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祭祀時都有哪些美食?盤點傳統韓國祭祀食品

作為東亞文化圈的一員,韓國的很多風俗我們都是不陌生的。


韓國深受儒家思想的洗禮,他們也講究「家禮」,也就是朱熹的「家禮」。在家禮中,祭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韓國人祭祀中的美食文化~

韓國的祭祖儀式有著悠久的歷史,據他們自己說,最早源於檀君朝鮮。


至於檀君和檀君朝鮮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至少在韓國以外的歷史記載中,是沒有留下任何痕迹的。


不過,從農耕時代開始,祭祀天神確實是韓國人最重要的習俗之一。


在這片土地上,從向天神祈求豐收逐漸地發展出了其他儀式,包括扶餘國(公元前2世紀-公元494年)的迎鼓、高句麗(公元前1世紀-公元7世紀)的東盟、東濊(公元前150年-公元400年)的舞天、三韓的戌衣日/水瀨日和其他季節性儀式。


在高麗王朝晚期,一個新的社會階層——士大夫階層把朱熹的家禮文化引入朝鮮。


於是出現了家祭文化,這裡當然少不了各種祭祀食品。和祭祀天神不同的是,家祭的目的是為了紀念和致敬祖先。


韓國的家祭分為忌祭、時祭和茶禮。忌祭是每年在受忌者的忌日舉行的儀式。


時忌指的是氏族每年舉行一次的儀式。


茶禮則是每年在重大節日舉行的四次儀式,比如中秋節和元旦。


宗家還會舉行不遷位儀式,這是為了他們的家族始祖所舉行的儀式,這個儀式一直保持著儒家祭祀的原始形式。


那麼,在各個時代,韓國的家祭儀式都是怎麼樣的呢?

朝鮮王朝時期祭祀

在朝鮮王朝時代,統治者把儒家思想作為統治思想。


朱熹的《家禮》受到士大夫們的推崇,但是因為南宋社會和朝鮮社會存在差異,所以不免引發了一系列政治紛爭。不過,最終,家禮文化還是在朝鮮王朝時代推廣開來。


在這個時期,家祭儀式中祭桌的布置和食物都是有一定規制的,當然這也是參考朱熹的《家禮》中「每位設饌之圖」來的。


祭祀的食物根據種類按一定順序擺在桌子上。儀式開始前,果被放置在桌子南端的第四排。


蔬菜和脯醢佐酒的菜肴)被放置在第三排。


按照「盞西楪東」的規則,桌子北端第一排的西邊和東邊,分別放置盞盤和醋楪。匙筯(勺子和筷子)應該放在桌子的中間。

總結一下,就是不需要烹煮或可以提前烹煮的東西,都會在儀式之前擺放好。


祖先神位擺好後,其他食物才會上桌。第二排的擺桌是這樣的:肉應該放在盞盤的南邊,麵食應該放在肉的西邊。魚應該放在醋楪的南邊,米食應該放在魚的東邊。


在第一排,羹(湯類)放置在醋楪的東邊,飯放置在盞盤的西邊。


最後,在初獻、亞獻、終獻等三次祭酒時,烤熟的炙肝才會放置在匙筯的南邊,位置對應第二排的中心。


第二排從西邊開始按照面、肉、炙、魚和餅的順序擺放完成。


日據時期祭祀

從1910年8月29日到1945年8月15日,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在朝鮮設立了總督府,還頒布了禮儀準則,試圖改變韓國的文化禮俗。


禮儀準則里規定了忌祭和墓祭儀式所準備的祭祀食品。


忌祭應該準備飯、羹、酒、果、醢、脯、菜、醬。墓祭應該準備酒、果、脯、餅和菜。它還規定,可以把飯、羹、酒和菜放在忌祭桌上,而酒和果放在墓祭桌上。


以佛教為基礎的日本是看不上朝鮮尊崇的儒家禮儀的。


他們簡化祭祀儀式背後,其實更傾向於瓦解朝鮮傳統文化,進而達到佔領和控制這個國家的目的地。


獨立和分裂以後的祭祀

1945年,朝鮮恢復獨立。雖然日本只殖民統治了35年,但是朝鮮人的文化和精神都受到了影響。


等到北朝和南韓分裂以後,韓國的儀式還在繼續簡化。


1969年3月5日,韓國政府頒布了《家庭禮儀標準》,強調了摒棄舊儀式中的浪費現象,讓儀式更加合理化和現代化。


事實上,《家庭禮儀標準》延續了日據時代的禮儀標準,很多地方都有所參照。


《家庭禮儀標準》包括了婚禮、葬禮和祭祀等內容。


在祭祀方面,它規定了忌祭、節祀、年始祭的程序和儀式。忌祭的對象僅限於父母、祖父母和配偶。


它建議祭祀桌子布置應該像日常餐桌一樣自然,並附上了參考圖。在參考圖中,可以看到四排擺桌樣式,第一排放置米飯、杯子和羹;第二排放置蔬菜、醬油和泡菜;第三排擺放魚、燉菜和肉;第四排則是四種水果。


現代祭祀

直到今天,韓國人還會在秋夕節和茶禮以及忌日舉行祭祀儀式。


祭祀儀式的地點可能是在墓地,也可能是在家裡。如果是在家裡,那麼通常都是在長子的家裡。


一旦確認了地點,那麼家庭成員們就可以準備祭祀的事項了。家裡的婦女(妻女)會準備祭祀儀式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


在祭祀之前,神龕當然也會準備好神龕里會有神位、禱文以及死者的照片。神位必須朝北放置,並放在祭桌的中間。


而祭桌的其餘部分,則會按照順序擺放準備好的食物和飲料。祭桌的布置其實也是代代相傳的。


關於擺桌文化,很多韓國媒體在秋夕節等祭祀節日期間,都會不斷重申,比如紅東白西(紅果擺東邊,白果擺西邊);


魚東肉西(魚擺東邊,肉擺西邊);頭東尾西(魚頭朝東邊,魚尾朝西邊);


左脯右醯(脯放左邊,食醯放右邊);棗栗梨柿或棗栗柿梨(從左到右依次是棗、栗子、梨、柿子或棗、栗子、柿子、梨)。


這裡特別說一下四種水果的講究。一種流行的解釋是這樣的:棗子只有一顆種子,所以象徵著王。


栗子由三部分組成,象徵著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


梨(或柿子)有六顆種子,象徵著吏曹、戶曹、禮曹、兵曹、刑曹、工曹等朝鮮六曹(相當於我們的六部)。


柿子(或梨)有八顆種子,象徵著咸鏡道、平安道、黃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等八區的觀察史。


也就是說,祭桌上的水果象徵著的這個國家的統治結構。


這樣的解釋看似合理,但其實細究起來也是違反禮制的,因為象徵王權的棗被放在宗家祭桌上,肯定是對君主大不敬的。


所以雖然看起來尊重傳統,但實際上也只是簡化的現代祭桌準則而已。


說回祭祀儀式。當一切都安排妥當後,家庭成員會在神龕前行禮。行完禮後,就可以享用祭祀的食物了。


如果祭祀儀式是在墓地里舉行的,那麼也會有特定的儀式,其中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清理墳墓。他們會清除祖先墳墓上的雜草,這被認為是對祖先的尊敬。


然後就是和上面一樣在墳墓前擺放食物,最後以鞠躬來表示敬意。如果天氣允許的話,他們會在墳墓周圍用餐,如果天氣不好,那麼就會把食物帶回家再一起享用。


是不是感覺還挺熟悉的呢?

以上就是韓國祭祀文化的一些內容~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