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招211或985學歷送外賣,學歷貶值,比你想像的更殘酷

2025年02月21日19:50:22 搞笑 6647

曾經寒窗苦讀二十餘載只為成為「人上人」,如今在學歷貶值的大趨勢之下,普通人提升學歷帶來的邊際效益,可能正在遞減。

二十年前,哪怕你只是普通本科學校畢業,也能夠在畢業之後輕鬆找到你想要的任何工作;不管是考公、進入國企還是外企亦或是大廠,這些對一位本科生而言,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但二十年後的今天,經濟總量更高了,市場也更大了,但對於本科生的「包容度」,反而更低了。

就業市場中隨手可抓一大把的本科畢業生,也讓學歷貶值成了這幾年的熱門話題。很多人不信學歷貶值,本質上還是因為畏懼希望。

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沒有門路和前人的積累,那麼寒窗苦讀二十年,幾乎就是自己向上唯一的通道,而承認學歷貶值,就相當於承認這唯一的通道被堵死。

希望破滅,可能比學歷貶值本身,更可怕。

真正的問題還是,學歷到底有沒有貶值?

海底撈招211或985學歷送外賣,學歷貶值,比你想像的更殘酷 - 天天要聞

最近,海底撈招聘985/211大學畢業生送外賣的廣告引發熱議,甚至登上了熱搜。

這也在預料之中,當人們的期望和現實發生巨大反差的時候,自然就會引起熱議。海底撈對此的回應是:高學歷不是硬性要求,但的確可以享受額外補貼和晉陞通道,普通本科學歷補貼1200元/月,985和211以上學歷則補貼2000元/月,發放周期一共為6個月,憑全日制畢業證書即可享受。

根據海底撈的回應,的確有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應聘。

根據海底撈一線員工的透露,熱門門店月薪可達7000至9000元,外送崗位涵蓋備餐、客服等多項技能,並非簡單送餐。

這件事之所以引起熱議,歸根結底還是孔己已的長衫問題。

寒窗苦讀二十餘載,其目的不就是為了成為人上人,但如今送外賣,怎麼看,都不符合「人上人」的標準。

尤其是對一個「文憑社會」而言,學歷往往是普通人向上通道的敲門磚,如今敲門磚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希望破滅也自然容易引發功利主義消亡的論調。

海底撈當然只是一個個例,但從其他角度來看,我們也很容易發現,學歷貶值的現象,是確實存在的,尤其是在最近幾年。

首先,學歷貶值的第一原因就算是供應過剩,或者說「高學歷人才」供應過剩;幾十年前大學畢業生畢業即就業,那是因為就業市場中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各行各業都需要高學歷人才,但隨著高校幾十年來不斷擴招,就業市場也開始出現飽和,甚至是供應過剩,這間接導致了學歷的貶值。

學歷貶值的第一個因素,是就業市場供需失衡的結果。

2025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222萬人,這個數字再創歷史新高,且預計還會持續增長至2038年1445萬的峰值。

換句話說,按照這個趨勢來看,一直到2038年,我國就業市場中的學歷貶值現象都還會持續下去,甚至愈演愈烈。

本科學歷過剩,在一個傳統的文憑社會裡,大家普遍的應對方式就是「向上卷」;本科過剩了,那就是卷碩士和博士,結果導致我國就業市場中的碩士和博士也出現了過剩。

2023年,我國碩士和博士畢業生總數突破了100萬人,而就業市場需求並未同比增長,這也導致高學歷人才過剩。

最終,今天的就業市場呈現一個研究生就業率44.4%,低於本科生就業率45.4%和大專生就業率56.6%的倒掛現象,這也表明學歷的邊際效益不斷遞減。

寒窗苦讀二十多年,一個研究生的就業率反而還沒有大專生高,主要原因就在於,就業市場真的沒有這麼高的需求。

在就業市場低需求之下,我們的供給端反而還在發力,這又是導致學歷貶值的另一個現象。

2024年,我國新增碩博士學位點2755個,較2020年增長了36%。

學歷貶值的現象也反映到了選擇端,2025年我國考研人數降至388萬,較峰值減少了近50萬人,這也表明人們逐漸理性看待學歷投入與回報的關係,換句話說,今天考研帶來的回報,已經在不斷降低了。

這些都可以看作是學歷貶值的憑證。

海底撈招211或985學歷送外賣,學歷貶值,比你想像的更殘酷 - 天天要聞

學歷貶值背後,是父母、學生對文憑社會的盲目追求導致的,當然也跟背後的現實密切相關。

在今天國內的就業市場中,那些真正有前途的工作,仍然是白領、高技術工種,而不是普通的藍領崗位,在利益的追逐下,也導致人們瘋狂卷學歷。

薪資差異性,是人們對學歷追求的主要原因。

和歐美不同,勞動密集型崗位和白領崗位之間的薪資差異小,導致歐美對學歷的硬性追求並不高,但在國內,由於崗位薪資的差異懸殊,對物質的追求,也體現在了學歷上。

我們的就業市場,其實也並不需要那麼多的本科生。

2024年,我國網約車、外賣騎手等新就業人員已經高達8400萬人,部分崗位甚至出現了飽和,這也表明我國就業市場正在呈現一個低端化的趨勢,而不是高端化。

儘管在ai、新能源汽車領域,高端化的趨勢也客觀存在,但在人工智慧不斷強大的背景下,哪怕是本科生,一些過去認為的白領崗位,反而最容易被ai所替代,且這些崗位能夠承裁的就業人數並不多,因此對整體就業市場的貢獻,遠遠不如外賣、網約車這類「低端崗位」。

從就業市場的結構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市場正在不斷逼近歐美傳統就業市場格局。企業對技能型藍領崗位需求旺盛,但在就業端,很多年輕人仍然不願意從事此類工作,導致白領崗位競爭激烈而藍領崗位反而空缺。

學歷貶值的好處在於,普通人不必花費高昂的成本去讀大學了,教育也可以慢慢變得更輕鬆化;但它的弊端在於,「寒門再難出貴子」,普通人可能徹底失去了向上流動的通道。

更進一步深思,高學歷群體被迫從事低技能工作,例如博士競爭街道辦崗位、城管等等,這無疑是對人才的浪費。

反過來,家庭對教育的巨額投入難以通過就業收入來回本的時候,部分家庭可能會選擇雞娃,甚至不生育,從而加劇我國的人口問題。

理由也非常簡單,根據育媧人口智庫的報告,我國家庭平均養育一個孩子到18歲的成本在50萬左右,如果孩子成年後參加工作,每月的收入僅有幾千元的話,不僅無法補貼家用,甚至還要啃老的時候,那麼生育孩子的成本又在哪裡?

看起來這很功利化,但卻是一個不得不嚴肅考慮的問題。

學歷貶值,寒窗苦讀失去了最大的效用,當希望破滅的時候,養娃甚至無法「回本」的時候,生育困境可能還會加劇。

海底撈招211或985學歷送外賣,學歷貶值,比你想像的更殘酷 - 天天要聞

如果我們以日本的經驗來看(日本曾經也是文憑社會),日本「就業冰河時代」的經驗告訴我們,學歷貶值還可能伴隨著青年失業率上升,最終可能進一步加劇社會負面情緒的積累。

當然,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學歷不單單是學歷,背後還蘊藏著一個社會流動性以及階級固化的問題。

學歷作為傳統上升通道的作用一旦減弱,那麼缺乏家庭資源的學生也就更難通過教育改變命運。一個非常現實的例子在於,以今天普通家庭的收入,孩子很難讀得起也競爭不過如今大熱的計算機科學以及機器學習等專業。

學歷貶值,看起來是就業市場供需失衡的結果,但最終它所帶來的後果又是非常殘酷的;若不及時調整,可能會加劇人才錯配、階層進一步分化。

如果以日本的經驗作為參考,那麼可能只有等到今天掌握財富的老人慢慢老去,新的財富和機會稀釋出來,可能才會有留給年輕人向上的空間。

但問題在於,我們的老齡化才剛剛開始,而不是結束。

end.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