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奧運會女子66公斤級比賽中,楊柳敗給爭議選手伊瑪內-哈利夫,引發全世界的巨大爭議。
關於哈利夫的性別,究竟有沒有資格踏上奧運會的女子賽場,此事註定爭議喧天——全世界數以億計的民眾都為此吵翻了。
比賽結束後,各國媒體第一時間聚焦楊柳,要求她談一談對手,談一談爭議。
楊柳給出了超高水平的回答:「比賽前我在進行封閉訓練,想著如何擊敗對手,所以不太清楚外界發生了什麼。我的對手是傑出的選手,她表現得非常好,我有很多需要向她學習的地方。」
這個回答,比起楊柳此戰前的表現(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決賽表現出超高水平),也是毫不遜色。
楊柳的這段話,被翻譯成各國語言,在全球引發熱議。
很多人對楊柳這番回答的稱讚是:「這個回答充滿了中國智慧」、「這才叫風度」、「與義大利選手輸掉後第一時間開始大搞審判不同,中國選手向對手表達了祝賀」、「在我眼中,楊柳才是金牌得主」、「這就是文明」。
楊柳的這番回答獲得高贊,主要原因,是讓自己,讓中國拳擊隊,避開了被用作工具的被動局面。
目前,全世界各路人馬,各路組織,都在對伊瑪內-哈利夫進行攻擊。而這些組織中的90%,是與體育無關的組織。
在世界各地,反對這位爭議冠軍的人實在太多。有畫漫畫的,有寫長文的,甚至有人用騷亂來表明態度的,好一通亂。
比賽時,有大批的世界媒體、社交網站、轉播機構,因為爭議實在太大,被迫關閉了評論區。
歷史上,少見如此的奧運冠軍,明明拿到了其祖國的歷史性的金牌,卻在社交網站上被其同胞豎中指或小指,遭遇抨擊指責,甚至是謾罵嘲諷。
倫理、傳統、公平……種種力量摻雜在一起,使得此事,早就超越了體育,變得一點都不純粹。
楊柳被問及的問題,其實很難答。
如果她發聲指責,一定會成為熱點,被全球炒作。
然而那些炒作她的人,卻並不是真在乎一枚金牌的歸屬,或是想要為她討回個公道,而是會利用此事,作為工具,作為武器,作為引子,去推動超越體育之外的那些事。
從這個角度上說,楊柳的回答水平極高,明明是個「地獄級難題」,卻給出了滿分答案。
其實,楊柳即使是進行抱怨、審判、哭訴,也是人之常情。
運動員為了奧運會苦練多年,承受著傷病、艱辛,付出了無數的努力和汗水。最後因為非體育、非競技的爭議,而無緣冠軍,這確實令人心不落忍。
但即便如此,楊柳的回答仍然無懈可擊,這可能不單單是智慧、口才、風度、個人道德水平的問題,這也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對普通民眾的言行、習慣,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淡然、理智、謹慎、處驚不變、寵辱不驚……這些詞,對很多中國百姓來說,都是從小就被教育的東西。
有些國家的選手,有點成績就得意洋洋,目空一切,因為行為過於乖張而過線,甚至害人害己害祖國;或是受點委屈就哭天搶地,歇斯底里,鬧得雞飛狗跳、人嫌鬼棄……但多數中國運動員卻很少會發生這樣的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小受到的中國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這或許就是世界上很多民眾,在贊「楊柳的中國智慧時」,把話題引入到文化、文明的領域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