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龍:6月CPI轉正物價溫和上漲 大盤成功突破3500點牛市確立

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6月份物價數據,6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0.1%,結束了連續四個月的負增長,進入正增長區間,核心cpi漲幅創14個月新高,反映出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效果逐步顯現。6月份我國cpi同比由上月的下降0.1%,轉為上漲0.1%,環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繼續回升,上漲0.7%,這反映出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持續顯效,帶動了物價水平出現平穩增長。

在3月份召開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全年gdp增長目標是5%左右,而cpi目標是2%。當前cpi的增長還有較大空間,這也預示著下一步將進一步推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提振物價表現、拉動需求。工業生產方面,工業品價格指數ppi 6月份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但是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說明當前工業品價格降幅擴大,這也是因為很多行業出現產能過剩,進而引發價格戰,導致工業品價格出現較大回落。

近期多個行業召開了座談會,針對過剩產能進行去產能,這也是新一輪的供給側改革。比如產能過剩嚴重的光伏玻璃行業決定7月削減30%的產能,這也推動了光伏板塊近期大幅上漲。產能過剩的問題可以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緩解,這有利於提振工業品價格,推動ppi降幅收窄,同時能夠推動相關企業盈利的回升,形成良性循環。

從當前物價來看,cpi仍處於低位,剛剛轉正,這意味著央行有更大的政策空間來提振經濟表現,下一步可能還會繼續採取降息或者降準的方式,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維持低利率水平,這將有利於提振經濟增長的表現。

資本市場則繼續回升,雖然近期特朗普宣布對包括日韓在內的多個國家加征關稅,引發美股跳水,甚至可能會導致美股、美債和美元再次出現「三殺」局面,但是a股和港股表現相對穩健,這也體現出關稅對a股和港股的影響已接近尾聲,而且中美談判正在進行,特朗普也多次表示,談判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如果中美能夠在關稅談判上達成一致,形成一定的貿易協定,推動中美貿易正常化,下半年的行情可能會走得更遠。

下半年市場行情上漲的動力來自多個方面,一方面是影響市場的外部因素正在逐步減少,包括關稅戰以及中東衝突徹底停火,這些可能對下半年市場的外部環境會有一定改善。另一方面是穩經濟增長的政策還會進一步發力,很多人預計8月份可能會有多項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地,從而提振經濟需求,帶動消費回升。在當前市場已逐步形成慢牛長牛行情格局的情況下,投資者信心逐步提升,市場板塊輪動形成的財富效應正在吸引場外資金入場。

過去4年我國居民儲蓄增加了近60萬億,達到160萬億左右。以往居民儲蓄大轉型的主要方向是樓市,但現在樓市很難出現較大上漲,居民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已經改變,所以居民儲蓄大轉移的方向進而轉向股市。很多投資者通過買入股票或者基金入市,從而獲得財產性收入。中央多次提出要提高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居民財產性收入主要來自房子和股市,而現在房價能止跌回穩就不錯了,很難出現大幅上漲。在這種背景下,推動股市回升,促進資本市場持續活躍,是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最佳手段,也是提振消費的關鍵。

因為通過資本市場賺錢後,很多投資者同時也是消費者,將會有能力消費、有信心消費,消費起來了,我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就更加牢靠。當前市場已逐步形成上行走勢,下半年有望震蕩回升,突破去年10月8日創出的3700點的近年高點,牛市行情將進一步確立,甚至有望挑戰4000點。市場一旦走出牛市走勢,場外資金就會加速入場,包括外資流入以及國內居民儲蓄搬家,這將會為當前市場行情帶來更多的機會。

今年市場的行情呈現出「啞鈴型」形態,一方面以人形機器人、英偉達產業鏈、晶元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成長股大漲,還有以生物醫藥為主的創新葯大漲、新消費板塊也有不錯的表現。另一方面追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偏愛低波紅利股,也就是低估值高股息板塊,今年也有不少銀行股創出歷史新高,低估值紅利股表現較好。下半年市場的牛市氛圍預計會越來越濃,市場板塊將有更多機會,比如上半年沉寂已久的消費白馬股,下半年也可能會迎來資金的布局,出現估值修復;而在去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後,像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這些新能源板塊也將迎來較好的回升機會,市場賺錢效應有望進一步提升。因此建議大家堅定信心、保持耐心,通過堅持做價值投資,堅持做好公司的股東或者配置優質基金,來抓住這輪慢牛長牛行情的機會。(觀點供參考,投資需謹慎,圖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