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醫美平台新氧(sy.us)以一場「價格實驗」引發行業震動——其旗下「新氧青春診所」推出5999元的「奇蹟童顏」抗衰水光針項目,將聖博瑪旗下市場均價1.8萬元的艾維嵐童顏針價格直接「腰斬三分之二」。
消息傳出後,新氧股價從1.0美元低點飆升,截止7月8日美股收盤,新氧(sy.us)股價單日暴漲32%至4.30美元,較6月底累計漲幅超320%,市值突破4.7億美元。
這場「價格實驗」攪動行業格局的同時,也暴露出新氧轉型中存在的供應鏈矛盾、財務隱患與消費者信任危機。
供應鏈博弈:低價策略衝擊行業生態
新氧的「價格破局」直指醫美行業高利潤痛點。其「奇蹟童顏」項目主打的艾維嵐童顏針,是長春聖博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產品,此前因「械字型大小」資質和定價權長期主導市場。
業內人士向新黃河解釋,新氧通過「集中採購+賬期延長」策略,以約6000元/支的價格鎖定貨源,遠低於市場均價(1.88萬元/支)。但6月13日,聖博瑪發文指出,新氧所銷售的艾維嵐童顏針未獲得品牌方直接授權,且部分診所醫生未按品牌要求接受操作培訓,存在安全隱患。
新氧則援引《反壟斷法》反擊,指責聖博瑪「利用註冊證先發優勢操控市場」,並強調所售產品可通過國家udi系統驗真。6月16日,新氧發布《不致歉聲明》,宣稱「確實把價格打下來了」,但該聲明已於7月初刪除。
據新黃河了解,目前,童顏針市場正經歷供給端劇變。2021年國內僅2款童顏針產品獲批。截至2025年6月,獲批產品已增至7款,包括愛美客濡白天使、江蘇吳中艾塑菲等。供給增加加劇價格競爭,杭州、成都等地部分醫美機構的艾維嵐價格已降至5900元左右。
傳統核心業務持續萎縮:從流量中介向產業平台轉型
這場價格戰的深層邏輯,是新氧從「平台中介」向「產業參與者」的戰略轉型。
2013年,新氧成立之初,以醫美信息社區切入市場,通過用戶真實評價和機構比價建立信任。
近年來,抖音、小紅書等平台分流廣告預算,阿里健康、美團搶佔b端客戶,導致新氧核心業務收入持續萎縮——2024年信息及預約服務收入同比下滑19.3%,用戶數從2021年的850萬驟降至2024年的150萬,訂閱平台服務的醫療機構從2023年的1659家減少至2024年的1174家。
wind數據顯示,信息及預約服務曾是新氧核心業務。2020年,信息與預約服務收入占公司營收的100%,然而,到2024年該業務僅占公司營收的63.4%。傳統核心業務的持續萎縮,造成了公司營收下滑。
為尋求新增長點,新氧於2024年底推出自營連鎖品牌「新氧青春診所」,計劃3年內拓至千家門店。
創始人金星在內部信中稱,此舉是「從流量中介向產業平台轉型」。2025 年一季度,新氧輕醫美連鎖業務營收達9880萬元,同比增長551%,創單季度營收歷史新高。
然而,新氧開設自有醫美機構「新氧青春診所」,尋求新增長曲線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首先,重資產運營的輕醫美連鎖業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用於門店擴張、設備採購、人員培訓等。截至2025年3月,現金儲備11.06億元,較2024年底減少1.47億元,若維持當前擴張速度(計劃2025年新增10-15家門店),資金消耗速度將進一步加快,財務壓力持續攀升。
線下擴張也推高了成本,醫美治療服務成本同比增547.6%至8030 萬元,導致整體營業成本同比上升29.1%至1.51億元。
儘管銷售費用砍掉8.7%,管理費用壓縮36.7%,但凈虧損仍同比擴大56%至3310萬元,non-gaap(非公認會計準則)凈虧損315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410萬元。
2025年一季度,醫美治療服務毛利率僅18.78%,遠低於平台業務71.49%的毛利率。
在核心業務收入持續下滑、凈利潤虧損加劇的情況下,這種大規模的線下拓店無疑讓新氧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資金鏈面臨著巨大考驗。而且,如何在快速擴張門店的同時,保證服務質量,也是新氧亟待解決的問題。
消費者投訴位居行業前三,解決率僅為22.22%
"既當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終將失去公信力。"上海某連鎖醫美機構ceo向新黃河直言。
新黃河查閱新氧平台發現,首頁推薦位中自營項目佔比達76%,而合作機構曝光量同比下降40%。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2024年至今新氧關聯公司累計受到7次行政處罰。最新一例是其旗下海南一線大咖科技有限公司因發布未經審查的醫療美容廣告,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被海南省海口市市場監管局龍華分局處罰。
與之對應的,新氧的服務及產品質量也一直飽受詬病,這從居高不下的投訴量中可見一斑。
據中國電子商會旗下消費服務保障平台消費保數據顯示,2024 年在醫療美容行業的消費者投訴中,新氧醫美位列第三,而其投訴解決率僅為 22.22%。
圖源:消費保數據研究院
據金融界報道,截止2025年3月,黑貓投訴平台顯示,有關新氧的投訴數量高達1533條,集中在醫美事故、退款難、虛假宣傳等問題。
典型案例中,武漢用戶李女士(化名)於2025年4月花費2.8萬元注射濡白天使後眉弓鼓包,機構拖延半年僅賠償3000元;杭州用戶王先生(化名)抽脂術後感染,維權過程中發現操作醫生資質與平台公示不符。
「低價吸引的用戶往往對價格敏感度高,但對服務質量和醫療風險的容忍度低。」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相關專家向新黃河表示,新氧需建立更完善的售後保障機制,避免因短期流量犧牲長期口碑。
監管新規發布:新氧合規性面臨更高要求
新氧的「價格實驗」恰逢醫美行業監管收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於2025年5月9日發布《醫療廣告監管工作指南》的公告,該文件對醫療美容廣告的合規性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要求互聯網平台加強內容審核,攔截違規廣告信息,明確禁止「低價誘導」「虛假療效宣傳」等行為。
與此同時,行業洗牌加速。頭部品牌通過技術升級鞏固優勢,華熙生物(688363.sh)推出「再生醫學」概念產品,昊海生科(688366.sh)布局光電醫美設備;中小機構則加速向區域性細分市場滲透。
對新氧而言,需在流量分流與轉型陣痛中證明線下業務的可持續性,解決好產品質量、服務標準化等問題,以應對來自市場、消費者和監管的多重考驗。
文:新黃河科技與大健康研究院 古馬
來源:新黃河科技與大健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