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的區劃調整,湖南省的第12大城市,為何有13個區縣?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湖南省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區劃變遷,例如長沙市、常德市、衡陽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湖南省的懷化市。懷化市是湖南省下轄的地級市,同時也是湖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懷化市常住人口400多萬人,總計下轄了13個區縣。那麼,懷化市13個區縣的區劃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湖南省屬於我國華中地區的省份,同時也是中部六省之一。湖南省地理位置非常好,氣候適中、水源充足,糧食和蔬菜產量充足。一直以來,湖南省都是主要的產糧區。在我國明清兩朝,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每逢其他地區出現了災荒,朝廷的第一反應就是從湖廣調運糧食。

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中,都出現了從湖廣調運糧食的故事。作者對於湖南的橘子印象深刻,一位朋友曾經寄過來兩大袋子橘子。2022年,湖南省糧食播種面積7148萬畝,總產量603.6億斤,連續3年保持在600億斤以上。不得不說,湖南省的糧食,對南方各省的糧食供應,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湖南省也是我國主要的水果主產區之一。2022年,湖南省水果產量1017.6萬噸,其中,柑橘產量突破690萬噸。按照2021年統計的數據,湖南省總人口6620多萬人。在我國各個省份中,這樣的人口基數並不算少。2022年,湖南省的GDP總量超過了4.86萬億,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平。

湖南省總計有14個地級區劃,包括了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分別是: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陽市、邵陽市、岳陽市、常德市、張家界市、益陽市、郴州市、永州市、懷化市、婁底市、湘西自治州。長沙市是湖南省的省會城市,也是湖南省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

懷化市是湖南省下轄的地級市,同時,也是湖南省的重要區域性城市。2022年,懷化市糧食產量193.64萬噸,油料產量20.62萬噸,烤煙產量0.19萬噸,茶葉產量1.28萬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74.72萬噸。全年出欄生豬402.86萬頭,出欄牛20.54萬頭,下出欄羊94.79萬頭。

全年豬、牛、羊肉產量33.54萬噸。牛奶產量0.16萬噸,水產品產量8.08萬噸,禽蛋產量1.63萬噸。2022年,懷化市常住人口450多萬人,戶籍人口510多萬人。2022年,懷化市GDP總量1800多億。目前,懷化市下轄了2個區、1個縣級市、10個縣,合計13個區縣。

分別是:鶴城區、洪江管理區、中方縣、沅陵縣、辰溪縣、漵浦縣、會同縣、麻陽縣、新晃縣、芷江縣、靖州縣、通道縣、洪江縣級市。那麼,懷化市13個區縣的區劃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國行省制度出現於元朝,在元朝統治時期,湖南各地都隸屬於湖廣行省管理。元朝統治時期,湖廣行省的面積遼闊,包括了當代的湖北省大部分地區、湖南省全境、廣西大部分地區、貴州省部分地區、廣東省的西部。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調整了各地的區劃。

由於明朝擁有南北兩個都城,出現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框架。明朝統治時期,湖廣省繼續沿用,不過,管轄範圍大體上就是現在的湖南、湖北。17世紀中期,清朝消滅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勢力,確立了對各地的統治。湖廣省面積遼闊、人口眾多。水網密布,管理難度太大。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銷了湖廣省,組建了湖南省、湖北省。

湖南省組建以後,省會設立在長沙府。清朝統治的中期,各個省份的大體區劃已經基本形成。在清朝嘉慶皇帝在位時期,湖南省下轄了9個府、4個直隸州、4個直隸廳。分別是:長沙府、岳州府、寶慶府、衡州府、常德府、辰州府、沅州府、永州府、永順府、澧州、靖州、桂陽州、郴州、乾州廳、永綏廳、鳳凰廳、晃州廳。

清朝統治時期,懷化市下轄的各個縣,分別隸屬於辰州府、沅州府、靖州直隸州、晃州直隸廳。其中,辰州府下轄了沅陵縣、盧溪縣、辰溪縣、漵浦縣等4個縣。沅州府下轄了芷江縣、黔陽縣、麻陽縣等3個縣,靖州直隸州下轄了會同縣、通道縣、綏寧縣等3個縣。

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複雜階段。由於軍閥混戰嚴重,對各地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當時,湖南省部分地區滋生了大量的土匪,殘酷壓榨各地群眾,湖南各地群眾急需進入休養生息狀態。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發展建設的階段。在湖南省各地,組建了各個專區。

會同專區、沅陵專區組建以後,會同專區下轄了8個縣,分別是:芷江縣、會同縣、懷化縣、黔陽縣、綏寧縣、靖縣、通道縣、晃縣。沅陵專區也下轄了8個縣,分別是:辰溪縣、沅陵縣、漵浦縣、鳳凰縣、乾城縣、永綏縣、瀘溪縣、麻陽縣。1950年,會同專區在會同縣部分鄉鎮的基礎上,組建了洪江縣級市,區劃框架調整為1個縣級市、8個縣。

1952年,會同專區、沅陵專區被撤銷,合併組建了芷江專區。同時,部分縣劃入了周邊的其他專區。芷江專區組建以後,區劃框架調整為1個縣級市、12個縣,分別是:洪江市、芷江縣、會同縣、懷化縣、黔陽縣、綏寧縣、靖縣、通道縣、晃縣、辰溪縣、沅陵縣、漵浦縣、麻陽縣。1953年,洪江縣級市被提升為省轄市,開始隸屬於湖南省直接管理。

同一年,芷江專區更名為黔陽專區,管理範圍基本不變。1958年,在湖南省新一輪的區劃調整中,黔陽專區的綏寧縣,劃入了邵陽專區管理。同時,洪江市被降級為縣級市,重新劃入了黔陽專區管理。黔陽專區的區劃框架,調整為1個縣級市、11個縣。1963年,洪江縣級市被撤銷,併入了周邊的幾個縣,黔陽專區的區劃框架,又調整為11個縣。

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黔陽專區更名為黔陽地區。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出於發展建設的需要,湖南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開始陸續進行各方面的區劃調整。1979年,黔陽地區在懷化縣部分鄉鎮的基礎上,組建了懷化縣級市。同一年,洪江縣級市重新組建。

截至1980年,黔陽地區的區劃框架,調整為2個縣級市、11個縣。1981年,黔陽地區更名為懷化地區。1982年,懷化縣被撤銷,併入了懷化縣級市管理。進入90年代以後,懷化地區的經濟發展非常好。1997年,懷化地區被撤銷,組建了懷化地級市。

懷化縣級市被撤銷,組建了鶴城區、中方縣。90年代末期,懷化市的區劃框架,調整為1個區、1個縣級市、10個縣,合計12個區縣。懷化市有一個區非常特殊,那就是洪江管理區。1999年,懷化市在洪江縣級市部分鄉鎮的基礎上,組建了洪江區。2002年,進一步提升為洪江管理區,簡稱為洪江區,與洪江縣級市屬於並立關係。

截至2002年,懷化市2個區、1個縣級市、10個縣的區劃框架,徹底形成。出於區域發展的綜合需要,進入21世紀以後,懷化市陸續組建了經開區、高新區、城東新區等幾個新區。這幾個新區屬於功能型區劃,一般不會計算在內。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