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總覺得孫權偷襲荊州是臨時起意。實際上,這事兒他們琢磨好久了,就差一個機會。關羽去打襄樊,荊州後方沒人看著,機會就來了。可關羽也不傻啊,留了兵防著東吳呢。孫權、呂蒙、陸遜仨人一合計,乾脆演場戲給關羽看——結果真把關羽忽悠瘸了。

一、孫權惦記荊州不是一天兩天了
為啥東吳非要荊州不可?長江防線沒荊州就跟沒門牙似的,曹操從北邊壓過來,孫權睡覺都得睜一隻眼。赤壁之戰後,劉備「借」荊州不還,孫權心裡早憋著火。
他先幹了兩件事:一是把妹妹孫尚香從劉備那兒接回來,斷了劉備拿老婆當人質的念想;二是直接動手搶了長沙、桂陽兩郡。這下荊州地盤亂得像狗啃的,關羽的地盤和孫權的地盤交錯著,誰看誰都彆扭。
不過打仗不光靠脾氣。孫權暗地裡練兵,水軍加船,陸軍補缺——就等關羽犯錯誤。

二、呂蒙突然「病退」的貓膩
關羽出兵打襄樊,荊州防務空虛,機會來了!可關羽留了麋芳、傅士仁這幫人守家,沿江還修了烽火台。硬攻?死傷少不了。
呂蒙一拍腦門:我裝病!
他給孫權寫報告,說自己病得快掛了,要回建業養病。孫權秒懂,立刻批文昭告天下。消息傳到關羽耳朵里,關羽樂了:「呂蒙病了?天助我也!」
——其實呂蒙回建業路上,在蕪湖見了個人:陸遜。

三、陸遜這書生,壞得很
陸遜當時還是個沒什麼名氣的「儒生」。呂蒙的裝病計被他一眼看穿,倆人嘀嘀咕咕半天。呂蒙回頭就勸孫權:「讓陸遜替我去前線,關羽最瞧不起書生!」
陸遜一上任,立馬給關羽寫了封肉麻信:
「關將軍威震華夏,我這種小角色給您提鞋都不配!東吳只求自保,絕不敢冒犯……」
關羽讀完信,嗤笑一聲:「孫權派個慫包守邊?不足為慮!」
他哪知道,陸遜一邊寫信一邊磨刀呢。

四、關羽為啥這麼容易上當?
這事兒得賴關羽自己。他剛在襄樊水淹七軍,威名飆到頂峰,看誰都是螻蟻。陸遜的信簡直撓到他癢處:「連東吳書生都誇我,我還防個啥?」
前線戰事吃緊,他腦子一熱,把荊州守軍一撥撥往襄樊調。麋芳手底下兵越來越少,烽火台形同虛設。益州的劉備呢?正和曹操在漢中死磕,壓根顧不上支援。
——關羽不知道,江面上飄來的「商船」,裡頭全是呂蒙的精兵。

五、白衣渡江:史上最輕鬆的奇襲
呂蒙讓士兵穿白衣服蹲在船艙里裝商人,大搖大擺開進關羽的地盤。守軍一看是商船,懶得多查。等船靠岸,白衣兵跳出來就奪了烽火台。
荊州城門守將麋芳、傅士仁,早被呂蒙策反了——為啥?關羽平時瞧不起這倆人,動輒打罵,還威脅「回來收拾你們」。呂蒙派人一勸降,他倆直接開門獻城。
一夜之間,荊州六郡全姓了孫。關羽還在襄樊打仗呢,回頭一看家沒了,差點吐血。

六、荊州丟了,關羽咋就死了?
關羽帶著殘兵往西逃,想奔益州找劉備。可呂蒙早算準了,在麥城小路埋了伏兵。
有個細節挺諷刺:關羽敗退時,士兵嘩啦啦逃跑。為啥?荊州兵的家屬全在東吳手裡,呂蒙好吃好喝供著,還允許士兵回老家。誰還願意跟關羽送死?
最後關羽被吳將潘璋部將馬忠逮住,孫權二話沒說就砍了頭——他怕放虎歸山,更怕劉備報復。

七、這事兒在史書里還有另一齣戲
《三國志》提過一嘴:孫權本想讓關羽投降,呂蒙堅決反對:「關羽是梟雄,投降了必成禍害!」
曹操那邊也有戲:孫權把關羽的頭送給曹操,意思是想甩鍋。曹操多精啊,直接按諸侯禮厚葬,還哭了一場:「雲長啊!」——明擺著告訴天下人:殺關羽的是孫權!
孫權這套操作看似贏了荊州,實則惹毛了劉備。後來夷陵之戰,劉備舉全國之力報仇,差點把東吳打崩。

八、荊州易主到底賴誰?
說關羽傲慢?沒錯。但更深層的是荊州地理位置太要命。三家誰佔了荊州,誰就捏著長江咽喉。曹魏丟襄陽就退守樊城,劉備丟荊州直接斷了北伐跳板。
孫權賭這一把,其實是押上國運了。拿下荊州後,東吳撐到三國最後才亡——你說值不值?
(突然想到個事兒:司馬懿後來滅遼東公孫淵,也是裝病忽悠人……歷史套路咋總重演呢?)

九、最後扯點閑篇
呂蒙拿下荊州不久就病死了,有人說他殺戮太重遭報應。陸遜接替他鎮守荊州,後來在夷陵一把火燒得劉備七葷八素,成了東吳頂樑柱。
可惜啊,孫權晚年疑心病發作,把陸遜活活逼死了——帝王心術,比戰場還狠。
關羽呢?從「威震華夏」到身首異處,就差那麼一步。所以啊,人真不能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