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2021年09月10日20:51:04 歷史 1505

1934年1月6日,註定是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的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天!

來自中央和後方各大機關的代表,以及無數的群眾代表,早早地聚集在了一起。

他們即將要參加一場公審大會,是中央蘇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不一會兒,兩個全副武裝的戰士押著一名中年男子,緩緩走進了會場。

男子神態從容,儘管已經經受了一段時間的牢獄之災,但是仍舊儀容整潔。

參與公審的代表們一看到男子,立馬憤怒地高喊「反對蕭勁光的機會主義路線!」、「打倒蔣介石的走狗蕭勁光」……

沒錯,他們嘴裡的蕭勁光就是這個即將被押上「被告席」的男子。

不久以前,「萬眾唾罵」的他還是紅軍的高級將領,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的「愛將」。

蕭勁光在台前站定以後,大會主持人立馬對他宣讀了控告書。

控告書里揭露的「事實」,令圍觀的群眾更加憤怒:擁護判處蕭勁光死刑!堅決要求槍斃蕭勁光!

這樣的口號響徹了整個會場。

「眾怒難犯」,再加上如今在蘇維埃「位高權重」的李德也主張槍斃蕭勁光。似乎,蕭勁光走上斷頭台已經是勢所必然的了。

只不過,憤怒的群眾可能沒有注意到:在人群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女子,正在默默地注視著眼前的這一切。

而她,正是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今天出現在這裡,正是奉毛主席之命而來……

作為我軍的高級將領,蕭勁光為何會身犯死罪?作為毛主席的「愛將」,主席會親眼看著他被槍斃嗎?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一、結緣少年時,他是我一生的師長

1919年,這個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年份,同樣是蕭勁光人生的拐點。

那一年,16歲的蕭勁光還在老家長沙的長郡中學讀書。當時,湖南的街面上流傳著一種名叫《湘江評論》的報紙。

這是一份被李大釗譽為當時「全國最有分量、見解最深的報刊之一」。

而它的主編,則是那個即將在時代浪潮中翻江倒海的毛澤東!

一個偶然的機會,蕭勁光接觸到了《湘江評論》。

作為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蕭勁光馬上就被上面充滿革命熱情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

從此,他知道了毛澤東的名字,也開始逐漸明白什麼叫做「革命」!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湘江評論》)

一扇全新的大門朝著蕭勁光打開了。門裡隱約透出了一束光,吸引著蕭勁光不斷地去追逐明亮。

因此,當他聽說毛澤東等人在長沙籌辦了俄羅斯研究會以後,他毫不猶豫地遞交了入會申請。

很快,蕭勁光的入會請求得到了批准。當時,毛澤東在會內擔任書記幹事,還經常會召開一些演講會,向其他成員講述俄國的革命情況。

毛澤東講課的時候,蕭勁光在下面聽得格外認真。

那個時候,他對演講台上那位年長自己十歲的「師長」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不久之後,俄羅斯研究會準備要派一批學生,到俄國去勤工儉學。

蕭勁光學習能力強、又對革命有基本的理解,順利地通過了篩選。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毛澤東)

在毛澤東和俄羅斯學會的安排下,蕭勁光毅然放棄了在長郡中學的學業,遠赴蘇俄開始了全新的學習之旅。

在莫斯科,蕭勁光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對無產階級革命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那裡,他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924年,中國的革命形勢發生了重要的變化。

已經在莫斯科進修了三年的蕭勁光,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回到國內參與到了大革命的洪流之中。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民黨右派的叛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頗受打擊的蕭勁光再一次踏上了前往蘇聯的商船,要去尋找革命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一次,蕭勁光來到了十月革命的策源地——列寧格勒,並且進入了專門培養高級軍事人才的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學習。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列寧格勒)

蕭勁光素來喜歡軍事理論。到了軍政學院以後,他彷彿魚兒回歸大海,對接觸到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遊刃有餘。

就這樣,1930年的夏天,蕭勁光以門門優異的成績,結束了在列寧格勒的學習。

走出校門以後,始終對中國革命事業念念不忘的他,立馬回到了國內。

根據組織的安排,蕭勁光去到了閩西,擔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

自他出國以後,蕭勁光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過毛澤東了。

對於這個引領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人,蕭勁光一直念念不忘。

終於,一個絕佳的重逢機會擺在了蕭勁光的面前。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

為了這次盛況空前的大會,各大根據地的代表,都不遠萬里地從四面八方跋涉而來。

而蕭勁光,則是作為閩西根據地的代表,也參與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到了瑞金之後,蕭勁光很快就見到了毛澤東。久別之後的重逢,讓彼此之間的友情更加熱烈。

特別是毛澤東,相比於幾年前,他明顯對眼前的這位年輕人多了幾分信任與看重。

長期的鬥爭經驗告訴毛澤東,軍隊工作是絕對不能忽視。

而蕭勁光,兩度留學蘇聯,對軍事理論又有一定的研究。

這自然就讓毛澤東對他產生了更多的重視。

在瑞金開會期間,毛澤東親自找到蕭勁光,告訴他說紅軍目前急需培養一批優秀的幹部,中央因此決定開辦一所紅軍學校。

而蕭勁光,正是他們中意的紅軍校長!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中國工農紅軍學校)

將如此重任交給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毛澤東對蕭勁光確實是青睞有加了。

而蕭勁光也沒有辜負毛主席的信任,雖然他擔任紅軍學校校長的時間不長,但是卻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從那時起,蕭勁光就在毛主席的重用之下,在蘇區屢任要職。

多年以後,蕭勁光回憶起早年的這些革命經歷,還不無深情地表示:「我對毛澤東同志有特殊的感情,從我參加革命的第一天起,就把毛澤東同志當作自己敬仰的師長……」

然而,當時的蕭勁光並不知道,他與毛主席如此深厚的革命情誼竟也會成為一場生死風波的「助力」……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蕭勁光)

二、「蕭勁光真應該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1933年,對於接下來的故事來說,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首先是由於上海鬥爭形勢的改變,讓設在上海的臨時中央,全部於本年年初搬到了中央蘇區。

博古、李德(李德於1933年9月到達)這些喝過洋墨水的「洋房子先生」到來以後,蘇區的革命形勢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外,年僅三十歲的蕭勁光也在這一年擔任了建(寧)黎(川)泰(寧)警備區的司令員兼紅十一軍政委,同時還是閩贛省委委員、軍區司令員。

還是在這一年,蔣介石調集百萬大軍、自任總司令對蘇區展開了第五次「圍剿」。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第五次反圍剿彩畫)

這三件看似關係不大的事情,即將由一個叫做黎川的小縣城為引,成為蕭勁光一大人生變故的「導火索」。

黎川,一個位於瑞金東北方向的小縣城。地方雖小,卻是中央蘇區跟閩浙贛蘇區的結合地帶,因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蔣介石打響第五次「圍剿」的槍炮以後,立馬就把攻擊目標對準了此地,出動了中央軍三個師的兵力向黎川氣勢洶洶地開進。

身為該地的警備司令,蕭勁光必須要堅守此城,不使此戰略要地落入敵手。

可是,當時的蕭勁光還有另一個「難言之隱」:他手下的主力部隊,早已受命跟著三軍團轉戰福建去了。

本來,他還有一個獨立師可以依靠,但是在黎川戰役打響的一個星期以前,又被調往了另一個地方作戰。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黎川縣)

如今,蕭勁光的手裡,只剩下一個70人的教導隊,還有一些地方上的游擊隊。用這些兵力跟蔣介石三個精銳師的長槍大炮拼,那無疑是拿著雞蛋碰石頭。

到最後,只能落得一個城失人亡的結局。

於是,蕭勁光從戰略角度出發,在回守黎川之前就提出建議說可以從側面打擊敵人,而不要死守黎川。

可是,已經掌握蘇區大權的博古、李德等人,卻奉行所謂的「禦敵於國門之外」、「不失寸土」的方針,堅決反對蕭勁光的這個建議。

「軍令不可不受」,蕭勁光無法,只能帶著那少得可憐的兵力據守黎川。

同年9月25日,敵人的三個師對黎川展開了猛烈攻擊。

三天以後,黎川的外圍陣地已經全部淪入敵手。

黎川此時已經幾乎成為了一座「孤城」,即將面臨敵軍的合圍。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李德)

在這樣的情況下,蕭勁光決定不再做無謂的犧牲,果斷率領軍隊撤退到了黎川城外六十里的溪口。

黎川的失守,讓李德很是憤怒。

他接到報告以後,立即破口大罵:「混蛋!不戰而棄,臨陣脫逃!把赤色黎川拱手送給了敵人,簡直是國民黨的內應!」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儘管李德如此生氣,卻沒有立即「處理」蕭勁光,反而是又交給他了一個艱巨的任務。

國民黨在佔領黎川以後,就開始構築軍事防線,試圖利用此處儘快完成他們的堡壘封鎖線。在這樣的情況下,周恩來、朱德等人都主張用「主力突擊敵之側背」。

但是,李德等人依舊抱定錯誤的防守方針不放,置周恩來等人的正確建議於不顧,執著於收回黎川。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周恩來)

1933年11月,剛剛成為紅七軍團政委的蕭勁光,奉命配合彭德懷指揮的紅三軍團攻打黎川城的外圍據點滸灣。

蕭勁光率領的軍隊,雖然號稱「軍團」,但實際上參加戰鬥的也就只有由他兼任師長的第二十一師。

在紅三軍團趕到之前,蕭勁光已經帶著這並不充足的兵力,與敵人展開了一天一夜的血戰。

本以為得到紅三軍團的支援之後,情況會有轉圜的餘地。

誰知,當時彭德懷又身患嚴重的瘧疾,無法上陣指揮。

於是,紅三軍團只能臨陣換將。如此一來,三軍團的進攻就沒能達到預定的效果。

我軍在前線陣地堅守了整整三天,敵人的精銳部隊在絕對空中力量的掩護下,衝破了我軍防線,打通了前往滸灣的道路。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彭德懷)

滸灣、乃至黎川戰事的失利,完全是由於博古等人,聽不進正確的建議,「左」傾冒進產生的嚴重後果。

但是,當滸灣失守、蘇區東北門戶洞開之後,博古、李德又想轉移自己身上的罪責。

更加讓他們覺得難堪的是,紅軍的前幾次反「圍剿」都取得了勝利,偏偏在他們接手指揮以後,連連大敗。他們不想承認自己的無能,只能嫁禍於人。

思來想去,這個最佳的「替罪羊」人選,就落到了蕭勁光的頭上。

那天,李德與博古湊在了一起。

李德張口就是「滸灣戰鬥的失利,根本原因是中國紅軍的素質太差......蕭勁光更讓我失望!」

看著李德那因為「憤怒」而憋紅的雙目,博古也應和道:「蕭勁光歷來是個逃跑分子!據報告,他在這次滸灣戰鬥中逃跑時,居然把二百名受了傷的紅軍戰士丟給了敵人!」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博古)

博古此話,就是赤裸裸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他們想將蕭勁光置之死地的心思,已經昭然若揭。

果然,李德聽了博古的話,馬上就說:「對於一個革命的紅軍指揮員,這是不可思議的,也是絕對不能容忍的!蕭勁光真應該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李德的話,正合博古的心意。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羅明)

於是,在博古、李德的策划下,一場針對蕭勁光的批判開始上演了......

三、「我是一個倖存者」

很快,蕭勁光就被撤去了所有職務,並被送往建寧總部接受審查。

為了將蕭勁光送上軍事法庭,博古等人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在蕭勁光被撤職以後,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召開了黨員幹部會議,博古也在會上專門做了長篇的報告。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軍旗)

這次會議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揭發以蕭勁光為代表的機會主義動搖的性質」,博古則是大肆批判蕭勁光此前的戰略選擇是「退卻主義」、「游擊主義」,一定要加以嚴厲的批判。

大會之後,臨時中央的機關報——《紅色中華》、中央局的機關刊物《鬥爭》、甚至連軍中的前線刊物《鐵拳》,都紛紛刊文批判蕭勁光。

一時之間,這個昔日優秀的紅軍將領,竟然成為了「人人喊打」的懦夫叛徒!何其悲哀!

外面的人紛紛擾擾,被關押起來的蕭勁光卻頗為「悠閑自得」。

在那巴掌大的牢房裡,蕭勁光帶著其他的「獄友」們,練起了以前學會的少林短打,竟然絲毫看不出為自己前途擔憂的跡象。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蕭勁光這樣的態度,引起了看守人員的強烈不滿。

他們提審蕭勁光,問他:「為什麼在禁閉室里打拳?」

蕭勁光的回復是:「為了鍛煉好身體,出去以後繼續幹革命!」

只不過,當時的蕭勁光可能並不知道的是,有人不想讓他繼續幹革命。而他更不知道的是,有人也在為了讓他繼續幹革命而費心勞力。

1934年1月份的一天,毛澤東的警衛員小吳,急匆匆地從外面跑了回來,手裡還拿著最新一期的《鐵拳》雜誌。

這期《鐵拳》開闢的是「反對蕭勁光機會主義專號」。

毛澤東接過雜誌仔細看了一遍,頓時怒從心中起。

他憤怒地把雜誌往桌上一扔,一張大手打在了桌面上。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鐵拳》雜誌)

巨大的動靜驚動了賀子珍,她連忙出來查看情況。

毛澤東一看賀子珍出來了,把雜誌往對方手裡一放,接著就開始為蕭勁光抱屈道:「讓70多人的教導隊同三個師至少三萬多敵人死拼,這叫什麼路線!還說肖勁光是『鎮靜主義』」、「奇文,蔣介石看了,會給作者掛個大勳章!」

毛主席話音剛落,看完了雜誌的賀子珍也發現了不對勁兒。

她說:「反『羅明路線』,從福建反到江西,從地方到部隊,還要......」

沒等賀子珍的話說完,毛澤東就打斷了她:「聞楚歌而知漢意,這幾支響箭其實是沖鄙人毛潤之來的」。

毛澤東夫妻正在說著話,時任毛澤東秘書的謝覺哉走了進來,告訴毛澤東說:「蕭勁光已經押回瑞金,後天公審,來了通知,讓大家去參加」。

得知這個消息以後,毛澤東更加憤怒了。他不願去參加,但是交代了賀子珍:「你去看看,好戲不看不可」。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賀子珍)

幾天以後,公審果然如期召開。於是,就發生了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一幕。

宣讀完了控告書之後,蕭勁光彷彿沒有聽到周圍人對他發出的那肆意的喊殺聲,而是冷靜地抗議道:「我不服,你們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接著,蕭勁光開始針對控告書上所寫的對自己罪過的指責,進行了逐一的解釋澄清。

當聽到蕭勁光失守黎川時,手上只有一個七十多人的教導隊的時候,憤怒的群眾終於安靜了下來。

這些內幕,是他們以前所不知道的。

若真如蕭勁光所說,那他們對他的批判,還是正確的嗎?換了其他的任何人,能做出比蕭勁光更好的選擇嗎?

眼見著剛才還「熱鬧非凡」的審判場,突然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了。

審判長陷入了極大的尷尬之中,但儘管如此,還是硬著頭皮,宣告了對蕭勁光的判決:開除黨籍、軍籍,判處五年徒刑,無上訴權。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公審大會,非蕭勁光受審場景)

隨著審判長的「一錘定音」,這場審判大會也進入了尾聲。

賀子珍回到家中以後,把現場的情況仔仔細細地轉述給了毛澤東。

聽到對蕭勁光的判決結果之後,毛澤東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

他告訴賀子珍說:「明天,你去探監,告訴蕭勁光,他沒有錯,對他的審判是不公正的。就這樣說,一字不變」。

賀子珍果然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去探望了蕭勁光。

賀子珍手上拿著一個籃子,看到蕭勁光以後,轉述了毛主席的話,然後打開了籃子裡面的荷葉。

荷葉裡面包裹的是一隻煮熟的雞。

要知道,在那個艱難的條件下,弄來一隻雞,是何等的不易啊!

吃著賀子珍送來的雞、回憶著毛主席的那些話,蕭勁光的心裡,竟然莫名地升起了一股對未來的期許。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蕭勁光)

蕭勁光的期許,顯然是李德他們不知道的。他們只知道,此前對於蕭勁光的判決似乎有點輕了,於是李德力主槍斃蕭勁光。

那天,謝覺哉拿著文件來找毛澤東簽字兒,文件的內容就是要槍斃蕭勁光。儘管毛主席當時已經被博古等人排擠,但他依舊是臨時中央政府的主席。

槍斃蕭勁光這樣的高級幹部,當然需要毛主席的簽字。

毛主席看著文件,火冒三丈地說:「我不簽字,就是不簽字!」

毛主席執意不簽,誰也沒有辦法。當然,毛主席也知道,要想挽救蕭勁光,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還要有其他人的支持。

於是,毛澤東帶著賀子珍來到了中央紅色醫院。當時,作為軍委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正因病在醫院裡面接受治療。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王稼祥)

見到王稼祥以後,毛主席先是關心了他的病情,然後把手裡帶來的文件拿給王稼祥看:「你看,他們要槍斃蕭勁光,還要我簽字」。

王稼祥把文件拿過去之後,毛主席又說:「你是軍委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沒有你的簽字,誰也不敢槍斃這樣高級的將領」。

看完了槍斃的文件,王稼祥也十分憤怒,他說到:「我不簽字,我拒絕!蕭勁光有什麼錯?」

於是,那份文件上,毛主席與王稼祥最終都沒有簽字。

無法獲得毛主席等人的支持,博古也覺得再堅持下去,恐怕事情不好收場。

於是,他跟李德商議,維持此前對蕭勁光的判決,已經夠了。

最終,蕭勁光在毛主席的保護下,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毛澤東(左三)、王稼祥(左二)、蕭勁光(左一)

蕭勁光被正式關押以後,毛主席依舊沒有放棄搭救他的努力。

在毛主席的周旋下,蕭勁光僅僅被關了一個月就放出來了,而且還被安排到了紅軍學校里當上了戰術教員。

不過,這個時候的蕭勁光名義上還是一個「犯人」。

紅軍被迫開始長征以後,毛主席又將蕭勁光調到了中央幹部團中一個主要由高、中級領導幹部組成的「上干隊」中當隊長。

利用這個身份,蕭勁光與紅軍一起參與了長征。

長徵到達遵義,召開了我黨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博古等人的錯誤路線被糾正,毛澤東的正確領導被確立了下來。

此後,在毛主席的關心下,中央正式糾正了此前對蕭勁光的處分,還給他了一個公正的結論。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長征)

許多年後,蕭勁光再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非常感激地說:

「我得以釋放,能活到今天,是毛澤東等同志同『左』傾教條主義者堅決鬥爭的結果,如果沒有中央這些領導同志的保護,我很可能就被殺掉了......我是一個倖存者」。

結語:

在「五四」運動那個大浪潮下,蕭勁光通過報紙偶然得知了毛澤東這個名字。可能當時的他,絕對想不到,這個人會對自己以後的人生產生那麼重大的影響。

在毛澤東的影響下,蕭勁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踏上了到蘇聯的留學之旅。當然,那時的毛澤東可能也沒有想到,他為祖國培養的,是一個優秀的高級將領。

瑞金再會,毛澤東成為了毛主席,而當年那個「學生娃」也已經成長為了一身本事的優秀人才。

1934年,海軍創始人蕭勁光被判槍決,毛主席火冒三丈:他不能殺 - 天天要聞

(1931年瑞金葉坪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開國大典)

將帥相得,毛主席給了蕭勁光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舞台。誰知,人生路上風風雨雨,一場變故,讓蕭勁光命在旦夕。

幸運的是,毛主席始終相信著他、保護著他,讓他終於等到了苦盡甘來的日子。

而對於中國革命事業來說,毛主席保護的又何止是蕭勁光這個個人?

新中國建立以後,蕭勁光被授予大將軍銜。肩膀上那四顆摧殘的將星,是國家和人民對這位戎馬半生的功臣的認可!

而他的那些功績與榮譽,也必將永載史冊......

參考文獻:

顧娜編著. 金戈歲月 毛澤東和他的高級將領 上. 北京:長征出版社, 2002.08.

姚有志主編. 紅色將帥 十大大將 上.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6.07.

孫國.毛澤東與蕭勁光的特殊情誼[J].蘭台內外,2010,(第5期).

孟昭庚.蕭勁光:瑞金受審中的「倖存者」[J].名人傳記(上半月),2014,(第12期).

馬宏驕.蕭勁光與李德的鬥爭[J].黨史博採,1998,(第9期).

張洋編著. 蕭勁光大將畫傳.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04

楊慶旺編著. 百折不回的毛澤東.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3.01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