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交通運輸部網站1月4日消息
《快遞市場管理辦法》
(下稱《辦法》)
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
「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
引發關注
未經同意放快遞箱
最高罰3萬!
新公布的《辦法》中提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可以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經用戶同意代為確認收到快件的;
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的;
拋扔快件、踩踏快件的。
網友:
不是不想放快遞箱和驛站
而是想要一種選擇權!
明明填的是家中的收貨地址
收到的取件簡訊卻是
「請來驛站/快遞櫃自取」
這種情況相信不少人都遇到過
據報道
截至2023年11月3日
消費者投訴平台「黑貓投訴」上
有關送貨上門的投訴有22446條
其中多數投訴內容
涉及快遞公司未經允許
直接將快遞入庫驛站
拒絕送貨上門等
究竟是什麼原因
導致快遞不送上門?
快遞為何不送上門?
國家郵政局郵政業
安全中心監測數據顯示
2023年12月4日18時26分
我國去年第1200億件快件正式產生
標誌著我國快遞
年業務量再次刷新紀錄
首次突破1200億件大關
由此不難想像
一線快遞員派送的快遞
「數量之多,壓力之大」
快遞員的收入與派件數量息息相關,送貨上門消耗的時間、與用戶的溝通都是成本,因此,即便放入驛站或快遞櫃需要自掏腰包,承擔丟件或被投訴的風險,快遞員也不惜選擇用時間來換取效率和利益的更大化。
不同的人有不同需求
對於「快遞是否要送上門」的說法
不少網友結合自身情況
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不少網友表示
驛站非常適合上班族
下班順便拿快遞
不會因為時間問題而錯過
但是對於一些
活動不便的老年人
不方便去驛站取貨
線上購物送貨上門則是「剛需」
由此可以發現
具體到投遞這環
無論是基於居住環境的設施配套
還是個人的生活狀況
人們對於快遞服務有著個性化需求
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
快遞末端服務至關重要
針對消費者差異化的送貨需求
配送快遞不僅要保證送貨時效
更要關注其個性化的末端服務
在收取快遞的環節
給予消費者一定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