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科技股才剛剛起步

前段時間,我在提示「科技股」和新能源等熱門領域風險時,有位網友給我拉了一幅蘋果股價的長期走勢圖。

提出2011年,ipone4s剛剛出爐,引領全球智能手機更新換代浪潮,一切如日中天,彼時蘋果股價距離其上市之初已上漲了百倍不止,但是從後視鏡看仍然只是剛剛起步,所以現在追「科技股」、追新能源並不晚。

看到這番言論,我感到當真是無知者無畏,股市中很多問題可不是想像中這麼輕鬆愜意。

的確沒錯,從過往歷史看,好像任何時點買蘋果都沒有太大問題,最後幾乎都漲了回來,這實際上也是優質公司、長牛股的魅力所在。

同一特徵如果放在茅台身上,其實同樣適用,之前我曾舉例過假設在2007、2012年兩個歷史大頂買茅台且長期持有的後果,回溯數據之後,結論是長期瞎買,只要拿著不懂也能利潤豐厚。

然而,問題卻在於:

1、現在當紅的「科技股」、「新能源股」,有誰會是下一個蘋果?大概率是沒有,2011年的時候,蘋果強大的盈利能力+堅固的護城河壁壘已清晰可見,可現在的國產「科技股」卻大多依然停留於紙面,其盈利能力和競爭優勢始終是畫餅比實際展現得要多。

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冠予「科技」之名者,最終95%都會被證明為偽科技股,博弈勝率並不站在追高者這一邊。

即便新能源中最具帝王像的比亞迪,懂行的都看得出其生意模式、技術壁壘、品牌影響力、賺真錢的盈利能力比起當年的蘋果仍然是相差甚遠。能成為下一個豐田就是巨大成功,先天基因決定不可能成為類似蘋果的存在。

2、拉長了是一回事,切換到中短期又是另外一回事。別看長期看蘋果股價牛逼哄哄,但是真正的長期主義和你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放大細看各個時期的蘋果股價,你會發現並非你印象中的風平浪靜,閃崩、暴跌一樣沒少過,大大小小的調整和其他股票實則沒有什麼不同。細數之下:

(1)2000-2002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那會,蘋果跌沒了82.3%。即便2000年是貨真價實的剛剛起步,如果遭遇到如此跌幅,你的感想會如何?

(2)2007-2009年次貸危機崩盤,蘋果股價蒸發了61.54%,比現在茅台的慘狀如何?

(3)覺得2011年很飄是吧,接著2012年就會給你一個下馬威,從2012年到2013年蘋果股價下跌了44.81%。

(4)2015年-2016年,據說喬布斯去世後,蘋果創新靈感已經枯竭,這次從高點到低點,又再度跌沒了31.85%。

(5)2018-2019年,回撤了38.96%。

(6)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巨大恐慌,短期股價抹平了61.94%。

(7)2022-2023年,來回拉鋸,最大回撤31.73%。

上述每一次下跌都伴隨著唬人的鬼故事,我不知道到底能有多少人堅定信心,始終認為一切才剛剛起步。

事實上,你之所以信心滿滿,覺得它是世界上最好的股票,是因為它在上漲。如果它不漲反跌,並且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鬼故事傳說,你還能這樣信心十足嗎?

真正在股價低迷並且伴隨巨大利空時,敢於買進者才算是真正看好該股的人,追漲其實不叫看好,只是人云亦云的跟風而已,只要下跌就是最慌的一批。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