會將她拉回到和郭沫若成親的那天。

那日,她穿著嫁衣,坐在花轎里,滿心的緊張和歡喜,只是她怎麼也想不到,這段婚姻沒有給她半點驚喜,結婚五日丈夫就離家了。

之後他有了日本妻子,後來又有了於立群,他的世界很大,卻容不下她,甚至吝嗇到不給她一個孩子。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1963年,行至暮年的張瓊華來到北京探望郭沫若。對於這次北京之行,有兩種說法,一說她郭沫若待她如大姐,還請四川保姆照顧她,讓於立群陪她逛街、買了一些紀念品。

但也有同志說,她這次來京,並沒有見到郭沫若,也沒有得到於立群的陪伴,只是待了一段時間後,就寂寥寥地 回去了。

雖然郭沫若沒有給過她半點溫存,但張瓊華卻一直惦念著「丈夫」,總是給他郵寄一些家鄉的特產,譬如他愛吃的蘿蔔乾和鹹菜。

郭沫若從未給過張瓊華半點溫存和幸福,但她卻將「丈夫」的喜好都記在心裡,這段婚姻雖然無愛、無實,但卻是張瓊華生命的全部。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此外,張瓊華的卧室內一直懸掛著郭沫若的照片,郭沫若從日本郵寄的信件,少年時讀過的書,用過的筆墨紙硯等等,她都珍藏在自己身邊,這些老物件從來沒有沾染半點灰塵。

那些舊物,寄託了張瓊華全部的思念,雖然郭沫若不承認她是自己的妻子,但在張瓊華心中,他永遠都是自己的丈夫。

一生一世,永不改變。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在婚姻上,張瓊華恪守了舊式女子的品德,在生活上,她也活得很有骨氣,到了晚年有人勸她向郭沫若要生活費,但她堅持自給自足,靠賣一些小食品和手工品過活。

那時,有很多人從她的小攤位上經過,沒有人會覺得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有什麼特別,更不會想到她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的結髮之妻。

後來因為身體原因,她無法出攤,這才接受郭沫若的生活費和當地政府的照顧,但也從未提過半點苛刻的要求。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無性無愛,一生只見過丈夫4次 - 天天要聞

郭沫若

1978年,郭沫若病逝,家人考慮張瓊華年歲已高,就向她隱瞞了這個噩耗。次年,首屆郭沫若學術研討會在樂山城舉行,郭沫若的兩個女兒郭庶英和郭平英應邀赴會。

活動結束後,兩姐妹特意去探望了張瓊華,見面之後她們親切地叫她:「媽媽,媽媽!」時,一生無兒無女的張瓊華,聽到這句稱呼後,感動到老淚縱橫。

1980年6月14日,張瓊華因病去世,終年90歲。

不知在臨終前,回望自己這一生,張瓊華是何種心情,她大概怎麼也想不通,自己明明這麼善,為何卻不被丈夫喜歡吧!

這年,距離她和郭沫若結婚,整整過去了六十八年,她也獨守空房六十八年,那個有出息、青史留名的丈夫,終究只給了她一段凄凄慘慘的婚姻生活。

張瓊華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被封建禮教束縛的她,為了一段「名義」上身份,犧牲了自己一生婚姻和幸福。

可悲,可嘆!!!


(本文原創首發,抄襲者必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