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年,一代美人王昭君在異國他鄉香消玉殞,年僅33歲。她臨終前想的依然是重歸故土,當搜諧若鞮單于看到王昭君死前留下的那句"妾死若留故地葬,臨時請報漢王知」,當即派人奏報大漢王朝。
由於兩地相隔太遠,遲遲不見漢朝回信,單于只能將王昭君葬在陰山腳下,讓她可以遙望日思夜想的家鄉,也算是對王昭君的慰藉。
當年王昭君作為和親公主遠嫁匈奴,卻因為匈奴的收繼婚制,先後嫁給了父子三人,這對於現代人來說都覺得駭人聽聞,何況在那個封建保守的年代呢!
昭君出塞對大漢和匈奴的貢獻是巨大的,但對王昭君個人而言,無疑是一出人間悲劇!
-1-
王昭君,出身平民之家,因其出眾的美貌和才華,在漢元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但心思單純,沒有家世背景的她,因為沒有花錢賄賂宮廷畫師,遭到報復,將她畫成了一個面貌平平的女子。這幅畫讓她失去了被皇帝寵幸的機會,只能在後宮中做一個地位卑微的宮女。
入宮多年都沒有機會得到皇帝的召見,她本以為自己的大好青春,就要在後宮中虛度了。沒想到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來到了大漢王朝,向漢元帝提出了和親的請求。漢元帝認為能用一個女人來換取邊疆和平,是件好事。但他不忍心將皇室中的女子嫁去匈奴受苦,便決定在宮女中選一人,作為和親公主嫁去匈奴,被選中的那個女子正是王昭君。
在王昭君出發時,漢元帝才第一次目睹了她的美貌,面若桃花,目似含春水,頓時讓漢元帝有了收回成命的想法。但他身為天子,此事又關乎著大漢與匈奴的邦交,他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佳人遠嫁。
-2-
據傳,在王昭君遠嫁匈奴途中,心中充滿了對故土的不舍。只能抱著琵琶,彈起了離別之曲,哀怨的旋律隨風飄揚。就在這時,一群大雁被她的琴聲吸引,又看到她的美貌,竟忘了擺動翅膀,一隻接一隻地從空中墜落,由此,王昭君得了「落雁」的美譽。
到了匈奴後,王昭君得到了呼韓邪單于的寵愛,還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但呼韓邪單于年事已高,兩人只相處了三年,呼韓邪單于便病逝了。
按照匈奴的風俗,王昭君在呼韓邪單于逝世後,要嫁給他的繼任者復株累若鞮單于,也就是呼韓邪單于的長子。
王昭君自幼在漢朝長大,滿腦子都是「一女不嫁二夫」的觀念。在她看來,自己是呼韓邪單于的遺孀,也算是復株累若鞮單于的母親,哪有母親嫁兒子的道理,這不是有悖倫常嗎?
於是王昭君寫信給大漢皇帝,表達了自己渴望重返故土,無法接受匈奴的婚俗。但此時的大漢皇帝已經是漢成帝了。
他回信讓王昭君遵從匈奴的習俗,畢竟用王昭君一人的幸福,換取整個國家的安寧,何樂而不為,肯定是不能將她接回漢土的。
收到回信後,王昭君心如死灰,但又不得不面對現實。慶幸的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對王昭君十分尊重,兩人年齡又差不多,在一起過得十分和諧。王昭君又為復株累若鞮單于生下了兩個女兒,算是在匈奴度過了11年的安穩時光。
後來,復株累若鞮單于因病去世,王昭君再次面對收繼婚制,這次又要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另一個兒子搜諧若鞮單于。這對王昭君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她先後嫁給了父子三人,還為第一任丈夫生下了一個兒子,第二任丈夫生下了兩個女兒。
-3-
這種混亂不堪的關係,讓王昭君鬱鬱寡歡,不到二年,就撒手人寰了,她再也沒機會回到她日夜思念的故土。
昭君出塞對於大漢和匈奴的貢獻是巨大的,王昭君將大漢文化和種植技術帶去了匈奴,造福了匈奴人民。而且大漢和匈奴之間,也有了一段難得的和平時期,讓百姓們免受戰亂之苦。
但對於王昭君個人而言卻是個人間悲劇。如今大家對於王昭君的印象,都停留在她的落雁之姿,和昭君出塞的貢獻上,很少有人知道她竟然有這樣悲慘的過往。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果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