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角色對戰為核心的熱門moba遊戲《英雄聯盟》中,符文之地的英雄們各展風采。其中,有一個常被玩家討論卻又容易被忽視的關鍵細節——角色的攻擊判定框大小。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數值,卻在每一場激烈對戰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遊戲的走向。大家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感覺技能已經命中了對手,結果卻擦肩而過;有時候以為打空了,實際卻擊中了。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原理呢?sara估計很多玩家都沒有深入探究過。
先來說說約德爾人,作為符文之地中體型最為矮小的種族,他們在攻擊判定框的討論中佔據著獨特地位。不少玩家在遊戲時都有這樣的體會:用非指向性技能去命中約德爾人英雄,似乎比命中其他英雄要困難得多。然而,也有部分玩家對此表示懷疑,他們覺得這可能只是心理作用,或是在面對難纏的約德爾人英雄時產生的錯覺。但從遊戲數據來看,約德爾人在這方面確實有著天然的優勢。
在《英雄聯盟》里,英雄的攻擊判定框大致分為三種規格:55單位、65單位和80單位。其中,65單位的攻擊判定框最為常見,大多數英雄都屬於這一類型。而攻擊判定框為55單位的英雄,幾乎都是約德爾人,比如阿木木、納爾(未變身形態)、黑默丁格、凱南、璐璐、波比、提莫、崔絲塔娜、維迦、薇古絲和吉格斯。
「難命中」這個表述或許不太能準確形容約德爾人的優勢,這主要是因為相較於人類種族英雄,以及惡魔、神秘生物等其他種族的英雄,他們的體型實在是太小了。除了約德爾人,一些採用小孩模型的英雄,像安妮、佐伊、菲茲、米利歐和悠米,攻擊判定框同樣是55單位,這讓他們在躲避技能時更加靈活。
再看攻擊判定框為80單位的英雄,大多是戰士和坦克類型。這些英雄憑藉較大的攻擊判定框,在團戰中往往承擔著吸收傷害和開團的重要任務。比如阿利斯塔,他高大的身軀在人群中格外顯眼,自然也更容易成為敵方技能的目標;奧瑞利安・索爾,其龐大的體型和獨特的技能機制,使其攻擊判定框也處於較大的範圍;布里茨,那笨重的機械身軀決定了他的攻擊判定框不會小,這也導致他在出鉤時更容易被敵方預判。
此外,布隆、科加斯、蒙多、加里奧、古拉加斯、赫卡里姆、奎桑提、墨菲特、茂凱、納爾(變身形態)、莫德凱撒、內瑟斯、諾提勒斯、奧恩、雷克頓、瑟庄妮、賽恩、斯卡納、塔姆・肯奇、厄加特、沃利貝爾、約里克、扎克等英雄,也都屬於攻擊判定框較大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約德爾族的蘭博,儘管身材矮小,但由於其特殊的技能設定和角色定位,也被歸入了80單位攻擊判定框的陣營。
不過,80單位並非遊戲中最大的攻擊判定框。在遊戲里,還有一些英雄的技能機制能夠改變自身攻擊判定框的大小。例如墨菲特,當他的護甲值超過450點時,身體會膨脹,攻擊判定框也會隨之增大到108單位,這使他在團戰中能承受更多傷害,同時也更容易吸引敵方的火力。沃利貝爾在使用r技能「天聲震落」後,同樣會增大自身的攻擊判定框,變得更加勇猛。
在所有英雄中,擁有最大攻擊判定框的當屬科加斯。當他疊滿被動「盛宴」層數並且使用了鋼鐵合劑後,攻擊判定框會達到驚人的172單位,是普通較大攻擊判定框的兩倍之多。此時的科加斯,在戰場上宛如一個龐然大物,令人膽寒,但也會吃到非常多的攻擊和技能。
儘管約德爾人憑藉較小的攻擊判定框,在躲避非指向性技能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這種優勢在實際遊戲中其實比較有限。遊戲的勝負更多取決於玩家的操作技巧、團隊協作以及對遊戲局勢的判斷。在高端局的激烈對抗中,玩家們對技能的釋放時機和命中率把控得非常精準,即便面對攻擊判定框較小的約德爾人英雄,也能通過精確的預判和靈活的走位實現技能命中。
而對於攻擊判定框較大的英雄,雖然他們更容易成為技能的目標,但只要合理運用自身技能並與隊友默契配合,同樣能在團戰中發揮巨大作用。綜上所述,《英雄聯盟》中英雄的攻擊判定框大小雖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但並非決定遊戲勝負的關鍵。每一位英雄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無論是小巧靈活的約德爾人,還是體型龐大的戰士坦克,本質上都只是符文之地中不同形象的代表,對勝率的影響其實並沒有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