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2月,首任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帝國"。正式登基的黃道吉日定在1916年1月1日。
袁世凱當上了皇帝後,先是在中海搞了個亦古亦今、不倫不類的百官朝賀會。由於時間倉促,事前也沒有做什麼準備,前來朝賀的官員只包括在京的官員,地方大員們大都沒有參加。這次朝拜既沒有統一服裝,也沒有規定程序,來賀的官員有的穿著長袍馬褂,有的著西裝禮服,武官更是戎裝入賀,而有的閑職人員乾脆穿著常服就來了。
百官朝賀會後,為了安撫當時的各方實力派系,袁世凱接著模仿古代封建王朝開國之君,開始大封開國文武。按照公侯伯子男爵位順序,冊封一百多位民國政要。
袁世凱稱帝後,封這三個人為王,一位是孔子後人,一位是民國偉人。
當時,袁世凱封了三位王爵。其中親王一名,郡王兩名。
獲封郡王爵位的,一位是孔令貽。孔令貽是孔子的後人,其第76代嫡孫,1877年襲衍聖公。
1915年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為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組織「籌安會」,孔令貽為「名譽理事」。
袁世凱稱帝後,為獎孔令貽的推戴之功,以政事堂的名義封孔令貽襲為衍聖公,加郡王銜。
獲封郡王爵位的,另一位是龍濟光。
龍濟光,彝族土司出身,原清軍將領。1907年12月任龍州兵備道時,配合陸榮廷部,鎮壓了中山、黃興、胡漢民、黃明堂等舉行的鎮南關起義,被擢升為提督。
龍濟光是民國初年實力雄厚的軍閥,為振武上將軍。袁世凱復辟帝制時。龍濟光力表贊成。率先擁護袁世凱登基稱帝。
袁世凱登基後,給龍濟光封了一等公爵位,不久又加封郡王銜。
獲封親王爵位的,是民國首義的第一偉人——黎元洪。
親王爵名全稱為武義親王,這個爵位給了辛亥功臣、民國副總統黎元洪。
黎元洪是民國偉人,這個說法出自章太炎。
章太炎認為黎元洪人品比較好,不貪財,不好色。黎元洪在辛亥革命過程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他兩任大總統、三任副總統。章太炎贊其「功比孫(文)黃(興)」。
1915年袁世凱稱帝後,黎元洪黎遷居東廠衚衕,閉門謝客。
12月15日,袁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不料這「前」副總統卻堅拒不受。
冊封后,袁世凱派心腹官員陸症祥等人前往黎元洪的住處道喜,黎元洪反而冷笑以對。他告訴陸征祥:「袁大總統厚愛,封我為武義親王,雖然已經通告全國,但我卻著實不能接受」。
黎元洪還說:「袁大總統封我為親王,不過是念及我武昌首義時的功勞,但實際上,在起義時我並沒有過多參與,只不過是順應了天意人心,才有今天的局面。我濫竽充數,怎敢罔領名聲。實在是無顏面對同僚及社會各界人士……倘若受封,致生無以對國民,死無以對先烈。」
黎元洪說完,不等陸征祥等人開口,他徑自走進了裡屋。
袁世凱稱帝後,急切需要黎元洪這樣的頭面人物捧場。 12月19日,他又派人去黎府宣封。
來人雙手捧「詔」,當堂跪下,大呼:「請王爺受封! 」黎元洪怒而不見,來人長跪不起,黎命左右將他拖了出去。
此後,又有人受袁世凱之命來黎府遊說,並以「王爺」呼之。
黎元洪急了,手指大廳石柱說:「你們如再逼,我就撞死在此!讓我當王爺,我就撞死。」
見黎元洪堅辭不受,來人只得告退。悻悻而去。
袁世凱稱帝,倒行逆施,註定了失敗的命運。而他搞的「封王賞爵」,也成了他留給後世的一個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