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羽衣甘藍在網路上熱度頗高,不少網友將其稱為「夏日減脂必吃」和「通便神器」。與此同時,多家茶飲品牌也紛紛推出以羽衣甘藍為主要原料的果蔬茶。例如,喜茶於7月26日與安踏冠軍聯名推出 「奪冠纖體瓶」,該產品一經上市便引發搶購熱潮,多地出現售罄。
羽衣甘藍的知名度和熱度為何越來越高?9月11日,記者來到高密市萬畝良田家庭農場,這裡是亞洲最大的羽衣甘藍出口種植基地。
高密市萬畝良田家庭農場羽衣甘藍種植基地。
剛踏入園區,便看到幾名工人正搬運著羽衣甘藍種苗,準備進行栽種。「往年我們通常8月份栽植,今年由於天氣炎熱,栽植時間推遲了20多天,前段時間才剛剛栽植完。這一小塊是試驗田。」高密市萬畝良田家庭農場負責人王翠芬指著身旁一小塊土地介紹道。
幾名工人在栽種羽衣甘藍。
上世紀90年代,外出務工浪潮席捲而來,許多年輕人選擇離開熟悉的土地進城打工。看著大片撂荒的土地,王翠芬心裡滿是擔憂:「都去打工了,以後吃什麼?」她心念一轉,生出了「你們不種,我種」的念頭。1995年,王翠芬包下了村裡13戶人家的100多畝耕地,種植小麥、玉米。「當時除去上交的,壓根剩不下啥,甚至還有負債。」
2000年,王翠芬開始種植菠菜,用於出口。機緣巧合下,一個美國的客戶找了她,讓她幫忙種植羽衣甘藍。最開始,王翠芬認為這是個賺錢的契機。2005年,從荷蘭引進的種子在高密的大地種下了。
一切真能那麼順利?荷蘭的種子就這樣在高密的土地上順利地發了芽?令她始料未及的是,這一番探索與嘗試,竟耗費了7年時間。「咱沒技術,只能慢慢摸索。凍死了才知道它怕冷、熱死了才知道高溫不行、還有澇死、旱死……7年間幾乎所有的病害我們都遇到了。」終於,在2012年,羽衣甘藍在高密這片土地上真正實現了成功種植;王翠芬也摸透了羽衣甘藍的 「脾性」:喜冷涼,耐寒力較強,-10℃以上皆可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適合大規模種植。
王翠芬查看大棚羽衣甘藍長勢。
我國羽衣甘藍種植成本相對較低且品質不斷提升,出口競爭力強,種植基地訂單逐年增多。同時,近年來國內熱度攀升,在健康飲食、觀賞等領域嶄露頭角。2019年,王翠芬增加了大棚種植,保證一年四季都能出貨。「出口美國,歐盟國家的訂單主要還是採用露天種植,量大;棚內大部分是面對國內市場的,不管要多少、什麼時候要我們都能給發貨。」王翠芬說。
今年,高密市萬畝良田家庭農場種植了2000多畝羽衣甘藍,預計年產量可達四五千噸。「今年價格在每噸兩千多元到兩萬多元不等,我們會根據品質來定價,葉片完整度、顏色鮮艷度、大小均勻度等因素都會對價格產生影響。」王翠芬介紹,目前無論是大田種植還是大棚種植,除了採收環節,其餘環節全部實現了機械化。「節本就是增效。」
隨著種植羽衣甘藍時間的增長,王翠芬越發覺得這種蔬菜堪稱 「寶藏」。「羽衣甘藍被稱為『超級蔬菜』,營養豐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具有抗氧化、防癌作用的蘿蔔硫素。」提起羽衣甘藍的優點,王翠芬掰著手指頭都數不清。如今,人們對健康飲食越發關注,對營養豐富的羽衣甘藍的需求也持續攀升。「據我了解,現在國內已經有十幾家企業開始陸續研發羽衣甘藍深加工產品。」王翠芬說,「7月份,我們與青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立項,研究探索在產品種添加羽衣甘藍成分,預計新產品10月份上市。」
王翠芬介紹羽衣甘藍的優點。
「我要種好羽衣甘藍,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利益,更是希望通過這種蔬菜,讓大家都能關注食品安全這個至關重要的領域。」王翠芬站在田邊,凝望著已經冒出嫩綠芽兒的種苗,雙眸中閃爍著無比堅定與期待的光芒。
(大眾新聞·農村大眾記者 劉雯 通訊員 王暉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