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張春橋是「四人幫」的主犯之一,早已是蓋棺定論,他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不過張春橋的家人卻長期鮮為人知,殊不知他的妻子當過漢奸,就連他的祖父和父親也都曾當過漢奸。

1917年,張春橋出生在山東巨野的一個書香之家,其家境還算不錯,他的祖父張協中在山東巨野縣小有名氣,當過「八櫃櫃書」,即負責徵收田賦稅收的,由此可見當時張家在清末還算是有一定能夠社會地位的。
清朝滅亡之後,其祖父張協中仍在巨野縣負責錢糧徵收工作,當上了徵收處主任,依舊算是一號人物,在祖父的經營下,張家在當地算是大戶人家了。不過後來日寇入侵,局勢有了新的變化。
為了維持張家的既得利益,張協中不顧廉恥地投靠日軍,搖身一變成為了維持會的主任,幫助日軍控制縣城,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漢奸。在張春橋祖父的影響下,他的父親張開益也當了漢奸。
張開益的經歷頗為豐富,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學醫出身,憑著一身醫學本事,張開益加入了國民黨的軍隊,在軍中混的不錯,當上了國民黨第28師的少校軍醫,後來還當過山東高唐縣郵局的局長。

在日寇入侵之前,張開益還當過河南煙酒統計支局的主任等職,其成就超過了張春橋的祖父張協中。不過在日寇入侵之後,張開益跟父親張協中一樣,當了漢奸,擔任過日偽軍山東保安三團的軍醫主任。
抗戰勝利之後,張益開不僅沒有被追究漢奸罪,反而搖身一變成為了國民黨濟南衛生處處長,不得不說張益開善於左右逢源,無論在哪裡都能混得不錯,有這樣的父親和祖父,張春橋能娶一個當過漢奸的女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張春橋深受他父親張益開的影響,1933年,正在濟南正誼中學讀書的張春橋加入了華蒂社,這個是國民黨特務機構復興社的一個外圍組織,當時張春橋才16歲,從那時起他就和國民黨有了聯繫。

1935年,張春橋到了上海,期間還與國民黨中統的特務有過聯繫。在日寇全面侵華之後,張春橋在濟南參加了抗日活動,並在1938年跟隨眾多青年一起進入了延安,在審查身份時張春橋隱瞞了自己過去的經歷。
後來張春橋被安排從事抗日宣傳工作,在晉察冀根據地當過《晉察冀日報》和《石門日報》的主編,正是在晉察冀工作期間,他認識了妻子文靜。這個文靜原名李淑芳,當時是一位思想進步的女青年。
1942年,文靜被調往晉察冀從事宣傳工作,認識了張春橋。由於文靜的文筆很好,張春橋對其頗為欣賞,二人逐漸走到了一起。不料在1943年12月的時候,文靜所在的邊區遭遇日寇「掃蕩」,她被日軍俘虜了。
在日軍的威逼利誘之下,文靜投靠了日軍,在日軍成立的宣傳隊中擔任班長,負責寫一些美化侵華的文章,宣傳所謂的「東亞共榮」。在日寇投降之後,文靜聯繫上了張春橋,兩人再次重歸於好。

在張春橋的幫助下,文靜陰謀了當漢奸的經歷,後來張春橋和文靜結婚了。建國後隨著張春橋職務越來越高,文靜成為了他身邊的定時炸彈,最終張春橋和文靜離婚了,離婚不久之後,張春橋就被隔離審查了。
參考資料:《張春橋傳》、《四人幫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