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龍馬精神、事業騰飛,龍行天下、步步高升,龍顏大悅、笑口常開,龍鳳呈祥、幸福安康!」年三十晚上,在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一戶普通人家,隨著孩子們對長輩大聲朗誦出精心準備的賀詞後,一家老小就圍坐在餐桌前開啟了年夜飯,看著一盤盤精緻的仡佬族美食,難免讓人垂涎欲滴,隨著老人舉杯後,大家便大快朵頤起來。
最受小孩子歡迎的無疑是「珍珠丸子」,這是在肉丸子外面裹上糯米後蒸制而成,一顆顆糯米沾上肉丸滲出來的油脂後變得晶瑩無比,咬上一口回味無窮。
而老人最愛的卻是扣碗,五花肉經過特殊處理後切成大片,下面墊上鹽菜、小米、紅薯,或者對半切開包入砂糖,蒸熟後便成了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美食,最符合老人的胃口。
「紅帽子粑」是餐桌上最喜慶的食物,糯米粉做的糰子揉成寶塔狀,中間包上小紅豆,在頂上粘上幾顆糯米,蒸熟後再點上紅色的食用色素,寓意著步步高升、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桌上最下飯的肯定是糖醋魚,這道菜與別處不同,除了糖醋勾芡以外,必須要用到本地秘制的糟辣椒,每家每戶家裡必備一個陶罐,根據自家喜好放入佐料發酵的糟辣椒各有各的風味,一夾入口,情不自禁默念「絕絕子!」
還有香腸、臘肉、辣子雞、回鍋肉……一桌年夜飯,散發出的不僅僅是誘人的香味兒,更是在外遊子的一份鄉愁。
酒足飯飽後,家裡的女主人又忙著第二天的早餐,燉雞肉或者燉排骨,準備「鍋巴粉」。「鍋巴粉」其實就是綠豆粉,用綠豆、粘米磨成粉後兌入適量清水,黏稠的汁液均勻鋪在大鐵鍋中小火焙熟後起鍋,因焙熟後底部會稍微有點鍋巴,所以本地俗稱「鍋巴粉」。一切忙碌完,看春晚、守歲又成了常規節目,在一片歡樂祥和後,轉眼就到了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在務川習慣於吃雞肉粉或者排骨粉,鍋巴粉、豌豆尖、蔥花,一碗熱氣騰騰的早餐充滿了春天的綠意盎然。
吃完早餐各家各戶就要忙著「走人戶」,主人家也會提前備好迎新的小吃,酥食、麻餅、瓜子、花生、糖果等。酥食是用炒熟後的糯米粉或者糯玉米粉在圓形的模具中鋪上一層,再碼上用花生碎、芝麻、白糖等混合而成的「包心」,再在上面鋪上一層糯米粉或者糯玉米粉,壓緊壓實後上鍋蒸五分鐘,從模具中倒出晾制即可食用。而麻餅是用糯小米與糖漿炒熟後,在模具中壓制,再撒上花生、核桃、瓜子仁等,待冷卻後切成小片食用。
在務川人民的餐桌上有數不盡的美食,但其中糯製品居多,糯米製作的美食油脂豐富、結實耐餓,被仡佬族人民當作最依賴的食物。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勞動人民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將簡單的糯米製做出了美味多樣的食物,在每年新年來臨之際,這些美食也被毫無保留地抬上餐桌,在最濃重的節日里,闔家團圓、共享幸福。
來源:貴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