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特供酒」?忽悠酒!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這酒怎麼樣?聽我給你吹!」

宮廷玉液酒靠吹,「特供酒」更是。

「特供酒」的名頭,可能不少島友都聽過,反正就一條,怎麼唬人怎麼來:「軍委辦公廳內招酒」「機關事務管理局機關服務局專用酒」「中央國家機關特供三十年陳釀」「警衛局接待用酒」「大會堂專供」……

要是去買,賣家話里話外總是神秘兮兮:「酒從北京特殊渠道來,一般人喝不著!」「我親戚在某某酒廠工作,要不哪有這機會?」

可實際呢?三無作坊,香精勾兌,低檔白酒灌裝,八成是假貨,十分不靠譜。

最近,公安機關公布了5起非法制售「特供酒」的典型案例——

先看重慶武隆這起:該團伙所制酒類名目繁多,有假酒27種,銷售金額2000餘萬元,案值約1億元。該團伙低價購入普通酒廠8至10元一斤的散裝白酒,花20元左右訂購包裝盒、酒瓶、手提袋;一瓶酒的成本不過30到40元,卻敢賣400至800元。他們深知「特供酒」是非法產品,於是錨定中年、男性、社交需求高的人群,打著酒廠直系親屬的旗號推銷。

當地公安機關介紹,犯罪嫌疑人抓住部分消費者的虛榮心,打造「私人訂製」劇本。不少消費者購買後還下意識隱瞞產品來源,顯得自己「神通廣大」。

在河南鶴壁的案例中,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在偏遠地區自建房內生產假酒,以銷售自產品牌白酒為幌子,大量招聘網路銷售人員,最終被公安機關查扣假酒4300餘瓶,案值逾億元。

山東棗莊的案例也很有代表性。犯罪嫌疑人劉某等租賃民房、自行購置灌裝設備,將成本低廉的散裝低端白酒,以每瓶上千元的價格銷售;他們還發展了層級代理商,用發名片、加微信的方式獲客,最終被查獲假酒2000餘瓶,案值1.3億元。

事實上,所謂「特供酒」早就被明令禁止了。

2013年3月,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等5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及所屬行政事業單位使用、自行或授權制售冠以「特供」「專供」標識的物品。同年12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下發通知,要求酒類企業不準生產標註有「特供」「專供」「專用」字樣的白酒。

2020年9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清理整治網路銷售和宣傳「特供」「專供」標識商品專項行動;2022年7月,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公安部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於禁止銷售「軍」字型大小煙酒等商品的通告》。

顯然,市面上所謂「特供酒」並不靠譜。可即便如此,不少人還是四處打聽「特供酒」購買渠道——與其說是喝酒,不如說是品嘗特權和稀缺的味道。

更有甚者,用所謂「特供酒」通路子。請客吃飯,「特供酒」一掏,飯局的「含權量」盡在不言中。即便買的人、喝的人都知道這酒味不咋地,卻依然沉醉其中,自我感覺「高大上」。

真是迷魂酒!所謂「特供酒」,不僅擾亂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權益,更敗壞社會風氣、助長特權思維。

對「特供酒」祛魅,一方面需加大宣介力度、加強以案釋法,叫大伙兒知道這是騙局;另一方面,黨政機關也須徹底革除奢靡之風,清清爽爽幹事,讓外界沒有「內供」「自留地」的想像空間。

近些年,各地嚴查黨政機關向企業定製、購買高檔酒的行為,職能部門管得嚴,紀檢監察機關盯得緊。很多地方從酒的生產源頭把控,清理掉產品包裝上的「國宴」「專供」字樣。在一些省市,監督檢查「特供」產品成了常規工作,時不時就檢查機關單位食堂、倉庫是否收受儲藏「特供」「定製」煙酒,對酒廠調研摸底,看商家有無向機關單位銷售「特供酒」。公安機關對「特供酒」也是露頭就打。

真「特供」絕了蹤跡,假「特供」豈能逍遙法外?

文/雲歌

編輯/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