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回來了!大摩:80%投資者有意短期內增配中國

資金態度重大轉變,外資大舉買入中國股票。

5月12日,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顯示,對沖基金,特別是美國的對沖基金,上周增加了對中國股票(包括購買在美上市中國股票和國內a股)的看多押注,原因是對中美貿易談判進展持樂觀態度。

央視新聞最新消息,商務部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指出,中國5月14日前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征剩餘10%的關稅,並取消根據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和第6號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採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稱,在剛剛結束的摩根士丹利中國best會議上,有80%以上的投資者表示,很可能在近期增加對中國股票的敞口。

低配+經濟韌性=中國市場的吸引力

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新興市場投資組合中仍然是最大的低配地區,相對於指數基準(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國權重為31.3%)低配2.4個百分點。

這在所有被摩根士丹利研究評為"增持/持平"的新興市場中是最低配的。

另外,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短期關稅對宏觀和企業盈利的影響是負面的,但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可能小於許多其他主要經濟體和市場。

例如,對於2025年實際gdp增長,摩根士丹利中國經濟團隊已將預測從4.5%下調至4.2%(下調幅度為6.7%),相比之下,美國從1.5%下調至0.6%(下調幅度60%),亞洲整體從4.4%下調至4.0%(下調幅度9.1%)。

此外,對於盈利增長預測,摩根士丹利已將2025年msci中國指數的預測從7%下調至5%,而對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則從11%下調至3%。這意味著中國市場相對的韌性可能超出預期。

與此同時,報告稱,自4月中旬以來,中國市場資金流出的趨勢迅速被全球被動資金的流入所逆轉。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也觀察到中國市場主動型資金流出的顯著放緩。

人工智慧、科技、新經濟:新一代股市領軍領域

報告指出,在摩根士丹利中國best會議上,ai、科技、新經濟板塊的高出席率證實了摩根士丹利的觀點,即這些行業正在成為新一代股市領軍板塊。

報告稱,最新在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電動車和供應鏈方面的突破幫助全球投資者重新找回對中國企業研發能力的信心,以及它們積极參与甚至引領全球科技競爭的能力。

這種突破得益於中國獨特的工程師人才儲備、數據可用性、完善的社交網路和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以及潛在的進一步政府支持。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