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多名外賣小哥在網上分享
「最不能點的外賣」
「外賣員從來不碰的外賣有哪些」
話題登上熱搜
「外賣員不碰的外賣」有哪些?

1.黃燜雞:個別商家可能會使用冷凍肉、殭屍肉等不新鮮的肉類食材,並且配菜清洗不徹底。
2. 炸雞:炸雞店質量良莠不齊,很多使用的是半成品,保存不當容易生蟲或變質。
3. 麻辣燙:需要準備的菜品繁多,商家購買的食材通常比較平價,質量難以保證,而且衛生情況也不容樂觀。其湯底由多種香料和調味品混合而成,可能含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
4. 蓋澆飯:部分商家為節省成本和時間,不會對食材進行充分清洗和處理,烹飪過程中可能使用大量的油和鹽,不利於健康。甚至還有可能使用地溝油或劣質大米。
5. 餃子:外賣的餃子大多不是手工製作,而是商家購買的散裝速凍餃子,其餡料可能使用了低廉的肉類或邊角料等,食材的新鮮度無法保證。
6. 粥:有些商家為了使粥看起來黏稠,會添加增稠劑等添加劑,而不是經過長時間熬制。
7. 烤肉拌飯:價格便宜但肉質一般使用的是速凍肉,質量難以保證。
8. 輕食:部分輕食商家為降低成本,會使用合成肉等劣質食材,這些合成肉可能含有大量的添加劑和激素。
9. 料理包快餐:即預製菜,很多外賣商家提前買好相應的菜包,有人下單時加熱即可出餐。這類食品含有大量添加物,常吃對身體有害。
10. 水果撈:水果成本較高,一些不良商家會用壞掉的水果來製作水果撈,由於添加了酸奶等,顧客很難判斷其是否新鮮。
11. 燒烤:部分商家為追求效率和降低成本,會使用油炸的方式製作燒烤,這樣的燒烤不僅口感油膩,還可能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即使是真燒烤,由於燒烤過程中產生的煙霧和高溫,也可能導致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流失和有害物質生成。
12. 湯品:有些商家為節省時間和成本,會使用粉沖的方式來製作雞湯、骨頭湯等湯品,這類湯品口感差且營養價值低。
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後廚亂象
國務院食安辦掛牌督辦
近日,有媒體曝光多家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加盟店後廚食品安全問題:使用存放多天的發酸食材,顧客食用後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賣,隔夜發黑的牛肉加色素後冒充新鮮牛肉。調查中還發現,多家門店招聘時不需要員工提供健康證,大量無證店員直接上崗。
據央視新聞報道,「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後廚亂象」輿情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為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3月13日,國務院食安辦向山東省食葯安辦、河南省食安辦發出掛牌督辦通知書,對兩地核查處置工作實行掛牌督辦。
消費者點外賣
哪些坑不能踩?
坑一:高油高鹽重口味
很多外賣為了吸引顧客,往往會在菜肴中添加大量的油、鹽和調料,這樣的食物雖然美味,但長期食用卻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高油高鹽的食物不僅會增加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風險,還會影響我們的味覺敏感度。
坑二:衛生條件不過關
衛生問題是外賣中不可忽視的一環。一些無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可能會在食材選擇、加工環境、餐具消毒等方面大打折扣。
坑三:營養不均衡
很多外賣都是單一的食物類型,比如炸雞、漢堡、麻辣燙等,這些食物往往缺乏必要的營養素,如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長期只吃這些食物,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坑四:配送時間過長
如果外賣在配送過程中停留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食物變質,甚至滋生細菌。
青年時評

除了「不選清單」
外賣騎手還有潛力可挖
青年報·青春上海評論員 張逸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