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了!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3名航天員將亮相出征,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也在中國空間站之中,除了執行常態化的任務之外,也將為新乘組做好準備。
這不,在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發射前,我國空間站的軌道變化又出現了,進行了第1次調相變軌。
那很多人就要問了,為什麼要進行空間站軌道變化?下面就詳細看看,一步一步地給大家說明一下。
神舟二十號發射準備:3名航天員將出征!
對於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任務來說,的確已經進入到了執行任務的倒計時階段,依照我國在4月發布神十九動態來看,預計在五一前後返回東風著陸場。
所以,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任務,大概就是在4月下旬執行,在發射之後,我國航天員乘組就要進行在軌任務輪換,這也是我國常態化的任務了。
其中6名航天員將會出現短期的同飛階段,在兩個乘組完成任務交接之後,就是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地球,返回東風著陸場的時候了。
所以,任務節點比較清晰,其實每一次我國載人飛船航天任務都是比較清晰,大部分人知道中國航天任務的模式。
當然,針對這一次任務來說,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其實基本都已經準備完成了,其中神舟二十號船箭問題,在神舟十九號乘組任務的時候,就準備好了,這是我國採取的發一備一航天策略。
當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執行任務的時候,由於採取「待命救援措施」,所以,神舟二十號船箭會同步在發射場待命救援。
只要航天員乘組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返回,那我國就會採取快速應對措施,將航天員接回來,不會讓航天員在太空停留。
此前國際空間站就出現了被困局面,我想像很多人也看到了,我國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問題出現,航天員的安全是放在第一位,這就是差別。
如果神舟二十號船箭組合體最終沒有執行待命救援飛船的話,那我國就會將其轉移到下一次任務,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其次就是神舟二十號航天員的問題,我國也是對外宣布了,已經確定了,並且在訓練之中。
只不過3位航天員的具體名單,我國沒有對外公布,這是因為要進行保密,只有在發射前數小時才會公布,大家要看到具體的名單,只能繼續等待。
只能說,3名航天員將出征!期待早點亮相,讓大家看看又有什麼不一樣的面孔,這就是基本情況。
神二十準備發射,中國空間站第一次調相變軌,為什麼?
其實對於太空任務來說,無論是中國空間站,還是國際空間站,在每次執行任務的時候,都會做出這樣的調整,並且不止1次,這背後的原因非常明了,是什麼原因?
那就是為了更好的進行載人飛船的發射,進行對空間站的調整,然後適應更好的太空對接任務,這一次大家可以看下數據圖,變軌之後也是同步試下了軌道提升,在380公里左右的穩定區間了。
而且,在進行軌道調整之後,大家還可以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公布的軌道數據,進行對發射窗口的測算,知道具體的精確發射時間,這都不是意外的事情,這都是公開的事情,這主要是避免其空間站任務在執行的時候,遭遇什麼「意外」的情況。
不少人應該也知道,此前我國沒有公布空間站軌道數據的時候,西方衛星兩次靠近中國空間站,然後帶來威脅,而我國不得不採取措施,在太空之中進行應急避險。
並且我國還在聯合國大會上進行了說明,結果西方「死不要臉,不承認」,後續我國就全面開啟了詳細的軌道數據公布,以後要是再遇到,想賴都不可能了,所以,空間站的軌道數據很重要,但公布也是為了安全。
而這一次我國進行空間站的第一次軌道調整,就是做神舟二十號任務發射的準備,這是第一次,後續還會進行調整,而在調整完成之後,就會保持,等待發射任務的執行,在做到精確之下,就可以做到更加完美的任務執行。
如在太空之中,空間站以每秒7.7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快速飛行,如果直接與空間站對接,是很難,要求也很高,風險也很大,這對飛船之中的航天員來說,肯定不能這樣做。
所以,我國要進行對空間站的軌道調整,來滿足最好的方式或者最安全的方式等來進行對接,這就是最為完美的窗口期配合。這下大家明白了吧?
期待神舟二十號完美髮射,神十九早點返回
神舟十九號,神舟二十號任務的太空會師,又是我國空間站歷史性一幕,這也是我國空間站的第6次會師。
當然,每一次太空會師都是不一樣的航天員組合,所以,其實每一次的太空會師,也是不一樣航天員之下的航天歷史,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在書寫中國航天成果,這也是太空任務的獨特點吧。
當然,也不得不說,這時間過得真快,一次又一次的任務對接不斷出現,一批次又一批次的航天員為我國創造成就,實現太空領域的重大突破,也為你們說一聲辛苦了。
而未來,中國空間站也會走向更加不一樣的一面,除了中國航天員之外,國外航天員的加入,也會讓中國空間站出現不一樣的點,這是未來大家可以看到的,這也說明了中國航天的包容性,也期待更多的國家加入中國空間站,實現更大的成就。
我國已知堅信在相互合作之中,才可以實現更大的突破,才能夠推動世界航天新高度,所以,從統計來看,我國已經在各個方向發力了。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政府間航天合作協議,涵蓋對地觀測、深空探測、衛星研製、月球探索、載人航天等多個領域。
中國航天「朋友圈」不斷擴大,航天科技成果也在更好地造福人類,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