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鞭炮聲漸漸遠去,新年的氣息瀰漫在每一個角落。我拖著疲憊的身軀,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五味雜陳。今年過年明顯不一樣了,尤其是喝酒,參加了5場酒局,喝酒的很少,這種變化讓我既感到意外,又有些許失落。
記得往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擺上幾桌豐盛的宴席,親朋好友圍坐一堂,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不斷。而我,作為家族中的年輕一輩,總是被長輩們拉著輪番敬酒,雖然有時候喝得頭暈目眩,但那份熱鬧和溫馨卻讓我樂此不疲。
第一場酒局是在大年初二的奶奶家。一進門,我就聞到了廚房裡飄來的陣陣香氣,奶奶正忙著燉排骨,爺爺則在一旁擺弄著他的茶具。看到我,爺爺笑眯眯地招呼道:「孫子,快來嘗嘗我新泡的茶,今年的茶葉可不一樣哦!」我應了一聲,心裡卻暗自嘀咕:酒呢?酒怎麼還不上桌?
果然,餐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佳肴,唯獨少了那熟悉的酒瓶。奶奶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釋道:「今年咱們家不喝酒了,都改喝茶了。你爺爺身體不好,醫生不讓他喝酒,我們也就跟著戒了。」我愣住了,望著爺爺那張布滿皺紋卻依舊慈祥的臉,心裡五味雜陳。
第二場酒局是在大年初三的舅舅家。一進門,我就發現氣氛有些不同。往年的舅舅總是紅光滿面,手裡拿著酒杯,招呼著每一位來賓。而今天,他卻坐在沙發上,手裡捧著一杯熱茶,笑容中帶著幾分勉強。舅媽在一旁解釋說:「你舅舅最近血壓高,醫生建議他戒酒。這不,我們全家都跟著他一起戒了。」
餐桌上,大家邊吃邊聊,氣氛雖然依舊融洽,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我試圖尋找話題,卻發現自己的聲音在空曠的客廳里顯得格外突兀。那一刻,我意識到,酒精不僅僅是飲料,它還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
第三場酒局是在大年初五的表哥家。表哥是個地道的「酒仙」,平時無酒不歡。但今天,他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手裡拿著一瓶果汁,微笑著和大家碰杯。我驚訝地問:「表哥,你怎麼不喝酒了?」表哥苦笑了一下,說:「工作需要,最近公司查得嚴,不敢喝了。再說了,喝酒誤事,對身體也不好。」
我默默地點了點頭,心裡卻感慨萬千。曾經那個陪我一起熬夜打遊戲、一起喝酒吹牛的表哥,如今也被現實磨平了稜角。酒精,這個曾經讓我們無話不談的媒介,如今卻成了我們之間的禁忌。
第四場酒局是在大年初七的同學聚會上。大家畢業後各奔東西,難得聚在一起。本以為這次可以好好喝一場,結果卻發現,大家幾乎都選擇了喝茶或者飲料。一個同學解釋說:「現在大家都忙,喝酒容易誤事。再說了,喝酒對身體也不好,咱們還是聊聊天、敘敘舊吧。」
我環顧四周,發現大家的臉上都多了幾分成熟和穩重。曾經那個青澀、衝動的我們,如今已經學會了如何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找到平衡。酒精,這個曾經讓我們熱血沸騰的催化劑,如今卻成了我們迴避的「奢侈品」。
第五場酒局是在大年初九的家族聚會上。這次,我特意準備了一瓶好酒,打算給大家一個驚喜。然而,當我拿出酒瓶時,卻發現大家的眼神中並沒有期待和興奮,反而多了幾分尷尬和無奈。大伯率先開口:「侄子啊,你這酒是好酒,但我們真的不能喝了。你奶奶前幾天還念叨著,說咱們家以後都要戒酒了。」
我愣住了,手中的酒瓶彷彿變成了一塊燙手的山芋。我試圖說服大家:「今天是大年初九,咱們就破例一次吧!」但我的話音剛落,就被大家七嘴八舌地勸住了:「不了不了,喝酒真的不好。」「咱們還是喝茶吧,茶也能提神醒腦。」……
那一刻,我徹底明白了:今年的過年,真的不一樣了。酒精,這個曾經陪伴我們度過無數歡樂時光的「老朋友」,如今卻成了我們共同迴避的「陌生人」。
然而,就在我準備放棄,準備接受這種新的過年方式時,一個意外的反轉出現了。
大年初十的晚上,我接到了一個朋友的電話。他在電話里神秘地說:「你知道嗎?我今天參加了一個聚會,大家竟然都喝酒了!而且,還是那種久違的、暢快淋漓的感覺!」
我愣住了,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難道說,酒精並沒有完全離開我們的生活?難道說,還有人在堅守著那份對酒精的熱愛和執著?
我帶著好奇和期待,決定去參加那個聚會。當我走進聚會現場時,我驚呆了:這裡聚集了一群和我有著相同愛好的人,他們舉杯暢飲,談笑風生。那一刻,我彷彿回到了過去,回到了那個充滿歡笑和熱情的年代。
然而,當我仔細打量這群人時,卻發現他們的臉上都帶著幾分疲憊和無奈。原來,他們和我一樣,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掙扎的人。他們渴望通過酒精來釋放壓力、尋找快樂,卻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束縛和無奈。
聚會結束後,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望著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我陷入了沉思。今年的過年,確實不一樣了。酒精,這個曾經陪伴我們度過無數歡樂時光的「老朋友」,如今卻成了我們共同迴避的「陌生人」。然而,在這個充滿變化和不確定性的時代里,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對酒精的態度?是否應該學會在現實中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但我知道,無論未來如何變化,我都會珍惜每一次與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光。因為,那些時光里承載著我們共同的情感和記憶。而酒精,只是我們用來表達這些情感和記憶的一種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