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2021年09月10日19:19:06 歷史 1980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歷史和寫作萌新愛好者,歡迎關注~本文為原創,盜文必究!

宋仁宗是歷史上第一位以「仁宗」為廟號的帝王,他去世的時候無論是大宋的百姓還是遼國的帝王、百姓都悲痛欲絕,由此可見這位帝王的臣子、百姓和對手對其都有著很高的評價和情誼。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人無完人,相比於宋太祖黃袍加身的魄力,宋太宗開疆拓土的精神,宋仁宗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守成之君,且他的家務事管理的也是一團糟。

宋仁宗名義上有三個皇后,廢后郭氏,皇后曹氏以及死後被追封為「溫成皇后」的張氏,而這只是他生不齣兒子的後宮一角。

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和曹皇后的夫妻關係一直耐人尋味,以至於追劇時很多小夥伴調侃他們不像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更像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宋仁宗和曹皇后的夫妻關係確實也不咋地,「賢惠」的曹皇后還在身邊養了一堆養女,然後塞給丈夫,只為那個賢惠的好名聲。

宋仁宗和曹皇后明面上一直保持著相敬如賓的夫妻關係,直到宿衛之變的發生。「宿衛之變」

慶曆八年正月的一晚,

崇政殿親從官顏秀、郭逵、王勝、孫利等四人謀為變,殺軍校,劫兵仗,登延和殿屋,入至禁中,焚宮簾,斫傷內人臂。其三人為宿衛兵所誅,王勝走匿宮城北樓,經日乃得,而捕者即支分之,卒不知其始所謀。

-《續資治通鑒長編》

以上為《長編》對於宋仁宗嘉佑八年宿衛之變的記載,寥寥幾筆,交代了事情的始末以及始作俑者,看似雲淡風輕,卻在當時的宋廷之上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宿衛之變的主謀是崇政殿親從官,一共有四名。在這裡和大家說一下宋朝的親從官,他們是禁軍卒,隸屬皇城司,職掌宮殿門管鑰契勘、皇宮內巡察、宿衛及洒掃諸殿等事,說白了就是皇城裡的親兵。

皇城裡的親兵謀反,人雖然只有四個,可是傷害性極大啊,畢竟他們離著皇帝太近了。看《長編》的描述,這四個人明顯是有計劃的,他們先殺了軍校,後來還劫兵仗,從延和殿屋入了禁中。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入禁中」,歹徒和宋仁宗隨時可能會遇到,一旦遇到宋仁宗就難逃厄運。想到這我們不禁問一句,固若金湯的宮闈禁中,怎麼說闖成功就闖成功了?難道不該是門禁森嚴、眾多侍衛把守嗎?還有這四個人到底是來幹什麼的?

這場兵變發生之後,當時的宋廷有兩股主流的意見,其中一派以時任樞密使的夏竦為代表。夏竦上疏宋仁宗,認為這件事情不宜宣揚,讓御史和宦官來調查這個事,以免弄的人心惶惶。

看到這兒,小夥伴們可能也會覺得有些奇怪,皇帝差點被殺,位同宰相的夏竦居然不讓宋仁宗宣揚,這是什麼道理啊?!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不光大家稀奇,站在夏竦對立面的對方辯友也不懂啊,宰執圈代表,時任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丁度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表示:「宿衛有變,事關社稷,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丁度差點就跳起來對著夏竦的臉大罵,「皇帝差點就死了,你還在這藏著掖著,你是何居心啊!」

其實雙方討論的重點除了這件事情到底要不要大張旗鼓的調查外,還有關於內侍楊懷敏的處置。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宿衛之變發生後,四個親兵隸屬的皇城司那絕對有罪,沒察覺自己人動了歪心思不說,還差點危及宋仁宗的性命。宋仁宗平時再寬容的一個人也不經後怕啊,就處罰了楊景宗在內的五個人,唯獨楊懷敏一個人在夏竦的庇護之下一直在宮裡好好的。

宰執一派要求必須嚴懲楊懷敏,因為他是當天的輪值內侍官員,且在四個歹徒就是在他的示意之下被殺,尤其是逃脫了的張勝,明明捉到之後可以拷問問出點什麼,結果被楊懷敏遇上後就給殺了。

宰執大臣們認為楊懷敏是有嫌疑的,要知道四個親兵輕而易舉闖入禁中,沒有人策應,幾乎很難成功,大臣們認為楊懷敏就是那個策應之人,他之所以果斷殺死「兵敗」的四人是因為怕他們把自己咬出來。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宋史》記載官至大理寺丞的吳奎當時就上書宋仁宗,「涉春以來,連陰不解。今衛士之變,起於肘腋,流傳四方,驚駭群聽。聞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責,獨楊懷敏尚留。人謂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且獲賊之際,傳令勿殺,而左右輒屠之。此必其黨欲以滅口,不然,何以不奉詔?」

啥意思呢?意思很明顯,楊懷敏等人違抗宋仁宗抓到反賊要留活口的皇命,只能證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楊懷敏等人就是這場兵變的主謀。

楊懷敏被質疑是兵變反賊的同黨,夏竦又包庇楊懷敏,這就不禁讓很多人在腦子中拍電視連續劇了,夏竦到底又參與多少呢?!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面對大臣們再一次大型辯論會,宋仁宗表示體諒宰臣們關心自己的心情,且還高看了吳奎,但是卻聽從了夏竦的建議,並沒有將此事聲張開來。

宋廷因為宿衛之變吵得不可開交,後宮也沒閑著,這裡面就要數宋仁宗的曹皇后和張貴妃鬧得最歡了。

《長編》記載,宮變當天,宋仁宗宿在曹皇后宮中,聽到動靜的宋仁宗和曹皇后從睡夢中醒來,宋仁宗想要出門查看,卻被曹皇后阻止,且命人關閉了閣門,還親自帶著人將宋仁宗保護了起來。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此時反賊已經入了禁中,宮人的慘叫聲時不時傳來。內侍為了安慰宋仁宗,說這是老嬤嬤在訓斥宮女。這話很快被曹皇后截斷,並且訓斥他,「作亂的人已經在禁中了,怎麼還可以妄言欺騙官家!」

這應該是武將出身的曹皇后第一次在宋仁宗面前這麼有存在感,她臨危不亂,保護宋仁宗的同時預估賊人可能放火,提前令宮人提水站在牆下。

反賊滿禁中尋找宋仁宗,遍尋不到後便開始放火,曹皇后的預見性令人稱讚,卻也成為了之後宋仁宗懷疑她的一個伏筆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曹皇后派出去的人接應了皇城司救駕的人,率人救駕的正是楊懷敏,和楊懷敏一起前來的則是貴妃張氏。

夏竦在前朝建議「冷處理」這次兵變後,還不停勸說宋仁宗,讓他獎賞張貴妃,最好就是位同皇后,說白了,就是想讓宋仁宗廢掉曹氏,立張氏為後。

  • 很多小夥伴不明白了,這關張氏什麼事,保護宋仁宗的不是曹氏嗎?

不得不說喜歡一個人沒有理由,不喜歡一個人理由多了去了,張貴妃和曹皇后就是這句話的完美演繹者。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宋仁宗在張氏死後追立其為「溫成皇后」,理由之一就是他認為宿衛之變時張氏救駕有功,而忙活了一晚上的曹氏只能說真的白忙活了。

曹氏不光白忙活,還被夏竦左右暗示宋仁宗,認為兵變這事就是曹氏主導的。宋仁宗本來就不喜曹氏,被夏竦這麼一說,確實覺得曹氏太過鎮定,彷彿知道歹徒的意圖。

夏竦給皇帝留下一個疑心的小火苗之後,他們一派的大臣開始「進攻」了,大家紛紛上奏摺,「空口無憑」地指認曹氏就是兵變的主謀,原因就是宋仁宗疑心曹氏的那幾條。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面對宋仁宗的疑心和大臣們的指責,曹氏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是以靜制動還是心如死灰,反正她就是沉默。

沉默的態度使得宋仁宗更加懷疑自己的這位枕邊人,他起了找人調查曹皇后以及曹氏一族的心思。

這心思剛起,朝堂之上關於宿衛之變投射城曹皇后和張貴妃之爭的話題又出來了另一種聲音,這波人認為所謂的「宿衛之變」其實是張貴妃聯合夏竦所為。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此話又怎麼說呢?這波上劄子的人認為張貴妃覬覦後位不是一天兩天了,用的東西早就和曹氏一個規制了,就這心思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

張氏和夏竦聯手炮製兵變,通過朝堂輿論讓宋仁宗懷疑曹皇后,然後曹氏被廢,張氏就上位了,夏竦既然參與,就是既得利益者,至於被他庇佑的楊懷敏可能就是所謂「反賊」的策應,也是夏、張一派的人,這也就解釋夏竦為什麼這麼庇護楊懷敏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廢過一次皇后的宋仁宗因為「宿衛之變」想廢掉曹氏,但是在看到「真相」的雪球越滾越大,還將張貴妃、夏竦等人都滾進去的時候,他真是什麼心思都歇菜了。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朝堂之上何郯等人咄咄逼人,大有宋仁宗不處置楊懷敏誓不罷休的趨勢。宋仁宗還是想要一保楊懷敏,不知道是為了將張貴妃和夏竦等人從此事中擇出來還是不想將事情鬧大,他甚至還找了中書知會何郯。

大家都知道宋朝是文臣治國,那嘴皮子溜得並不比武官們的刀槍不入。何郯認為既然皇城司的其餘五人都因為這件事受到了懲罰,楊懷敏就應該也受到懲罰。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為此何郯還搬出了祖宗之制,還舉了太祖朝的例子,甚至還將宋仁宗親大伯趙元佐拿出來遛了一圈,說他放火都被廢為庶人,處置個楊懷敏怎麼就這麼難。

最後,宋仁宗頭上頂著祖宗法制,不得不貶了楊懷敏的官,放了外任,這便是這場鬧得沸沸揚揚,宋仁宗、夏竦等人妄圖息事寧人的宿衛之變的結果。

梨白叨叨叨

一場宿衛之變,參與謀反的人都死了,謀反的理由無人得知,卻掀起一場前朝、後宮一場大辯論。辯手們爭先恐後的入場,妄圖用嘴解釋這場兵變的前因後果,最後就是不了了之。

這場兵變中,皇城司固然應該受到懲罰,但他們不該是這種兵變結果的「終點」,這也從不同角度讓我們看到了仁宗盛世之下的另一面,官家的家務事一團糟,他在政事的處理上也不是殺伐果斷,一切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美好。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本該是守護官家的親兵來了一場「反殺」,本該留下活口逼問兵變前有後果,結果無一生還;抗命殺反賊的內侍成了功臣,一國皇后、寵妃捲入兵變,前朝後宮關係剪不斷理還亂,這場差點危機到宋仁宗生命的兵變最後成了一筆糊塗賬,而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若干年後,宋仁宗的一句「瘋言」揭開了他對於枕邊人曹氏的看法,「皇后和張茂則謀大逆」,這裡面的大逆不知道有沒有這場兵變。張氏死後,宋仁宗說她在宿衛之變中有救駕之功,這筆糊塗賬也許在宋仁宗那裡有答案了吧。

宋仁宗慶曆八年宿衛之變:火燒禁宮、夫妻離心、前朝後庭粉墨登場 - 天天要聞

關於這場宿衛之變還有很多說法,比如教派說、報仇說,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小夥伴們對這場兵變又有什麼看法呢?快在評論區留言吧,梨白期待大家的轉贊評哦~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萬分感謝!)

參考書籍:

涑水記聞

《續資治通鑒長編》

《宋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紹興十一年,岳飛在一天之內被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至臨安。隨即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但這只是一個幌子,是個緩兵之計,不久就被誣陷謀反,下了大獄。一時間朝野大駭!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 :「你們誣告岳鵬舉謀反,究竟有何真憑實據?」秦檜奸笑一聲:「其事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