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郭北西瓜火紅秘訣:小攤販一天能賣一千斤 批發商等半天空手而歸|內江東興「紅」在哪②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攝影報道

5月19日上午9點,位於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長壩村一處西瓜大棚旁,種植戶鄧剛忙著將新鮮採摘的西瓜搬上水果攤販小代的三輪車。「這個西瓜好賣,1000多斤3天就能賣完,如果天氣再熱點,我一天就可以賣一千斤。」小代胸有成竹地說道。

攤販正在裝車

小代所說的西瓜,是一種代號為「8424」的麒麟瓜,當地人更習慣稱之為「郭北西瓜」,它不僅是一個「地名+品種」標籤,而是內江市知名商標,曾榮獲「四川省優質西瓜」的美譽。

郭北西瓜為什麼如此暢銷?坐在涼棚下,鄧剛向記者娓娓道來。

返鄉創業種植西瓜

帶領村民共奔富裕路

「這是我種瓜的第22個年頭,帶了大概50多個徒弟出來,在內江或者外地種瓜。」53歲的鄧剛是土生土長的郭北鎮人,當兵轉業後回到家鄉,開過藥店,合夥辦過廠,直到開始種西瓜,他才找到了自己的賽道。

起初創業並不順利,第一年,西瓜生了病,不知道怎麼治,只能眼看著虧本。失敗乃成功之母,他虛心請教專家同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兩年後,瓜田開始盈利。

所謂的「郭北西瓜」,並不一定是在郭北鎮種植的,這些年來,鄧剛在郭北鎮、田家鎮、高橋街道都流轉過土地種瓜。在他看來,只要品種和方法對了,在哪裡種都一樣。如今這片150畝的瓜田,是他和4個朋友合夥,於去年流轉的。他的瓜棚一年可以結4茬瓜,平均畝產1.2萬斤,鄧剛粗略算了一下,2024年除去成本,他賺了20多萬元。

村民正在瓜棚里順藤梳果

腰包鼓起來後,鄧剛也不忘拉鄉親們一把。他以1000元每畝的價格,流轉了老百姓的土地,同時還僱傭了20多個村民來此務工。

62歲的雷躍英一邊在地里幹活,一邊對記者說,她家還有幾畝地,農忙時干自己的活,農閑時來基地幫忙,一天100元錢,就當掙點零花錢。

婉拒直播帶貨邀約

深受市場歡迎不愁銷路

郭北西瓜,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口感細膩、甜脆化渣,深受消費者喜愛。成熟的西瓜只需要輕輕一敲,「砰」的一聲,翠綠的瓜皮就此裂開,露出鮮紅的瓜瓤。

鄧剛的瓜棚今年5月1日開園,先是面向散客和小攤販出售,5月8日,西瓜大量成熟,才向批發商售賣。

在內江農批城開店的張春林已經做了30多年水果批發生意,對郭北西瓜,他讚不絕口:「相比外地西瓜,郭北西瓜小薄皮大紅瓤,又甜又化渣。最近基本每天一車,一車拉三四千斤西瓜,好賣得很。」

瓜棚里的大西瓜

5月19日,儘管張春林7點過就來了瓜棚,臨近中午卻只能空手而歸。「今天四五個批發商都打空手回去。」鄧剛在一旁解釋道,今年頭茬瓜因為受寒潮影響,結果率不高,產量有所降低。地里的西瓜成熟一個賣一個,批發商要的量大,沒那麼多貨供給,只有讓他們多幾天再來。

當記者問起,有沒有通過網路平台銷售時?鄧剛擺手說道,每年有一二十個人給他打電話,說要在網路平台上幫忙帶貨,可是他都拒絕了。一是因為西瓜太脆,運輸途中容易裂瓜,二是本來也不愁賣。

自主培育夏滿蜜桃

打造「一村一品」助力鄉村振興

除了郭北西瓜,當下,在東興區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夏滿蜜桃也正是成熟時節。在郭北鎮亢家村夏滿蜜桃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桃樹枝繁葉茂,一個個飽滿圓潤的桃子掛滿枝頭,微風吹過,誘人桃香撲鼻而來。

「夏滿蜜桃」是東興區培育的本土優質特早熟蜜桃品種,因在立夏至小滿時節成熟而得名,果肉呈紅色,風味甜,汁液多,桃香濃郁。

無論是郭北西瓜,還是夏滿蜜桃,都只是東興區特色農業產業的縮影。近年來,東興區充分發揮土地效益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助力農戶增收,助推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接下來,東興區將持續大力發展特色果蔬產業,將產業發展的紅利轉化為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催化劑」,持續為鄉村振興添動力。

郭北西瓜(圖據東興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