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博士辦養老院 讓老人們「笑起來真好看」

在浙江金華義烏的上溪鎮,有一個專門收治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院,院長陳智雅是一位85後女博士,她帶著一批90後、00後年輕人,通過細緻溫暖的管理,讓養老院成為老人的幸福港灣。

跟著康復師唱歌跳手勢舞、頭戴扭扭棒發箍做手工……走進義烏市上溪鎮養老服務中心,彷彿進入了一家快樂的幼兒園,老人們在這些活動中玩得不亦樂乎。

陳智雅是上溪鎮養老服務中心的院長,出生於1989年的她,卻把這些比她大了幾十歲的老人當小朋友。

義烏市上溪鎮養老服務中心院長 陳智我們把他們當做小朋友在看待,想讓他們在這個地方就像是被送到了一所老年大學一樣,每天過日子要有盼頭。

與其他養老院不同的是,在這家養老服務中心生活的都是失能失智老人,大部分都是由阿爾茨海默病導致的失智。而陳智雅最初了解到阿爾茨海默病,還要從她大二那年奶奶的一場意外講起。

義烏市上溪鎮養老服務中心院長 陳智當時也是阿爾茨海默病,有一天半夜走到外面,掉到池塘里,就意外離世了。這件事情當時的我非常不能理解,因為我印象當中奶奶這種記性不好的現象已經非常多年了。

為什麼家人沒有意識到奶奶的病症?為什麼沒有及時去進行干預?這成了陳智雅心中永遠的遺憾。

2018年陳智雅考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攻讀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在深入學習研究後,她希望像她奶奶一樣的老年人可以通過康復訓練保持或恢復自理能力。

義烏市上溪鎮養老服務中心院長 陳智我是不是可以去通過辦養老院這樣的模式,讓更多的阿爾茨海默病或者是身體失能、長期需要人照顧的老年人,得到比較好的照顧。

2019年,陳智雅承辦了這家公建民營的養老院,並按照醫養結合模式進行了規劃,由於這裡的老人20%是輕中度失能失智,80%是重度,因此除了要照顧老人們的日常起居,還要通過運動療法、認知訓練等方式,訓練老人們的自理能力、活動能力以及記憶力等。

在專業的模式下,就需要養老護理員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而原先從事這一行的,年齡大多在五十歲左右,不少人沒有接受過專業教育。為了培養專業人員,陳智雅將護理員任務進行了拆解,體征觀察、康復護理、基本醫療操作等相對專業的任務先交給招聘來的專業的年輕人。

義烏市上溪鎮養老服務中心院長 陳智一個年輕人負責帶兩個年紀大的人,他們相當於師帶徒,你就帶著他,他們任何地方不理解的,你就要去教他們。

在這家養老院里,到處能看到年輕人的身影,100多名員工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員工是90後、00後,他們具備專業護理背景,在為老人做好護理的同時,每周還會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多角度的討論,探尋有效的解決辦法。

義烏市上溪鎮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陳智浩:我們現在會結合很多當下流行的一些文創、短視頻,讓我們的養老院不再單純是讓老年人在這邊吃喝住,我們希望他們眼裡有光。

義烏市上溪鎮養老服務中心老人 龔連娣:院長對我很好,非常好,越高興,越快樂。

最近,陳智雅還在忙著拍攝一部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科普微電影。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家庭了解阿爾茨海默病,也讓患病老人的晚年生活能更舒服一些。

義烏市上溪鎮養老服務中心院長 陳智其實我覺得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圓了我自己的一個當年對於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照顧奶奶的一個遺憾,現在我們院里他們都是我的爺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