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2025養老金上漲最多的兩類人,看看有你嗎?

2025年,養老金調整的消息再度成為廣大退休人員關注的焦點。隨著國家養老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每一次養老金調整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在這次調整中,有兩類人有望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他們的養老金漲幅可能會遠超平均水平,你的情況是否符合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繳費年限長的退休人員

養老金的計算與調整機制中,繳費年限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直接決定了退休人員養老金的高低。在我國,養老金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後能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

以江蘇省2024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為例,繳費年限被劃分為三個檔次:15年以內、16 - 25年、26年以上,每年繳費年限增加基本養老金的金額分別為1.7元、1.8元和2.0元 。這就意味著,同樣是繳費年限的增長,不同檔次所對應的增長金額是不同的。假設一位退休人員的繳費年限為15年,那麼他在工齡掛鉤調整中增加的金額為15×1.7 = 25.5元;而另一位繳費年限為42年的退休人員,其工齡掛鉤調整增加的金額則為(15×1.7)+(10×1.8)+(17×2.0) = 77.5元 。兩者之間的差距一目了然,繳費年限長的退休人員在養老金調整中明顯佔據優勢。

再從養老金的計算方式來看,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在這個公式中,繳費年限越長,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基數就越大,最終計算得出的基礎養老金也就越高。而且,繳費年限長的人員往往在個人賬戶養老金方面也更具優勢,因為他們在工作期間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更多,個人賬戶積累的金額也就相應增加。

對於那些既有實際繳費年限,又有視同繳費年限的退休人員來說,他們的優勢更加明顯。例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2014年9月份之前沒有建立機關養老保險制度,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通常都能被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企業單位退休人員在1992年之前的工作年限,也大多可以認定為視同年限 。這些視同繳費年限同樣會被納入養老金的計算與調整中,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養老金待遇。

二、高齡退休人員

除了繳費年限長的退休人員,高齡退休人員也是養老金調整中的重點照顧對象。在我國,許多地區都對高齡退休人員給予了額外的傾斜調整,旨在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體現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懷。

山東對到齡70歲、75歲、80歲的企業退休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會額外增加一定的養老金 。以2024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為例,普通企退人員到齡70歲增加290元、75歲增加190元、80歲增加360元 。上海則規定,男職工到齡65歲、女職工到齡60歲,每月額外增加90元養老金 。重慶對符合規定的到齡人員,也會適度增加50元或者100元的養老金 。

高齡退休人員之所以能獲得更多的養老金調整,主要是因為他們在退休後生活成本相對較高,且收入來源相對單一。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醫療保健支出、生活照料需求等都會增加,而養老金往往是他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通過對高齡退休人員進行傾斜調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

此外,高齡退休人員在養老金調整中獲得更多漲幅,也是對他們早年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一種回報。他們在年輕時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如今在他們步入晚年之際,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經濟支持,是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體現。

2025年養老金調整中,繳費年限長的退休人員和高齡退休人員這兩類人群,有望在養老金上漲中獲得更大的實惠 。如果你恰好屬於這兩類人群,那麼恭喜你,你的晚年生活將更有經濟保障;如果你不屬於這兩類人群,也無需氣餒,養老金調整是為了保障全體退休人員的生活,每一位退休人員都能從中受益。讓我們共同期待養老金調整方案的正式落地,見證國家對退休人員的關懷與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