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唐三兩打酒鋪:用「反常識」構建下一個萬店品牌|觀潮星探

對話唐三兩打酒鋪:用「反常識」構建下一個萬店品牌|觀潮星探

唐三兩打酒鋪

作者 | 辛夷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最近,唐衍勤和李孟龍兩位創始人的電話被打爆了,來者的訴求很簡單,「你們的店怎麼加盟?」


這家店叫「唐三兩打酒鋪」,不久前剛獲得挑戰者創投的天使輪投資,據說還「驚動」了唐彬森。只不過猶如「電詐」一般的高密度加盟諮詢並不都是被明星風投吸引來的。


據唐衍勤透露,去年就有很多人通過各種途徑找到唐三兩,其中90%都是酒鋪的客人,僅僅因為體驗了幾次就動了加盟的念頭,而當時團隊成員根本沒有公開過聯繫方式。「畢竟我們2023年才開出首店,那時候還在樣板測試,沒做好大規模擴張的準備。」


但架不住市場反響太強烈。


李孟龍清楚的記得,有個澳洲的客戶為了加盟直接打飛的回國洽談,不成想還找錯了地方。「他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我們綿陽一家分店,以為那家店的店長就是唐三兩的老闆,於是就從墨爾本空降雙流(機場),緊接著打車直奔綿陽,一上來就說要加盟,當時那位店長都蒙了。」


投資者和加盟商近乎衝動的熱情,讓蕭疏了幾年的大消費總算有了些許回溫的跡象。就像李孟龍感慨的那樣:這是因為市場上太久沒有出現真正的好項目了。


在零售業,好項目不能太複雜,既要讓合作者做得會,又讓消費者看得懂;但也要足夠複雜,至少要做到競爭者抄不走。


方法只有三個字——反常識。


不做包裝


沿著成都宏濟新路密密層層的社區底商一路走來,中途拐進一間60平左右的鋪子,唐三兩做的生意一目了然。


唐三兩打酒鋪


臨街一方檔口,熱情的店員招呼來往客人免費嘗酒;內堂前廳分兩區:吧台區中式復古,40多款酒寫在簽上,可外帶也可堂食;堂食區置三副桌椅,布陳得像鄰居家的客廳,除了聊天喝酒,還剛好放得下客人自備的下酒菜。


這裡白天基本是中老年主顧的天下,四五塊的白酒下肚渾身舒爽。晚上多是年輕人的主場,三杯兩盞小酒褪去一身班味。如果實在懶得下樓,外賣到家也要得。


視覺、服務、氣氛,每一處都是記憶錨點,但重心還是產品。吧台金屬龍頭裡流出的各色酒體,直觀傳達出「打酒鋪」的含義。


是的,唐三兩隻賣散酒。


對比市面上主流的包裝酒,散酒天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成本低、體驗性好、在70-90年代的消費人群中認知度高,只是標準化問題遲遲沒有解決。


非標「罈子酒」引發的安全隱患堵住了主流需求通道,但同時也意味著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將產生巨大的消費空間。


唐三兩推動散酒標準化,得益於創始團隊深厚的產業經驗。唐衍勤是資深財務專家,曾親自操盤大型酒廠投併購整合;李孟龍負責渠道營銷,執業期間幾乎拿遍了所有銷售類獎項;另一位創始人於超主攻供應鏈,不僅熟知每個生產細節,還擁有頂級的產品理解。


基於覆蓋酒業全流程的產業積累,三人很快抓住了散酒標準化的重點。


唐衍勤指出,唐三兩的產品有兩個基本邏輯:

第一,品牌採用選品邏輯,通過和具備完備資質的酒廠合作,每款產品嚴控檢測報告,確保產品品控。

第二,選品標準以實際體驗為核心,由真實用戶參與的選品會承擔起有效的市場測試功能。「我們很注重消費者的需求,每個店銷售什麼產品最終是由消費者投票決定的,他們在唐三兩隻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至於產品的安全、品質、性價比等,交給我們去做就好了。」


在產品穩定性方面,唐三兩也做了細節考量。比如開發常溫長保產品、規範儲存方式,以及最大限度降低打酒器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它(打酒器)要不停地充氣放氣,容易帶走內容物的香氣。一瓶酒開蓋的時候52度,賣著賣著成了45度,這就不行。我們調整的結果就是確保機器不影響產品質量。」李孟龍稱。


唐三兩打酒鋪


目前唐三兩的產品庫里有超100個SKU,平均每家門店分配40個左右。其中白酒作為市場普遍接受的穩定性產品,走質價比路線,在所有產品中的比重達到35%;同樣具備國民度的啤酒佔20%,其次是梅子酒黃酒、米酒等對新品率要求更高的酒飲。


多元品類致力於在服務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分散單品類價格競爭的風險。


確如李孟龍所說,唐三兩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創新業態。如果說十年前專業酒類連鎖曾經引領了酒類售賣方式的創新,那麼唐三兩就做到了品類的徹底顛覆。


「我們有幾個特點:第一,100%的自營產品在零售業里並不存在,而我們的散酒全自營;第二,100%的體驗率前所未有;第三,酒類堂食和零售結合的成功模型不多。況且我們還把堂食的價格降到零售的水平,而不是把零售的價格漲回堂食。我們這有15塊錢一斤的清香型白酒,堂食也是按這個成本結算,喝二兩隻需3元錢。」


總結來看,唐三兩是以社區為主要陣地,兼具零售與餐飲屬性,將散酒品類做標準化的連鎖品牌。它的商業模式有一定複雜性,但卻沒有造成消費者和經營者在理解和運作上的障礙。


  • 對消費者來說,唐三兩是開在家門口的散酒鋪,是幾十年前街邊散酒夢核的現代化再造;
  • 對經營者來說,唐三兩是三兩個人擰幾下酒龍頭就能操作的社區小店——這是品牌具備極大可複製性的前提,也是投資人最喜歡的商業敘事。


無論是從供給、需求還是資本角度看,唐三兩的模式都無懈可擊,以至於已經有門店掛出了相似的招牌。


不過面對這些虎視眈眈的模仿者,唐衍勤表示並不擔心。


不求速度


不擔心是因為唐三兩創始團隊的行業經驗、實幹的執行力及技能組合絕無僅有,尤其是供應鏈能力,涉及產品分辨、成本判斷、消費者洞察和營銷推廣等,這是外行難以企及的壁壘。


「產業優勢是一個沉澱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幾乎用了十多年的時間來為唐三兩做準備。」唐衍勤直言。


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依然是隱憂,比如市面上很多品牌推出0加盟費,目的是讓加盟商儘快簽約、交錢、開店。如果做不到讓門店賣貨,前期費用無法覆蓋,虧損到一定程度必然崩盤。


為了解決加盟門店的銷售效果,唐三兩創始團隊通過親自下場運營跑出了單店模型,宏濟新路門店就是品牌的試驗田。


唐衍勤分享稱,創始門店的人群結構最多元,同時涵蓋老社區、新社區以及旅遊人群。「我們甚至還在大約距離500米的位置開了一家門店,測試相鄰街區的客群重疊率,兩個門店步行距離10分鐘,事實證明,客戶重疊率只有3%,相當於沒有。這種密度在傳統酒類連鎖是不敢想像的。」


在測試階段,核心團隊保持著從早8點到凌晨2點的高強度工作,親自和路過店門口的幾乎每個人打招呼,由此逐步釐清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客戶需求、人員要求、運營標準、供應鏈標準、後台支持、店主畫像等一系列問題。


僅以主觀性較強的店員招聘為例。李孟龍主導引入人格測試,以親和力、服務能力、共情能力、交流能力、社交能力等維度,形成一套標準化的人才評價體系。對於店長和加盟商招募,唐三兩則會提供涵蓋人員招聘、運營規範、產品知識、注意事項、運營指標解讀等在內的培訓系統,幫助加盟商提高銷售表現,培養可持續經營能力。


單店模型跑通後,區域樣板打造隨之提速。尤其是綿陽、仁壽等下沉市場門店的成功運營,讓唐三兩破解了「五年萬店」的發展秘鑰。


李孟龍介紹稱,縣城有遠超想像的消費力,加上酒精是一種情緒飲料,具備高粘性,會進一步激發消費力。從具體運作方面,不同區域的實體零售遵循通行規則:大城多開店,小城開大店


「唐三兩在高線城市以社區店為主,注重人與人的溝通;下沉市場以商圈店為主,更看重形象。因為縣城消費人群購物高度集中化,全縣人可能都在一兩條街上購物,沒有在家門口買東西的習慣。」


針對不同區域的不同店型,唐三兩也制定了對應的評估方法。一般來說,高線城市房租高,消費者基數大,由此帶來高客單、高銷量;縣城銷售額有限,但房租人工等成本低、利潤高。


「我們廣州的新店首日賣了一萬三,破了之前日銷8000元的記錄,這就是大流量、強消費力的結果。部分縣城的日銷售額也就三四千,但算下來可能和廣州一樣賺錢。這是不同區域的優勢所在。」


而對於冬季較長的北方地區,唐三兩正在開發「店中店」模型。「店中店不僅可以延長營業時間,還能形成不同商業形態之間的流量互補,而且對門店面積和整體投入的要求更低。」


按照李孟龍的設想,如果店中店模型可以跑通,唐三兩的觸角甚至可以下探到鄉鎮一級。


在供應鏈如此完備且高效的今天,萬店連鎖對唐三兩來說並不是難以企及的夢想。但唐三兩永遠勸大家慢一點。


「今天很多人都是被動創業,不是為了想賺多少錢,只是為了養家糊口。我們的願景就是讓每個合作者有穩定的收入、體面的生活,這也是我們取得市場信任的基礎。」李孟龍說。


對開店來說,慢就是快。


不追流量


經過互聯網思維和資本市場對新消費的洗禮,流量思維早已深入人心,但唐三兩不走傳統流量營銷路線。


在李孟龍看來,很多實體品牌在流量平台上做自營並沒有太大意義。「現在再想用大IP獲客已經不太可能了,達人投放也有限流、降權的風險,品牌花大價錢做流量,最後帶來的只是少數基礎物料。」


對於以社區店為主的唐三兩來說,外部營銷帶來的流量只是增量,並非門店服務的核心客群。「同比來說,以矩陣邏輯運營一些自然流量平台,門檻更低,觸達的用戶精準度反而更高。」


唐三兩甚至不做純商業邏輯上的會員。


「傳統會員的目的有三:增加粘性、透支消費、差異化服務,這其中自帶金融風險價格歧視,這就是我們堅決杜絕的。」


在李孟龍的規劃中,唐三兩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周邊客群,會員系統不會與儲值或購買金額掛鉤。「客人來了有積分,正常放送生日、節日福利,未來可能會根據購買頻率做梯度會員。」


唐三兩的門店營銷,只有關注用戶體驗一個重心。在引流階段,門店只需要做好招呼顧客嘗酒這一個動作;在留客階段,門店需要根據用戶反饋不斷調整產品結構。


「不同城市區域的消費者飲酒的習慣、口味都不一樣,主推的SKU就不一樣,這個主要靠管理者自己的判斷,銷售數據不會騙人。我們作為總部會根據過往數據給大家提供初始產品架構,以及擴充產品庫,讓門店有更豐富的選擇。現在我們庫里有100多個品,不排除今年年底會做到上千個產品。」


反常識是一種容易理解但難以落地的經營策略,也是一種短期被誤解長期被低估的商業思維。它甚至不是後天形成的。


「做好事的前提是你本身是個好人。」李孟龍說。


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唐三兩剛誕生的時候。


2023年,唐衍勤、李孟龍和於超相約一起打撞球的時候,唐衍勤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那是40年前的一個夏天,成都社區里還常有賣散裝啤酒的大罐子。光著膀子的大爺喝一口散啤,吃一口隔壁買的滷菜下酒,然後和街坊鄰居坐在一起聊家常。


當時的唐衍勤只有5歲,跟著外婆出去買菜的時候看到此情此景,突然動了想喝一口的念頭,於是打著口渴的幌子從外婆那裡討到了人生中第一杯啤酒。


「喝下去之後,感覺好舒服,那種場景帶給我的觸動一直保留到今天。」


酒業的從業背景、多年的經驗積累和突然湧上心頭的記憶產生了化學反應,開一個散酒鋪的靈感誕生了。而且這家散酒鋪不是單純的往日重現,而是迎合今天的市場,讓所有酒水品類以優質、平價、安全的姿態回歸散品。


很快,它有了一個親切的形象和一個有意趣的名字——「唐」是對國潮盛世的憧憬,「三兩」是對小酌怡情的勸誡。「唐三兩」是支撐這份寄託的商業載體。


唐衍勤說,唐三兩的底色是「人情」、是「正」。


不以包裝為定法、不以速度為綱常、不以流量為尺度,品牌的初衷無外乎就是讓所有普通消費者都能喝到高品質的散酒。


當一個品牌開始忘記生意,賺錢反而成了一個自然的結果。


以人為本,這本該是商業世界裡最大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