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紅棗加花生,不炒不燉不熬粥,出鍋鬆軟香甜,全家人都喜歡

2025年03月18日06:32:02 美食 1123

要說這南瓜紅棗發糕,還是去年開春那會兒我媳婦兒跟隔壁張嬸學的。張嬸家後院種了十幾棵老南瓜,藤蔓爬得滿牆都是,一到秋天黃澄澄的南瓜堆得跟小山似的。那天我媳婦兒去借梯子,正巧看見張嬸在院子里蒸發糕,熱氣裹著甜香直往人鼻子里鑽,當時她就挪不動道兒了。您猜怎麼著?張嬸二話不說掰了半塊剛出鍋的發糕塞她手裡,還神秘兮兮地說:"裡頭藏著我們老李家的絕活兒——花生米的新式吃法。"

要說這發糕的材料,那都是尋常百姓家的存貨。南瓜得選老南瓜,切開來瓤子紅得透亮,甜度才夠勁兒。上個月我丈母娘從鄉下捎來的南瓜還在儲藏室堆著,表皮都風乾起皺了,媳婦兒說這樣的南瓜蒸出來才夠面。紅棗得是若羌灰棗,個頭不大但甜得紮實,泡發前得仔細挑揀,去年有回做發糕,吃到最後硌著牙,才發現棗核沒去乾淨,這事兒被我們笑話了小半年。

南瓜紅棗加花生,不炒不燉不熬粥,出鍋鬆軟香甜,全家人都喜歡 - 天天要聞

花生米是這道發糕的點睛之筆。往常咱們吃發糕頂多撒點葡萄乾,可張嬸教了個新招——把花生米用鹽水泡兩小時,瀝幹了裹層薄澱粉下鍋炸,晾涼後拿擀麵杖碾成碎末。您還別說,這麼處理過的花生碎,既保住了香脆勁兒,又不會在蒸制時吸潮變皮。上周我媳婦兒試做時,我家小子偷抓了把花生碎當零嘴,氣得她舉著鍋鏟追了半個院子。

材料備齊了就該動手。南瓜去皮切塊上鍋蒸,這活兒看著簡單,實則暗藏門道。頭回做時媳婦兒圖快,南瓜塊切得跟麻將牌似的,結果外頭都蒸爛了,芯兒還夾生。後來張嬸支招,說切成一指厚的月牙片,鋪在蒸屜上別摞著,這樣蒸汽能鑽縫兒。蒸好的南瓜得趁熱碾成泥,晾到溫乎不燙手時拌麵粉,太燙了會把酵母燙死,涼了又發不起來——這都是用兩袋酵母粉換來的教訓。

和面這步最考手藝。麵粉得用中筋的,高筋的蒸出來發硬,低筋的又撐不起棗子的分量。媳婦兒有個土法子:把麵粉過篩後堆成火山狀,中間挖個坑慢慢倒南瓜泥。她說這跟和水泥一個理兒,得讓液體慢慢浸潤粉堆。有回我逞能要幫忙,結果把南瓜泥直接澆在麵粉山上,當場和出個"泥石流",麵疙瘩攪了半小時都沒化開。

南瓜紅棗加花生,不炒不燉不熬粥,出鍋鬆軟香甜,全家人都喜歡 - 天天要聞

發麵時要盯著溫度,春寒料峭那會兒,媳婦兒把面盆擱在電熱毯上,還裹了層小棉被。有次溫度調高了,麵糰發得衝破保鮮膜,頂得鍋蓋咣當響,活像蒸了鍋會喘氣的饅頭。這時候就該把紅棗切瓣去核,講究的要把棗肉順著紋理撕成條,這樣蒸出來棗香能滲得更透。花生碎得分兩批撒,頭遍在麵糊倒進模具時拌進去,二遍在出鍋前十分鐘撒表面,既保住了脆香,又不會沉底。

上鍋蒸的火候更是關鍵,得大火足氣。媳婦兒特地從婆婆那兒借來竹蒸籠,說鋼精鍋的冷凝水容易滴在發糕上。有回水加多了,沸騰時水珠子噼里啪啦往下砸,蒸出來的發糕表面跟月球表面似的。現在她會在鍋蓋內側綁塊干籠布,既吸水又透氣。蒸制中途千萬不能掀蓋,這點我深有體會——上次發糕剛鼓起個漂亮的金黃色圓頂,我忍不住偷看了一眼,結果那發糕就像泄了氣的皮球,塌成了個盆地。

南瓜紅棗加花生,不炒不燉不熬粥,出鍋鬆軟香甜,全家人都喜歡 - 天天要聞

蒸好的發糕要燜五分鐘再出鍋,這是張嬸家三代傳下來的規矩。揭蓋時滿屋子的熱氣裹著棗香直往人懷裡撲,用竹籤子插到底抽出來不帶麵糊,就算成了。媳婦兒總愛在案板上墊張浸濕的籠布,把發糕倒扣著晾,說是這樣底面不會積潮。我家那口老式菜刀這會兒派上用場,刀刃蘸了涼水,切開發糕時棗肉拉出的金絲兒,混著星星點點的花生碎,活像幅農家秋收圖。

如今這南瓜紅棗發糕成了我家春日必備,每周總得蒸上一回。昨兒傍晚媳婦兒揉著麵糰,忽然噗嗤笑出聲。細問才知,原來春天剛學著做時,她把酵母粉當成泡打粉,結果蒸出鍋死麵疙瘩,硬是瞞著我端去餵了樓下流浪狗。現在說起來,那些失敗的嘗試倒比成功的滋味更讓人惦記。爐火正旺,蒸汽裊裊,看著案板上蓬鬆飽滿的發糕,忽然覺著這尋常日子裡的煙火氣,比什麼山珍海味都來得踏實。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春天田野里藏著一口「寶」,十人九不識,老一輩卻靠它救過命 - 天天要聞

春天田野里藏著一口「寶」,十人九不識,老一輩卻靠它救過命

春天,是野菜扎堆冒頭的季節。對於愛吃野味兒的老饕們來說,這可是自然送來的「野味季」,不抓緊嘗幾口,簡直對不起這好光景。像薺菜、馬齒莧、蕨菜這些常見野菜,大家可能早已不陌生了,口感各有千秋,還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地地道道的「綠色健康代表」。
逛商場,你會產生什麼樣的驚喜? - 天天要聞

逛商場,你會產生什麼樣的驚喜?

有網友辣評「現在的商業綜合體可是一個比秦始皇統一六國還要統一的地方」一樓有獨屬自己的四大金剛新能源車、網紅戶外品牌、潮玩、新茶飲二樓快時尚輪流站崗負一層小吃街永遠排長隊每座城市的商場彷彿複製粘貼標準化裝修複製粘貼的品牌矩陣公式化的樓層分區讓消費者調侃「懷疑全國商場共用一張施工圖!」這種工業化流水線般...
3888元/位!給客人吃大象糞便的餐廳,已被立案調查 - 天天要聞

3888元/位!給客人吃大象糞便的餐廳,已被立案調查

近日有網友爆料上海一新開餐廳某平台顯示人均消費3888元每晚僅開一桌12席餐廳還提供號稱用大象糞便製作的甜品記者從閔行區市場監管局最近了解到,這家餐廳名為上海蓬冠樹餐飲服務有限公司,因違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馬橋市場監管所已現場核查,並暫時封存相關材料展開後續調查。市場監管部門介紹,涉...
宋河酒業「紫氣東來」登頂珠峰:一場名酒復興的精神遠征 - 天天要聞

宋河酒業「紫氣東來」登頂珠峰:一場名酒復興的精神遠征

頂端新聞記者 陳偉然「從頭越,爭第一」,宋河正通過一場沖頂珠峰的挑戰,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復興宣言。自4月9日發布會之後,河南首位兩度登頂珠峰的女性、「宋二代」孫寧,已攜宋河「紫氣東來」抵達西藏,並正式開啟第三次珠峰沖頂挑戰。
《三餐四季》福建篇:細品山海風物、地道閩味 - 天天要聞

《三餐四季》福建篇:細品山海風物、地道閩味

福州撈化「鮮」的秘訣是什麼?製作順昌灌蛋的手藝因何「奇絕」?怎樣的福州魚丸才算合格?武夷熏鵝的製作過程要加入哪些材料?雞湯汆海蚌為何能成為閩菜「皇后」?三餐煙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視大型美食文旅節目《三餐四季》福建篇,帶你探尋八閩大地,細品山
上海一高檔餐廳顧客吃到毛髮?老闆賠6000多元後報警 - 天天要聞

上海一高檔餐廳顧客吃到毛髮?老闆賠6000多元後報警

前段時間,一些高檔餐廳的老闆們頭疼不已。倒不是因為食材不夠新鮮,也不是因為大廚不夠專業,而是因為他們正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敲詐」風暴!在黃浦區一家商場里,陳老闆和妻子經營著一家日料店。為了這家店,陳老闆夫妻倆已經張羅了一個多月,可這開業沒幾天,夫妻倆在2024年12月16日這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