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2021年09月12日15:47:10 歷史 1998

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這些中國的脊樑挑起了國家的大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以國泰民安為己任,以眾生之福為使命,這些英雄本是血肉之軀,卻有著草木般頑強的生命。

有這樣一位抗日英雄,由於叛徒的出賣他只能看著周圍的戰士一個個倒下,自己所在的冰天雪地的營地被日寇團團包圍,他仍抱著決一死戰的信念,和日軍奮戰到最後一刻。

他求死而慷慨,赴難而長笑,不畏敵人的威逼利誘,滿身是血,所發之言句句含憤,讓人聽了不為之震撼和動容。

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 天天要聞

民族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本名馬尚德,於1905年出生在河南的一個貧苦家庭,18歲那年,他考入了開封防染公立學校,在學校里他學習到了革命的思想,愛國之情便在那裡逐漸萌芽,他入了共青團,積极參与黨的事業,在多地領導了農民運動。

後來他領導了東北抗日聯軍,常年活躍在東北一帶打擊日寇,由於他的英勇好戰以及部隊的殲敵無數,被日軍視為了眼中釘肉中刺。

1939年秋天,日軍對南滿進行了大討伐,楊靖宇率領自己的隊伍,在濛江一帶牽制了日軍近兩萬人,日軍氣不過,開始實行並屯政策,這間接切斷了抗日聯軍的糧食供應。

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 天天要聞

這些並沒有打倒楊靖宇,儘管環境艱苦,將士們的數量也逐日減少,楊靖宇依然盡自己所能,奮力地抵抗著日軍的進攻。

讓楊靖宇意想不到的是,打敗他的並不是他的敵人,恰恰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

楊靖宇的得力助手程斌叛變了,他帶著一百多人投靠了日軍,搗毀了70多個存放物資的營地,直接斷了抗聯戰士的物資來源。

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 天天要聞

1940年2月,此時只能靠吃棉絮度日的楊靖宇遇到了前來山中的趙廷喜,他想讓趙廷喜下山去找些食物,可惜楊靖宇等來的不是能充饑的糧食,而是日軍的隊伍。

日軍團團圍住了他,子彈擊中了楊靖宇的右腿,他靠著樹榦,繼續瞄準剩下的敵人,一隻手被擊中,他便用剩下的手扣動扳機掃射敵人。

在他生命的最後,有敵人勸他投降,他發出這樣的怒吼:「中國人都投降了,那還有中國嗎?」敵人在他死後豁開了他的肚子,發現裡面沒有一粒糧食,有的只是枯草和棉絮,日軍頭目岸谷隆一郎發出這樣的感慨:「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

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 天天要聞

妻子郭蓮

楊靖宇還沒改名之前,被母親訂了一門親事,對象是當時年僅16歲的郭蓮。郭蓮是個農村姑娘,沒有什麼文化,可她勤勞善良也十分聰慧,跟著他一段時間後,也學會了認字讀書,夫妻倆結婚後關係很好。

兩年後,郭蓮給他生了個男孩,取名為馬從雲,此時的楊靖宇在外面領導農民起義,在河南建立了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夫妻倆聚少離多,楊靖宇也常常感慨母子倆跟著自己很不安全。

深明大義的郭蓮知道丈夫在參加革命,她也知道這是為國為民的大好事,自己受點苦又算什麼。

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 天天要聞

沒過多久,郭蓮又為楊靖宇生了個女兒,取名為馬錦雲,此時的她因為丈夫的原因長期在逃難,不但要帶著年幼的孩子還要照顧年邁的婆婆,一家人早已貧窮地揭不開鍋,身體也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

就在女兒出生的5天後,楊靖宇突然從外面回來了,他看看妻子,抱著孩子,一時間竟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可是相聚的幸福總是短暫的,楊靖宇又匆匆離去,誰曾想,這一走就是永別。

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 天天要聞

日子年復一年地過去,郭蓮在把孩子拉扯大的同時天天盼望著丈夫能夠回來,在那個通訊不便的年代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早已改了姓名,成為了大名鼎鼎的戰士,也早就為國捐軀了。即使丈夫已改名換姓,可反動派仍然盯著他家不放,妄圖打探他的消息。

1944年的某天,漢奸和日寇闖進了馬家,他們逼問郭蓮楊靖宇的下落,郭蓮只是連聲說不知道,殘忍的日寇看打聽不出消息,便對她嚴刑拷打,還把她扔進了糞坑。郭蓮被救出後早已遍體鱗傷,沒錢治病的她在38歲那年便緊隨丈夫的腳步離開了人世。

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 天天要聞

楊靖宇的後代

馬從雲和馬錦雲兩兄妹在安葬了母親後,也按著她的意思四處打探自己父親的下落,他們在鄉下把當年參加紅軍的人家都尋訪了一遍,可得到依然是否定的答案,沒有人知道楊靖宇烈士曾經的姓名便是馬尚德。

有一位解放戰士告訴兄妹倆,他們的父親可能現在還在解放軍的隊伍里,如果他沒犧牲,抗戰勝利後一定回來找你們的,兄妹便在家等著父親的歸來。

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 天天要聞

1949年,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組織興建東北烈士紀念館來悼念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楊靖宇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領袖,他的英勇事迹被許多人所熟知和傳頌,可人們對楊靖宇的私生活以及早年經歷卻知之甚少,尋找他的的家人也是難上加難。

1951年7月1日的《河南日報》上刊登了一篇紀念楊靖宇的文章,文中說楊靖宇就是馬尚德!

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 天天要聞

楊靖宇的戰友找到馬從雲家,激動地說馬從雲就是楊靖宇的兒子,此時的馬從雲還不知道自己和楊靖宇為什麼是父子關係,在聽完了人們的解釋後不禁熱淚盈眶:他們苦等的父親再也不會回來了,但父親確實如他所說一般,成了一個為國為民的大英雄。

在黨和國家的幫助下,楊靖宇的子女們脫離了貧困的生活進入到信陽鐵路學校學習,決定用自己的知識來更好地建設父親還未曾看見過的新中國。

她16歲嫁楊靖宇,38歲被日寇殘害,留下一兒一女,命運如何? - 天天要聞

小結: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百年前那些艱苦的歲月里,有多少像楊靖宇這般的烈士為帶領國民脫離苦難,拼上自己的性命去奮戰到底,他們站在黑暗的現實里,瞭望遠處的光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著"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天天要聞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黃河vs長江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天天要聞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聞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據云南玉溪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戴吉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戴吉國(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戴吉國,男,漢族,1982年8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戴吉國歷任江川縣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團江川縣委副書記、書記、青聯主席,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