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即數九中的第六個九天,在傳統文化中,「六九」是數九寒天中的一個階段。每年的「數九」,從冬至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個「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 「六九」指的是第六個九天(冬至後的第 46 天至第 54 天)。
數九歌中提到,「五九六九, 沿河看柳」,進入「六九」以後,氣溫開始回升,柳樹等植物開始發芽,萬物復甦,春意盎然。
民間關於進入六九當天的天氣表現,流傳著一些農諺,其中,「不怕六九晴,就怕六九淋」,一些朋友比較好奇。
從字面意思解釋,不害怕六九當天是晴天,就害怕六九當天是雨天。「晴」指的是晴天,「淋」指的是雨天。
有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會這樣說?下雨不好嗎?有啥預兆?下面筆者就結合具體農諺,詳細說說這些問題。
「六九滿天星,人馬得安寧」
這句農諺的意思很好理解,先說「六九滿天星」,這裡的「六九」指的是數九寒天中的第六個九天,而「滿天星」則形容的是夜晚天空中星星繁多的景象。在農曆的正月中下旬,即六九時期,如果天氣晴朗,夜空中的星星就會顯得格外明亮和繁多。
再說「人馬得安寧」 ,人和馬都能得到安寧、安穩的狀態,這裡是一種比較形象的說法,以人和馬代表生活中的各種元素,意味著一切都順遂、平和,沒有什麼大的災禍或困擾。
從農業種植的角度分析,如果六九時期天氣晴朗,那麼當年的農業生產可能會比較順利,糧食豐收的可能性較大。 「人馬得安寧」也可以理解為農業生產的豐收和穩定。
所以,單從這句農諺所表達的意思來說,六九當天晴天是好事,人們不害怕六九是晴天,反而還希望是晴天。
「六九見日頭,九九天不寒;六九雨淋頭,九九寒不休」
這兩句農諺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如果六九當天是晴天,那麼到了九九時,天氣溫度將變得暖和,不會出現寒冷(也可以理解為沒有倒春寒)。
相反,如果六九當天下雨了,那麼到了九九時,天氣將出現寒冷,溫度較低,也就是形成了大家常說的倒春寒。
從農業種植的角度分析,先說冬小麥,九九的時間在3月上中旬,此時正是多地冬小麥返青拔節的時間,麥苗開始恢復生長,抗寒能力有所下降。
如果此時遇到倒春寒,會凍傷小麥的葉片和葉鞘,使葉片出現發黃、乾枯的現象,影響小麥的光合作用,進而阻礙麥苗的正常生長和分櫱,導致有效分櫱數減少,最終影響小麥的成穗率。
另外,倒春寒還會影響小麥莖稈的生長,使莖稈細弱,抗倒伏能力降低。也會導致後續小麥的幼穗發育受阻,出現畸形穗、半截穗等現象,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倒春寒還可能導致小麥花粉敗育,影響授粉受精過程,造成空粒、癟粒增多。
因此,單從這句農諺所表達的意思來說,大家希望六九是晴天,不希望是雨天。畢竟,以前的時候,如果農作物產量低或者絕收,或將面臨著餓肚子,也就感到害怕了。
「日照六九頭,五穀皆豐收」
這句農諺從字面意思解釋,如果進入六九時,天氣晴朗,那麼當年或將會迎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上面已經提到,如果不出現倒春寒的天氣,對冬小麥等越冬作物而言,六九頭日照充足,能加速其返青和分櫱,增加有效穗數。
而對於春播作物來話說,適宜的光照和溫度條件可使種子發芽快、出苗齊,幼苗生長健壯。比如棉花、玉米等春播作物,在良好光照和溫度下,能更好地進行生長發育,為後期開花結果創造有利條件。
「六九雨綿綿,伏里火燒天」
這句農諺從字面意思解釋,如果進入六九時陰雨不斷(也就是雨天),那麼到了當年三伏天時,就會出現炎熱乾旱的天氣。「火燒天」是一種誇張的說法,用來形容炎熱的程度。
從氣候的角度來說,六九是冬季向春季過渡的階段,如果出現降雨天氣,或表明了冷空氣勢力仍較強,與逐漸增強的暖濕氣流頻繁交匯,影響大氣環流的穩定性。到了三伏天,大氣環流形勢可能會發生改變,暖空氣勢力佔據絕對優勢,冷空氣活動減弱,就容易出現非常炎熱的天氣。
從農業種植的角度來說,在三伏天期間,如果溫度特別高,容易出現乾旱,田間的農作物容易出現缺水萎蔫、生長緩慢、甚至減產等情況。
比如,三伏天期間,玉米在拔節至抽雄期需要充足水分,乾旱會影響玉米的雄穗分化和雌穗發育。得不到緩解的話,玉米就會出現缺粒、禿尖,甚至有穗無粒,或者無穗無粒等情況。
看到這,結合上述農諺,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進入六九時,當天是晴天,或預示後續天氣好,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是好事。
相反,如果當天下雨了,或預示後續天氣不太好,給田間生長的農作物提出了挑戰,容易造成減產,是不好的事。
而以前多數家庭都是靠種地為生,產量的高低,直接關乎著肚子的溫飽。所以,就有了「不怕六九晴,就怕六九淋」的說法。
今天就是六九了,我們這裡是晴天,你們那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