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服軟了:「你們只管賣,關稅我們扛」,美企自食惡果!

導讀:沃爾瑪服軟了:「你們只管賣,關稅我們扛」,美企自食惡果!

離開美國市場,中國企業就會陷入危機?處在風口浪尖的沃爾瑪用實際情況向世界表明,答案也許恰恰相反。

就在前段日子,由於加征關稅,沃爾瑪要求我國的供應商承擔 10%的額外關稅,結果遭到了供應商們的集體抵制,甚至還引得我國商務部門直接找其談話。如今,沒了中國供應商,老美貨架上商品短缺的危機一下子就暴露出來了,沃爾瑪最先扛不住壓力,選擇服軟了。

最近,據不少中國出口商講,沃爾瑪已經通知,重新發送之前因「關稅摩擦」停止運輸的貨物,還明確表示,「你們只管賣,關稅我們扛」。很明顯,在生存和臉面當中,沃爾瑪選了前者。當下沃爾瑪服軟雖說躲過了關門的危機。可美國的消費者就得為此自食惡果了。

一、背靠中國供應商,沃爾瑪「過河拆橋」

從 1996 年進入中國市場,沃爾瑪在咱們國家苦心經營都快三十年了。在這期間,沃爾瑪的總市值從 400 多億美元一路漲到 7600 億美元。

另外,沃爾瑪在中國還有好多供應商呢,這些供應商一直給沃爾瑪供貨,讓沃爾瑪把商品賣到世界各處。但是,靠著中國發展起來的沃爾瑪,前段日子在關稅上卻做了過河拆橋的事兒。

好多家媒體都報道說,因為加征關稅的影響,沃爾瑪曾經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 10%,想把美國官方加征關稅的成本推給產業鏈的上游。這要求明擺著是在壓榨咱們中國供應商的利益。好多供應商都說,利潤本來就少得可憐,要是再降價,那直接就得虧本了。

國外資本靠著自己的優勢地位,來搶佔和擠壓中國市場,這可不是個別的情況。就像之前,高通公司手裡握著手機晶元的優勢,很強勢地向咱們國家的手機廠商收取整機 5%的服務費。實際上,沃爾瑪能成功,離不開這些又好又便宜的中國製造。

二、離不開中國製作,「願意主動承擔關稅」

在中國供應商全都表示不配合以後,沃爾瑪這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很快就改變了態度。之前要求供應商降價 10%的辦法徹底沒用了,不但這樣,還願意主動給加征的關稅掏錢,就算這時候的關稅已經高到讓人吃驚的 145%。巧了,在沃爾瑪傳出這個消息之後,另外兩家美國的零售巨頭家得寶和塔吉特也宣稱要主動承擔關稅。

像這樣前後的差別,真是讓人吃驚得不行。其實很容易就能看出來,美國的加征關稅計劃產生的反作用已經顯現出來了,不少美國企業都因為這個自食其果,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像供貨不夠,利潤減少,市場變小等等。

跟零售巨頭比起來,美國電子商務領域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厲害。在美國的電商平台上,玩具、小家電、衣服、鞋子這些東西,大部分都顯示沒貨。根據美國零售聯合會的估算,美國的關稅計劃可能會讓運動鞋、家電和傢具這些必需品的價格平均上漲 8%到 20%,這肯定會給美國中低收入的家庭帶來更重的生活壓力。

三、中國手握三張「王牌」,從容應對美方挑戰

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策略沒起作用,根本原因是錯誤估計了自己的本錢,太低估中國反擊的實力了。在貿易爭鬥當中,中國有三張「王牌」,特別有底氣:

第一,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著特別大的內需市場,這給了足夠的韌性,完全能應對美方的挑戰;

第二,中國不斷加大對前沿科技的投入,在新能源、晶元這些領域不斷有突破,完善的產業配套和高素質的勞動力,讓美國企業的供應鏈找不到更好的替代。

第三,中國掌控著全球 80%到 90%的稀土加工生產能力,這些「工業維生素」在高端製造領域那是缺不了的,在戰略資源方面的優勢沒人能替代。

有這三張王牌在手裡,一起給咱們構建起了應對貿易爭鬥的戰略空間,也讓老美慢慢明白,用關稅來遏制不但實現不了戰略目標,反倒加快了全球經濟格局向多極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