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來從未有過低位,全球大宗商品格局突變!剛果金暫停鈷出口,事關A股千億礦業巨頭,兩大巨礦變數陡增,緊急回應

金融界2月25日消息  大宗商品全球格局突變,剛果(金)暫停鈷出口,a股千億巨頭緊急回應。

近日,剛果(金)戰略礦產市場監管與控制管理委員會(arecoms)發文表示,為穩定鈷市場、應對國際市場的鈷供應過剩問題,2月22日該委員會已採取重要監管措施:暫停剛果(金)所有採礦活動產出鈷的出口,為期4個月。3個月後對該措施進行評估,屆時如有必要,可對該臨時暫停措施進行調整或終止。

根據fastmarkets的數據,鈷的價格已跌至每磅10美元以下,除2015年底的短暫下跌外,21年來從未突破這一水平。鈷的主要產地是剛果,氫氧化鈷的價格已跌至每磅6美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剛果(金)為全球最大的鈷生產國,根據darton commodities數據顯示,剛果(金)2023年的供應量佔全球鈷總量的77%,超過17萬噸。其中a股千億礦業巨頭洛陽鉬業已在剛果(金)深度布局,洛陽鉬業一家產量占剛果金鈷產量的近1/3,佔全球總產量的1/4。此前其位於剛果金的兩個巨型銅鈷礦tfm和kfm相繼擴產或建成。

洛陽鉬業緊急回應

對此,洛陽鉬業緊急回應表示公司tfm和kfm礦區生產運營活動有序進行。公司預計該臨時措施不會對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已成立專項工作組,與剛果(金)政府及行業管理機構保持積極溝通,密切跟蹤政策執行進展。」公司回應稱。公司表示,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msci的esg評級保持aa級。公司生產的所有鈷產品全部為清潔的、可追溯的工業礦產品,符合剛果(金)規範鈷行業發展的政策方向。

不過,a股市場似乎洛陽鉬業的說法並不買賬。25日盤中,洛陽鉬業股價全天走勢疲軟,一度下跌近2.5%,截止收盤洛陽鉬業股價報6.77元/股,下跌2.17%。

對洛陽鉬業業績影響巨大

當下,剛果金的兩個巨型銅鈷礦對洛陽鉬業業績影響巨大。

1月22日,洛陽鉬業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公司預計2024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億元-14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45.50億元到59.50億元,同比增加55.15%-72.12%。預計實現扣除非凈利潤124億元-138億元,同比增加98.94%到121.40%。

對於業績爆發,洛陽鉬業給出的解釋是主要產品銅鈷產銷量同比實現大幅增長,疊加銅產品價格同比上升、降本增效等措施效果明顯,使公司實現利潤同比增長。值得注意的是洛陽鉬業稱,銅、鈷產量的大幅增長得益於剛果(金)tfm和kfm兩座世界級銅礦山的加持。2024年上半年,tfm混合礦項目3條生產線成功實現達產和達標,連同原先的兩條生產線,tfm形成了5條生產線、45萬噸的年產銅能力。kfm則擁有15萬噸銅的年生產能力。根據洛陽鉬業5年發展規劃,公司還在推進擴產計劃。公司最新也透露,正推進tfm西區和kfm二期的勘探工作,為實現2028年產銅80萬-100萬噸的目標蓄力。

此外,2月19日,洛陽鉬業在互動平台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曾表示公司未來將繼續深耕剛果(金)的tfm銅鈷礦和kfm銅鈷礦。

但是如今洛陽鉬業卻等來了剛果金的一紙暫停出口的文件,fm銅鈷礦、kfm銅鈷礦兩大巨礦變數陡增。

對於此次禁令,有券商分析師表示,此次剛果(金)暫停出口或穩定短期鈷價,引發價格超跌後的修復;若出口限制政策得以延續,長期鈷價中樞有望上移。本次剛果(金)鈷出口限制政策或令全球鈷供應鏈啟動結構性調整。剛果(金)之外的產地國企業或受益於鈷價的穩定,藉此機會擴大全球市場份額。

鈷(cobalt)是一種金屬元素,具有鐵磁性,是只需磁化一次就能長久保持磁性的金屬之一。因其具有較好的耐熱性、耐磨損、抗腐蝕性,鈷被廣泛用於航空航天、機械製造、電氣電子、化學工業、陶瓷工業、電池製造,以及醫療領域。

據悉,鈷資源多伴生於銅鈷礦、鎳鈷礦、砷鈷礦和黃鐵礦礦床中,獨立鈷礦物極少。鈷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為0.001%(質量),海洋中鈷的總量約為23億噸。其提取主要通過濕法冶金或火法冶金的方法從礦石中提取出來。隨著鈷的回收利用技術不斷成熟,從廢舊電池中提取鈷也成為一種重要的供給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