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業最大的謬論:年輕人不喝茶,傳統茶產業正在衰落!

茶圈有一種聲音,說:

年輕人根本不喝茶,現在喝茶的群體60後70後,等到這幫大哥年紀再大一些,喝不動茶了,傳統茶行業就慢慢衰落了。

然而,大多數年輕人,絕不會拋棄傳統茶。現在沒有喝茶的習慣,只因年紀還沒到。

-01-

喝過茶,卻沒有喝茶的習慣

期末了,更文有點慢,準備考試,期末不能掛。

為了考試預習這事,完全沒興趣,倒是跟學弟學妹們聊聊年輕人喝茶的事,非常積極。

喝茶:蹭幾杯,也是喝

聊下來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喝過茶。

喝茶的渠道,主要是跟著家裡的長輩喝,父輩喝茶的時候,自己口渴了,在旁邊蹭兩杯,只為解渴。閑著沒事的時候,看見老父親喝茶,又是單純的蹭兩杯。

說白了就是:看見家人喝茶時,順便喝兩杯茶。但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根本不會想起喝茶這事。

雖然女生喝奶茶的同時,也喝某某樹葉。雖然這種茶也叫青柑普洱、茉莉花茶,綠茶,但僅僅是名字與傳統茶相似,茶本身屬於新式茶飲,並非原茶。

只能說:大多數年輕人都喝過茶,但是,並沒有喝原茶的習慣。

茶葉選擇,具有地域性

年輕人跟著父輩喝茶,茶葉的種類,擁有很強的地域性,更多的是本地茶。

浙江以龍井安吉白茶等綠茶為主,安徽人喝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福建妹子家裡喝的五花八門,大紅袍、肉桂金駿眉正山小種,普洱茶都有。

雲南人喝普洱茶、紅茶等茶葉。然而,來自普洱茶主產區臨滄、版納等地的人家裡,茶當然也喝,但更喜歡三斤牆走我不走的感覺。

不同的是,雲南賣茶的家庭,子女也有喝茶的習慣。

最愛喝普洱茶的廣東妹子,來雲南上學的少,沒遇到。

這些年,普洱茶又火又熱,名山名寨達到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一公斤。

而且,一個做普洱茶的茶商身邊,都有五湖四海的茶友和客戶。

雲南人以為普洱茶已經名揚天下了。

然而,把普洱茶放在全國喝茶的群體中,喝普洱茶的人,沒有想像中那麼多,至少遠沒有喝綠茶的多。

普洱茶市場規模的擴大,任重道遠。

-02-

傳統茶,年齡與閱歷使然

年輕人雖然開始接觸茶,

但沒有養成喝茶的習慣,這才是正常的。

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審美。然而,走過青春年少,人到了一定年紀,總會捧起茶杯的。

年齡不同,所求不同

每個年紀,有每個年紀的執著。

20歲,青春正好的年紀。喝茶,若非從業者,大多是30歲以後的事。

年齡不同,所求也不同。20歲花樣年華,相比喝茶,這個年紀女生更關心開保時捷跑車的學長有沒有女朋友,男生更想聽咱們班誰跟誰是不是在一起了。

這個年紀,喝的東西,是讓嘴巴非常爽的飲料,比如,男生的可樂,女生的奶茶。

喝傳統茶,在20歲的年紀,是很少會發生的事。

縱然真的喝茶,也是買點袋泡茶,打遊戲追劇時候,整兩口,給無聊的生活增添一點點味道。

20歲的年紀,追求的是一種張揚的美。不會靜下心來好好享受一泡茶的風味,才是正常的。

要是真捧起茶杯喝茶悟道,一句一個人生,一句一個禪茶。只想問一句:

兄台,你年紀輕輕的,到底經歷了什麼。

到了一定年紀,總會愛上茶

當年輕人走出校園,接受社會的毒打。

在無數個夜裡醒來,發現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加上年紀漸漸大了,身體不如從前,熬夜熬不動了,奶茶和刺激性強的飲料,也喝不下去了。

這時候,原本平淡的茶,口感剛剛好。曾經的年輕人,自然而然會喜歡上原茶的味道。

隨著歲月流逝,父母日漸老去,想起年少時蹭老父親茶喝的往昔歲月,想起漸行漸遠的朋友,早已散落天涯。

可是,面對生活,多了幾分無奈。此時,茶不僅解渴養身,更是一杯具有精神屬性的飲料。

終究,隨著年齡增加和閱歷沉澱,經歷人生的挫折和磨難,年輕人,一定會喜歡上傳統茶的。

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也是遵循人性的自然結果。

寫在最後:

茶為國飲,千年而不衰。

喝茶的人,代代相傳,有了閱歷,會更喜歡茶。

喝茶,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初時喝茶,那杯茶里,有未涉世事的純真。

到了自己喝茶的年紀,兒時的記憶,已經成了不可追憶的似水年華。

隨後,喝茶能解萬千愁緒,飲下無數杯茶,只願生活的不甘,都能如茶一般、化為回甘。

再後來,喝茶成了一種習慣。

一日喝,日日喝。平凡的日子裡,茶越喝越好,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一泡茶的時光。

看著茶葉在沸水裡舒展,茶湯泛起淡黃,乍飲一杯,是茶的風味。

然後,一杯一杯往肚子里倒,此時飲下的,是茶,是生活的不易,更是人間百態。

後來,喝茶成癮,茶彷彿成了無言的夥伴,歲月的縮影映在一杯茶里。此時喝茶,只求適口,只求隨性舒服,只求餘生有茶喝。

生命是個過程,人生的路上,有茶相伴,以發現美的心情,去嘗遍茶圈萬千風味,以平和之心看人間百態,

做事,盡人力,聽天命。喝茶,適口為珍,取悅自己。

在有茶相伴的日子裡,慢慢老去,方不負一生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