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李家出身的名將有哪些?最終結果如何?

2021年09月09日18:01:05 歷史 1597

我們都知道,從秦朝到清朝兩千多年,出過很多名將、名將。下面是歷史數據小編為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有興趣的朋友會繼續閱讀。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每一個時代都可以用一大批名將來形容。例如,秦漢著名的將領有幫助秦統一的王建、守北邊疆的蒙恬、被稱為「冰縣」的韓信、平定七國並建立的周亞夫。 《風浪居序》霍去病等。

他們勇猛善戰,功績何等偉大,所以一直受到廣泛的尊重和紀念,飯後議論紛紛。然而,在名將頻出的秦漢時期,卻有這樣一個令人遺憾的家族,那就是李家。雖然身為將軍世家,

李家曾率秦軍滅燕立信,被稱為「飛將軍」的李廣,以五千步兵數次擊敗敵軍騎兵的李陵。等待好將軍,可這些將軍卻一直沒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頗為尷尬。

秦漢時期李家出身的名將有哪些?最終結果如何? - 天天要聞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李鑫。作為秦國名將,《史記》形容他「年少壯志」。憑藉著自身優越的條件,李信一度被先帝深深利用。

在秦吞趙的過程中,王建率領數十萬主力推張水,而李信率兵攻打太原和雲中,他和王建完成了殲滅趙的作戰行動。

從此,李信跟隨秦軍北上討伐燕國,並以先導身份率領輕騎第一次與燕太子丹交戰。那個時候,燕國根本就不是秦的對手,

於是李信輕而易舉地大獲全勝,此後,他一路追sha丹太子,一直到了燕水,逼得燕王獻上一級求饒。以滅趙平言的事迹,

秦漢時期李家出身的名將有哪些?最終結果如何? - 天天要聞


李信之後,李氏家族生下了英勇善戰的李廣。作為一名名將的後代,李廣從小就習武。相傳他射擊技術高超,有一次把箭射進大石頭,有一次直接射老虎。

公元一七七五年,李廣守衛邊境,深受匈奴人的崇敬,被稱為「飛將軍」。但是,由於當時漢朝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李廣並沒有多少建功立業的機會。

漢武帝繼位後,積極抗擊匈奴,但此時的李廣已不再年輕。元狩四年(前一一九年),漢武帝在漠北發動大規模戰役,經驗豐富的李光澤被任命為前將軍。

本來,李廣打算以偉大的勝利報國,但不幸中途迷失方向,導致戰鬥機延誤。因為羞愧和恥辱,李廣最終持刀自sha。連司馬遷都給了這麼一個著名的名字,陶步燕,自我評價。

秦漢時期李家出身的名將有哪些?最終結果如何? - 天天要聞


李廣si後,他的孫子李陵是他祖父留下的遺產。他在、英勇作戰,管理軍隊很好,因此受到漢武帝的高度重視。天漢二年(前九九年),漢武帝派李光利出兵攻打匈奴王獻。

李陵最初被要求承擔為軍隊運送糧草的任務。對部隊頗有信心的李陵,不想只做運糧草的工作,於是自告奮勇,希望帶領五千步兵進入匈奴王庭。

漢武帝被李陵的英氣所感動,於是漢武帝允許他出兵塞外探知敵情。然而,當李陵來到尋吉山時,他遇到了匈奴單于的主力。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軍,

李陵立即下令用弩與敵人作戰,背靠大山,以大車為屏障。李陵的部隊訓練有素,因此在他們的指揮和調度下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這時,單于意識到李陵非同尋常,於是調集了整整八萬騎兵,繼續向漢軍施壓。與匈奴軍隊相比,李陵的步兵很弱,所以即使他們消滅的軍隊遠遠多於他們自己,

秦漢時期李家出身的名將有哪些?最終結果如何? - 天天要聞


但它幾乎被消滅了。面對絕境,李陵不得不投降。一年後,漢武帝聽信了李陵為匈奴練兵的謠言,sha了全家。然而,李玲得知此事後,心灰意冷。

他逐漸開始接受自己在匈奴的生活,最終拒絕了霍光等昔日好友的回國邀請。

綜上所述,李欣、李廣、李陵這三位來自同一個家族的名人都沒能得到一個圓滿的結局,他們的命運都很坎坷。李信深得重用,卻親手斷送了前程;李廣的野心是很難付出、的。

讓人感嘆生不逢時;李陵在戰鬥結束時投降了。結果她的家庭被謠言給毀了,這輩子也回不了故土。其實他們都很優秀,但他們的經歷也令人遺憾,喜歡的評論一下,點贊和轉發加關注,謝謝親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著"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天天要聞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黃河vs長江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天天要聞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聞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據云南玉溪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戴吉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戴吉國(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戴吉國,男,漢族,1982年8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戴吉國歷任江川縣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團江川縣委副書記、書記、青聯主席,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