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2021年06月11日23:10:42 歷史 1006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年僅28歲。作為毛主席最看重的兒子,毛岸英犧牲讓毛主席痛心不已,這讓萌生了儘快想回到故韶山看看。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在巡視全國各地後,在公安部長羅瑞卿,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陪同下,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

為了不打擾當地軍民,火車上毛主席就對羅瑞卿約法三章:"羅長子,我對你有三個要求,一是輕車簡從;二要把湖南保衛人員和公安人員都撤走;三我要廣泛接觸群眾,我是回家。

正如古人所云「近鄉情更怯」,同樣外出的遊子毛澤東也不例外。在車上,他掀開車簾,抽著煙,緩緩地注視著窗外,看著熟悉而陌生的山田,毛澤東此時的心情恐怕只有歸鄉的遊子才能體會得到。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車到韶山銀田寺時,毛主席眼角濕潤,他想起辭別時母親最後送行的一幕,一聲叮嚀:"伢子,要好好做人!"幾十年來這聲音一直縈繞夢裡,卻再也聽不到。

1927年1月9日,正值壯年的毛主席,在家鄉祠堂的講台上發表了演講,講到激情處事,毛主席振臂高呼,號召鄉親們團結起來,推翻舊社會。而在演講的結尾,毛主席則對鄉親們表示:「三十年後革命不成功,毛潤之絕不回來見各位父老鄉親。」字字有力,擲地有聲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兄弟和母親合影

而毛主席在之後的革命生涯中也從未忘記過自己說的這番話,在那次離開故地後,毛主席一心一意投入到革命事業之中,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奔波,時間長達三十二年。而在這三十二年內,其家鄉——韶山,一直作為一個記憶存在毛主席的腦海內。

毛澤東離家外出鬧革命,在湘贛邊領導秋收起義,進行井岡山鬥爭,隨後又開闢了中央蘇區,在長征中力挽狂瀾挽救了黨和紅軍,後來到了延安,在抗日大後方指導抗日戰爭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父母

日本投降後,毛澤東又轉戰陝北和西柏坡,最終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了國民黨獨裁統治,建立起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這一路走來,早已過去了32年,而毛澤東也從一位34歲的壯年人變成了66歲的老年人,32年的時間雖談不上滄海桑田,但是時過境遷,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韶山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的韶山,使得毛澤東熟悉而又陌生,韶山還是之前那個韶山,只不過相對於以往少了壓迫和剝削,農民有地種,百姓有飯吃!

當車子進入到銀田寺境內的時候,毛澤東命司機放慢了速度。當時周圍的鄉親們看到這一行人之後,都開始紛紛議論起來,很多人都猜測,會不會是毛主席回來了。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自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開始,韶山的鄉親們就迫切希望毛主席能回到家鄉看一看,見見小時候一起生活的父老鄉親。

這些年,有不少毛主席的親朋好友們都去到北京,每一次大家都是帶著鄉親們的期盼去見毛主席,但每次最後又帶了回來。毛澤東要回去看一看的承諾卻總是實現不了。而這次他是真的回來了。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鄉親們說話

晚上快七點的時候,車子停到了韶山沖的松山一號寓所,這是一座灰色的平房,坐落在一片蒼松翠竹之中,距離毛澤東的故居大約有1公里。

晚上毛澤東把貼身警衛孫勇把衛士長李銀橋喊去,對他們兩人說:「明天你們不要阻攔鄉親們,對家鄉人,你們一定要熱情,講話要和親。我到鄉親們家中做客時,人家要是給端水喝,送東西吃,你們不要加以阻攔和干涉。這是人家的一片好心。鄉親們想見我,想同我靠近一些,你們也不要干涉。你們聽懂了嗎?」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他的啟蒙老師

孫勇和李銀橋立即表示:「我們一定按照主席的指示辦。

當天晚上,毛澤東寫下了流傳甚廣一首詩《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次日清晨,天剛微微亮,毛澤東就已悄然起床,此時的韶山還處在一片靜謐之中,只有幾戶人家的煙囪中冒出裊裊炊煙,與山中的薄霧融為一體,環繞在山間的田壟里。

毛澤東沒有驚動任何一個人,獨自穿好衣服和鞋子,推開門朝著外面走去。沒想到,剛出門就遇到一位正在招待所掃地的工人,這個工人趕緊跑回所內,叫醒了還在睡覺的所長和毛主席的隨從人員,不一會羅瑞卿、周小舟等人氣喘吁吁地追上了毛澤東。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故居

路上在一位毛氏宗親的引導下,毛主席來到了曾經的故居,這時在故居的場地上,聚集了很多歡迎毛主席的鄉親,毛主席高興地向大家招手致意,鄉親們爭先向前和毛主席握手。

毛主席走進故居後,屋內基本上保持著原有模樣:原來的土牆還是土牆,不過修整後加高了一些,主席首先瞻仰了父母親的住室,仔細地看著室內的大小陳設,隨後又進了毛澤民、毛澤覃等人的住房。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同鄉親說話

當走進養牛的小屋時,帶領我們參觀的同志指著牆上掛著的一個鐵牛鼻子說:「毛主席從小就愛勞動,七八歲就幫家裡放牛,這是當年保留下來的原物。」毛主席看了看鐵牛鼻子,笑著對大家說:「靠不住,你們別相信,這個東西不知道從哪個山上撿來的。」

說得大家都開懷笑了起來。出了家門,有一棵枇杷樹,導遊同志說:「這是毛主席少年時種的。」開始毛主席說記不清了,後來又說:「有可能。」從故居出來後,去門前同熱情看望毛主席的鄉親合影留念。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群眾

隨後毛主席在隨從的陪同下,來到父母的墳墓前,毛主席在一個由黃土新修過的不太高的普通墳墓前肅然停住,在墳前默念片刻。

隨後他向左右環視著,似乎尋找什麼,可是我們昨天傍晚才到韶山,早上又走得匆忙,也不知道主席就去謁拜父母的陵墓,事前也沒有什麼準備。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群眾

這些年,毛澤東一直在外鬧革命極少回家,二弟毛澤覃在1935年時犧牲,大弟毛澤民在1942年時犧牲,父母雙墳自從他們離開後一直都沒有修繕過,更不用說培培土了。

土丘幾乎快成為平地,四周雜草叢生,如果不是毛主席記性好,幾乎沒有人能想到這是毛澤東雙親的墳塋。

墳堆的年久失修,使得中間坍塌了一個小洞,毛澤東從周圍捧起土壤,慢慢地將小洞堵上,恢復原樣。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給父母上墳彩照

正在為難之時,沈同處長隨即就近找了一束松枝,遞給主席,主席滿意地獻在墳前,然後深深地鞠了3個躬,肅立在墓前默默地沉思著。

父母雙親去世40年,離開家鄉32年,毛澤東對家鄉、對父母的滿腔赤子之情全在細緻的動作和神情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平凡的墳堆,上面留有幾顆青青雜草。清晨時刻,周圍一片靜謐,時不時傳來的幾聲鳥叫,才讓人覺得這不是靜止的世界。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在田野

數分鐘後,他懷著依戀之情,小聲說了幾句話,當時我沒有聽清楚主席說了些什麼,後來才得知他說的是:「前人辛苦,後人幸福,下次再來看你們。」

就在毛主席準備離開的時候,公安廳同志向他彙報了國民黨反動派挖他家祖墳的經過以及元兇已被公安處決時,毛主席聽後,十分嚴肅地說:他們這是失民心。

「國民黨真是荒唐愚蠢啊,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唯物主義者,根本不信什麼風水,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同志、朋友也,還得承認。」

隨後毛澤東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走吧。」然後拄著木棍,獨自走在前面,慢慢遠離雙親的墳墓。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他啟蒙老師

黨支書記毛繼生快步走向前去,小心地問道:「主席,要不要把墳墓翻修一下?」

毛澤東想了想,隨即說道:「不要修了,還是保持原樣的好,每年清明節請你們代為培培土就行了。」

直到27日,毛澤東才離開韶山,在韶山的這幾天,毛主席廣泛地接見群眾,深入田地,農戶家中調研,對當下農民所遇到的問題有所了解。

黎明時剛出村口,一行人就看到密密麻麻的父老鄉親已擠滿道路兩旁,田埂上也是人。怕錯過送他的機會,很多人一晚上沒睡,站到了天亮。偉人感情洶湧而出,又走下車再次和大家一一握手。"毛主席""毛主席""潤之"……聲聲呼喚此起彼伏,夾雜著哽咽,也夾雜著泣聲。

"主席,您上車吧,你不上車老百姓不會走"周小舟輕聲道。

1974年的時候,已然重病纏身的毛主席來到了長沙療養。他本想藉此機會回一趟韶山,但因為行程有變,他轉道去了上海

又過了兩年,在1976年的6月,毛主席再次提出回到韶山,但由於毛主席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所以他的願望並未能實現。

但毛主席並沒有放棄,他一再堅持下中央終於同意他在9月15日南下。但是,毛主席的生命,卻定格在了9月9日,讓人扼腕嘆息。

建國後毛澤東回到韶山,見到父母墳墓破舊不堪:就這樣,不要修 - 天天要聞

延安時期毛澤東

自古悠悠故園情,毛主席自從十七歲起就離開了他所熱愛的家鄉,踏上了他追求理想的漫漫遠途。自從近七十載,毛主席卻只回過十四次家鄉,其中十二次是在他還未踏上領導武裝革命道路的時候。

而最後一次回故鄉,毛主席的心情是複雜的,他沒有知會鄉親,也沒有祭拜父母,只是靜靜地享受了幾日家鄉的安寧,然後又靜靜地離開,帶著無限的眷戀。毛主席想要再次回來,可他卻最終沒能如願。天地若長情,當知故人哀。

謹以此文紀念我們偉大的毛主席,歷史會過去,時間會流逝。敬愛的毛主席永遠活在每一位中國人心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明天!和董宇輝在山西來個「偶遇」吧! - 天天要聞

明天!和董宇輝在山西來個「偶遇」吧!

6月8日,「與輝同行」官方抖音賬號發布了「山西行先導片」。這部短片精心挑選了山西的代表性景點,展現了三晉大地的壯麗風光與厚重歷史。視頻中提及了西侯度遺址、壺口瀑布、鸛雀樓、飛虹塔等景點。隨著先導片的發布,人們紛紛猜測,即將啟程的董宇輝山西行是否會踏足這些令人神往的地市與景點。是探索西侯度遺址的遠古奧秘...
國亂之中,這些男子如何化危為機,成就非凡人生? - 天天要聞

國亂之中,這些男子如何化危為機,成就非凡人生?

金朝和蒙古帝國的和親政策引言在東方大國曆ShiShang,金朝是一個非常TeShu的朝代,它的建立和覆滅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而在金朝的興起和衰亡過程中,和親政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當時ZhengQuan對外交戰略的一種具體體現。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 天天要聞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檔,一份檔案就是一份歷史記憶。今年6月9日是第17個「國際檔案日」,6月5日下午,「築夢現代化 奮鬥蘭台人」2024年嘉定區「國際檔案日」暨檔案地方志文化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嘉定區檔案館新館舉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進檔案館,開啟一場奇妙的檔案文化體驗之旅。「活」檔案,講「活」歷史「周總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