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過這麼一個情況,就是連續一天或幾天都在吃一樣東西,而且怎麼吃都吃不膩,感覺越來越好吃,這樣的情況?
小歲這幾天一直在吃一樣東西,而且越吃越好吃,不管怎麼吃都吃不膩,這種情況。小歲認為可能只是因為你們不知道吃啥了,而且最近剛試了一個沒吃過的新鮮食物,才會一直在吃這一樣食物,當然這只是小歲自己認為的,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這樣。
素臊子面
好了回歸正題,小歲最近一直在吃「臊子面」,小歲個人覺得還是很好吃的,可能也是因為小歲剛剛接觸的原因吧,這個飯館裡有兩種「臊子面」,一個「素臊子面」,一個「肉臊子面」。這個「素臊子面」是不加辣的,當然如果自己想加也可以,看個人口味,而肉臊子面是辣的,小歲建議如果不能吃辣的小夥伴們,最好就不要再加辣了,因為已經很辣了。
臊子面
臊子面是我大西北漢族的傳統美食,以陝西,甘肅等地最為流行,也是陝西的有名小吃。臊子面,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以上描述的都是肉臊子面)。
素臊子麵食材
素臊子麵食材準備:麵條一斤(500克最好是手工面不是挂面),木耳五朵,胡蘿蔔半段,土豆半個(去皮),香菇100克,蔥薑末一勺,豆腐泡三塊,香菜一小撮,小油菜三片葉,雞蛋兩個。木耳對半切開備用,半段胡蘿蔔再切成一粒粒的丁盛好備用,半個土豆也切成一粒粒的丁備用,香菇去桿然後,對半切,然後再對半切,分成四塊放好備用,豆腐泡橫切三刀,豎切三刀分成小粒備用,雞蛋打散備用,香菜切成小段,和胡蘿蔔一樣長短。
素臊子面
素臊子面做法:一碗面怎麼做才好吃取決於這碗湯好不好,所以第一步就是做湯,先大火燒鍋(做菜時看情況轉中、小火),然後倒入油(不用太多),然後倒入蔥薑末炒香,然後倒入土豆丁,胡蘿蔔丁炒一會,加點調料再繼續放豆腐泡丁,香菇丁,木耳,翻炒均勻,然後放入雞蛋液打散後盛出到碗里備用,鍋中再加入清水,待水開後下入麵條,麵條煮熟後盛到之前的碗里,一碗素臊子面就做好了。
肉臊子面
雖然小歲經常吃的是素臊子面但是肉臊子面也要說一下,畢竟一脈相承,都是古時候傳下來的。肉臊子面跟素臊子面哪個更好吃?反正我是分辨不出來,讓小歲來評價的話就是各有各的特色,不分上下,各有千秋。
肉臊子面
臊子面最為重要的是湯,湯是臊子面的靈魂,之前已經說過一次了,陝西本地人將臊子面的湯叫臊子湯。臊子分為肉臊子和素臊子兩種,其中又以肉臊子為主。肉臊子面裡面的臊子選取的豬肉是七分瘦三分肥,把肉切成小片然後,燒鍋熱油倒入豬肉片後不斷翻炒,下鍋沒一會就要放入薑末,放入鹽繼續翻炒,再炒一會後放入醋,翻炒均勻後,加入醬油、花椒等調味品,繼續翻炒到出鍋前加入紅辣椒粉,攪拌,小火慢燉一小會,盛出備用。做這個的時候一定要控制住火候,只有火候控制住,肉鮮、嫩、辣,而油鮮紅光亮而不是很辣。
肉臊子
湯菜參考以上素臊子面的備菜(大多數都是:木耳、豆腐、雞蛋、馬鈴薯(土豆)胡蘿蔔、油菜、香菇等)。湯的做法也大致相同參考素臊子面做湯就好。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做湯的時候最好用鐵鍋,倒入清水後大火燒開,放入肉臊子,再等水開後,放入木耳、豆腐、雞蛋、馬鈴薯(土豆)胡蘿蔔、油菜、香菇。然後放入一點點調味料,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湯,湯熬到紅、鮮、亮,還要保持酸、辣、鮮,這樣的湯才算好湯。
肉臊子面
之前說過湯就是臊子面的靈魂,所謂一碗面七分湯。正宗的臊子面,選料十分的嚴格,烹調講究技術,而且工序繁雜、工藝極其細膩。下(煮)面要用武火,邊煮、邊攪、邊點水。麵條煮到熟而不硬,軟而勁道時,撈入涼水盆中(冬天用溫水),過水脫鹼後挑入面碗之中。然後澆上煮好的菜湯和肉臊子,肉臊子面就製作完成了。
肉臊子面
關中農村地區,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上都是臊子面。吃飯前,先端一碗湯去門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和土地爺、倉神、灶王爺等,然後家人才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獻上一碗臊子面以示懷念。
肉臊子面
好了以上就是小歲最近經常光顧的美食啦,不知道你們最近經常吃些什麼呢,留言告訴我吧~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