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被逆天的《哪吒2》逼瘋了、干懵了。
上映前,豆瓣上有些不看好《哪吒2》的人發帖稱:如果票房能破40億,直播吃翔!
現在網友紛紛留言詢問他們將在什麼平台開播。
2023年,光線傳媒的董事長王長田(《哪吒2》的主要出品方和發行方)曾表示:希望《哪吒2》能夠帶動中國電影票房進入70億時代。
網友說他想錢想瘋了,畢竟當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票房也才56億。
現在王長田沒瘋,各大票務平台瘋了,給出的最終票房預測飆升到了110億!
《哪吒2》的導演餃子也瘋了。之前票房每破1億,他就手繪一張圖慶賀,但後來漲勢太猛,即便他和哪吒一樣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了。
人們還在不斷催促餃子製作《哪吒3》,連老鄉雞創始人也來評論區湊熱鬧。
影院的瘋勁兒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度賣起了站票、過道票。
「毛坯的商場,精裝的影院」,也讓人大開眼界。
不過論瘋狂,誰也比不上那些春節相親不斷的人,因為快看吐了。
但《哪吒2》掀起的全民瘋狂,才剛剛進行到一半。
前所未有的《哪吒2》,把ai干懵了
全國的電影院員工,度過了一個史上最累的春節。
早上7點多到影院檢查設備,一直忙碌到凌晨兩三點,忙到沒時間吃飯,這就是許多影院員工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的春節生活。
觀眾也經歷了可能是最混亂的觀影體驗。
一些大影院,就像經歷春運的火車站,一撥人剛從影廳出來,下一撥人已經排成長隊,等待進場。
進入影院,觀眾可能會看到一個髒亂的影院,因為場次安排太密集,沒時間好好打掃。有媒體報道,一些保潔累到不行,三倍工資還要求加錢,後來連影院管理層也得每天參與打掃衛生。
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哪吒2》。
2月6日12時13分,《哪吒2》的票房超越《長津湖》,登頂中國影史票房第一。
這是個前所未有的第一。
它有著極其變態的速度。
《哪吒2》拿下第一,只用了8天多。相比之下,《長津湖》從上映到登頂影史票房第一,用了57天。
在昨天,《哪吒2》還成為了「全球史上第一部單片單區跨過10億美元票房大關的影片」。
《哪吒2》的人氣更變態。
過去的春節檔,一般會有3個頭部片子撐起大盤市場。
《哪吒2》卻高開瘋走,上演「一打五」。數據顯示,《哪吒2》以51%的票房貢獻雄霸春節檔,檔期冠軍影片票房貢獻近十年來首次突破一半。
上映僅12天,《哪吒2》的觀影人次已經達到了1.55億,僅次於《戰狼2》的1.6億,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正因為前所未有、無從參考,各大票務平台的ai票房預測,全被整懵了。
上映前,ai預測《哪吒2》的總票房為40多億。上映後,該數字幾乎每天都在變,並且出現了大幅變動——從40多億漲到60億、70億、90億,直至110億。
也因此,對於當初放言《哪吒2》能拿下70億票房的王長田,人們的評價從「王長田脫離群眾大放厥詞」變成了「王長田聯手大拿精準預測」,最後變成了「王長田唱衰哪吒居心何在」。
之所以ai預測會大失水準,和影院前所未有的瘋狂很有關係。
為了抱緊《哪吒2》的大腿,全國不少影院瘋狂排片。有的啟動所有影廳,一天放映近百場;有的為了多排幾場,把電影上映前的廣告都切掉了,直接熄燈亮龍標。
極具年代感的老舊影院,以及多達2400多個座位的河南省人民會堂內的影院,也被投入使用,夢回90年代。
影院當然不是無緣無故發瘋。它的瘋狂,全由更瘋的觀眾在驅動。
《哪吒2》的精神股東,
集體患上後遺症
自從《哪吒2》上映後,有部分觀眾患上了後遺症。
後遺症的淺層表現,是被電影里的哪吒上身。
比如到商場指著卡皮巴拉(實際他們應該找的是土撥鼠)玩偶的鼻子,說著電影里的台詞:「還吃,收你們來啦…」
更嚴重的後遺症,是化身為精神股東。
他們每天兩眼一睜,第一時間打開票務平台app,看看《哪吒2》的每日票房預測、總票房預測、排片佔比、票房佔比、上座率等種種數據變化。
為了爭取更多排片,春節期間,許多人跑到微博向王長田喊話,讓這位60歲的老人別歇著了,趕緊到線下去多撕排片,60歲正是闖的時候。
精神股東,比真股東還關心票房。
而自從平台給出了百億票房的預測之後,他們更是揚言:「《哪吒2》一旦上90億,國人將開啟百億補貼計劃,湊個整。」
說到底,不少人是唯恐《哪吒2》賺得還不夠多,會影響《哪吒3》的製作投入和製作周期。
所以不光是票房,他們又開始捧火與《哪吒2》有關的公司和產品。
首先捧火的當然是吃到了最多紅利的光線傳媒。
光線傳媒對《哪吒2》充滿信心。王長田此前不僅說過希望《哪吒2》能拿下70億票房,也對外說過:「我可以自信地說,《哪吒2》全方位超越了《哪吒1》。」
正因如此,今年微博投資了其他五部春節檔電影,唯獨沒投《哪吒2》,慘遭網友嘲笑。但從業者判斷,更大可能性是因為光線傳媒看好《哪吒2》,不讓外人投,準備吃獨食。
不得不說,眼光毒辣。
其次他們捧火的是與《哪吒2》合作的衍生品、周邊。
真正知名的電影ip,票房收入有時只是其商業價值的一小部分。
《星球大戰》系列的授權商品收入達到422億美元,是票房收入的四倍;《冰雪奇緣》系列用6年創造了113億美元收入,其中95.75億美元來自衍生品,佔比85%。
這方面,《哪吒2》是吃一塹長一智。
《哪吒1》上映時,周邊產品並沒有同步上線,錯過了創收的最佳時機。
今年《哪吒2》及時推出各式各樣的周邊,幾乎都被搶爆了。
比如在桑尼森迪官方旗艦店,主播表示,三天時間賣了三十多萬套盲盒擺件。該主播還宣稱:「把所有員工安排到工廠發貨了,拍下後,要辛苦等幾天,才能發貨。」
泡泡瑪特的相關盲盒上線即售罄,上線8天銷售額破千萬。
除了這些,《哪吒2》還聯合其他品牌推出了毛絨玩偶、收藏卡、鑰匙扣、帆布包、捏捏樂、扭蛋、徽章……
據相關報道,《哪吒2》衍生品在首周就狂賣了3.2億元。
精神股東的瘋勁兒,不僅推高了票房,也推高了《哪吒2》的熱度和周邊收入。
但他們的瘋狂也情有可原。
「高考600分就是比高考300分強」
《哪吒2》爆火之後,網上流傳著一句話:高考600分就是比高考300分強。
餃子,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本科是海南大學法學院;《隱秘的角落》和《漫長的季節》導演辛爽,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
這些橫空出世的「野路子」導演,反過來給以藝術生身份上大學、科班出身的所謂大導上了一課。
所以看到《哪吒2》爆火,最抓狂的大概是仍活在自我世界裡的同行們。
去年中國電影市場僅有425億的總票房,還不及10年前,被他們稱之為「影視寒冬」。燈塔專業版的統計顯示,2016年到2024年,觀眾對電影的消費興趣持續下滑,一年「只去一次」電影院的觀眾比例從48%上升到了57%。
然而為何有「影視寒冬」,他們沒有自我反省,而是歸咎於觀眾和市場。前有「垃圾觀眾太多,才會有垃圾電影」的雷人發言,後有「觀眾審美已經被短視頻荼毒」的暴論。
如今事實證明,中國電影一直是生產端出了問題,消費端可是形勢大好。
那些前輩導演,臉都快被打腫了。
對此,終於吃到細糠的觀眾倒是喜聞樂見,總結道:搞文化的人還是得有文化。導演有文化,觀眾不受罪。
還有人一本正經地分析起了優秀做題家轉行拍電影的優勢,比如他們頭腦清醒、邏輯清晰,所以拍的電影劇情更合理。更重要的是,分得清主次矛盾,能把錢花在刀刃上,骨子裡也更追求完美。
這些雖然是戲言,但也不無道理,至少在餃子身上得到了印證。
在《哪吒》系列電影的誕生過程中,最瘋狂的人莫過於餃子。五年磨一劍,磨到兩鬢斑白;陳塘關大戰一分鐘的打戲,光美術概念就畫了半年;為了一個10秒的s級鏡頭,逼著特效公司做了一年。
這些天,參與《哪吒2》製作的相關公司也跟著出圈了。一名參與制作特效的負責人邊訴苦邊炫耀,「頭髮白了三分之一,胖了十多斤」「改麻了」。
《哪吒2》片尾出現的138家動畫特效公司,有的虧本也硬著頭皮干,讓餃子的瘋狂想法落地。
現在影院內外所有的瘋狂,也是在直接或間接地回應餃子過去5年的瘋狂。
不瘋魔,不成活。
但一個人瘋最多只能改變自己,一群人一起瘋才能改變格局。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