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暮色格外沉重。蕭何站在相國府的書房裡,手中捏著一封剛送來的密信,指尖微微發顫。
信是呂后派人送來的,上面只有寥寥數語:"明日長樂宮議事,務必邀韓信同往。"
窗外秋風卷著落葉,發出沙沙的聲響。
蕭何想起二十年前的那個月夜,他策馬狂奔三十里,只為追回那個負氣出走的年輕人。
"蕭相國,您找我?"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韓信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了門口,腰間還掛著當年蕭何送給他的玉佩。
蕭何慌忙將密信塞入袖中,強作鎮定:"明日長樂宮有要事商議,你..."
"我身子不適,就不去了。"韓信咳嗽了兩聲,眼神卻銳利如刀,"聽說陳豨叛亂已平,陛下不日就要回京了。"
蕭何心頭一緊。他太了解這個曾經被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年輕人了,那雙能看透千軍萬馬的眼睛,此刻正洞穿著他的心思。
"這次...你一定要去。"蕭何的聲音有些發乾,"就當是...為了我。"
韓信突然笑了,那笑容讓蕭何想起垓下之戰前的軍帳中,這個年輕人也是這樣笑著,在沙盤上排兵布陣,將不可一世的項羽逼入絕境。
"好,我去。"韓信轉身離去時,輕聲道,"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蕭相國,您說這對聯寫得如何?"
蕭何僵在原地,直到韓信的腳步聲消失在長廊盡頭。
他緩緩展開袖中的密信,發現背面不知何時被韓信用指甲划出了一道裂痕。
次日清晨,長樂宮的晨鐘剛剛敲響。
韓信穿著一身素袍,腰間只佩了一柄裝飾用的長劍。
他在宮門前駐足,抬頭望了望陰沉的天色。
"淮陰侯,請。"宮門侍衛的眼神閃爍。
韓信整了整衣冠,大步走入。
宮門在他身後緩緩關閉,發出沉悶的聲響。
蕭何已經在殿中等候多時。
他看見韓信獨自一人走來,身後沒有跟著一個侍衛,心頭突然湧起一陣不安。
"相國今日氣色不佳。"韓信在他身旁坐下,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布包,"這是我讓府中大夫配的安神茶。"
蕭何接過布包,聞到一股淡淡的葯香。
他突然想起多年前在漢中時,韓信也是這樣,常常半夜為他送來提神的茶湯。
殿外傳來環佩叮噹之聲。
呂后在宮女簇擁下緩步而來,鳳冠上的珠簾遮住了她的表情。
"淮陰侯能來,真是給足了哀家面子。"呂后的聲音從珠簾後傳出,帶著金屬般的冷意。
韓信起身行禮:"臣不敢當。"
就在他彎腰的瞬間,殿中帷帳後突然衝出數十名武士,明晃晃的刀劍直指韓信。
"皇后這是何意?"韓信直起身子,臉上竟無半分驚慌。
呂后冷笑:"有人告發你與陳豨勾結謀反!"
"證據呢?"
"要什麼證據!"呂后猛地掀開珠簾,"當年你能忍受胯下之辱,今日哀家倒要看看,你還能不能忍!"
蕭何突然站起身:"皇后,此事..."
"蕭相國!"呂后厲聲打斷,"別忘了是誰讓你當上這個相國的!"
韓信轉頭看向蕭何,眼中竟帶著幾分憐憫:"相國不必為難。我韓信一生,最得意的不是百戰百勝,而是曾經得到過您的賞識。"
他緩緩摘下腰間玉佩,輕輕放在案几上:"這物件,該物歸原主了。"
武士們的刀已經架在了韓信脖子上。蕭何突然撲上前去,卻被侍衛死死攔住。
"韓信!"蕭何老淚縱橫,"我對不起你..."
韓信最後看了蕭何一眼,突然仰天大笑:"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呂后一揮手,武士們將韓信拖向殿後的鐘室。
不多時,一聲悶響傳來,接著是重物倒地的聲音。
蕭何癱坐在地上,手中還攥著那個裝有藥茶的布包。
他忽然想起昨日韓信說的話,"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漂母救了乞食的韓信,呂后殺了功高的韓信。
而他蕭何,既是韓信的伯樂,也是將他送上斷頭台的幫凶。
三日後,劉邦的使者帶來了加封蕭何為相國、增邑五千戶的詔書。
滿朝文武紛紛來賀,唯獨一個叫召平的老者穿著喪服而來。
"相國大禍臨頭矣!"召平的話讓滿座皆驚,"陛下派五百衛士保護您?您在長安城中有什麼危險需要保護?這是懷疑您啊!"
蕭何如夢初醒。他立即上書辭讓封賞,還將家財大半捐作軍資。
劉邦果然龍顏大悅,親筆回信嘉獎。
但猜忌的種子一旦種下,就會生根發芽。
不久後,在平定英布叛亂時,劉邦又連發十二道詔書詢問蕭何在長安的動向。
年邁的蕭何不得不故意強買民田,自污名節以求自保。
即便如此,劉邦回京後還是將蕭何打入大牢。
當獄卒打開牢門時,蕭何已經瘦得脫了形。
他赤著腳走進大殿,向劉邦請罪。
"相國何必如此?"
劉邦扶起蕭何,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您為民請命要分朕的上林苑,朕不同意就是桀紂之君,您就是賢相。朕把您關起來,不過是想讓百姓知道朕的過錯罷了。"
蕭何跪在地上,額頭貼著冰冷的金磚。
他忽然想起韓信臨死前的眼神,那不是仇恨,而是一種解脫。
也許那個聰明的年輕人早就看透,在這權力的遊戲中,沒有人能笑到最後。
離開皇宮時,蕭何抬頭看了看長樂宮的屋檐。
一隻孤雁飛過,發出凄厲的哀鳴。秋風卷著落葉,將地上的血跡一點點掩蓋。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果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