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2024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特別是9月下旬以來我國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起到了穩信心、穩樓市股市、穩宏觀經濟的良好效果。
但當前國內需求不足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化解,通縮壓力持續存在,保證貨幣政策足夠力度對於宏觀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十分必要。
為此,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我國貨幣政策基調自2011年以來首次由「穩健」調整為「適度寬鬆」,預示著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支持力度將顯著增強。
1,何為「適度寬鬆」?
一方面,「適度寬鬆」意味著更大的貨幣政策力度。
202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採取措施引導利率下行,並採取了降准、調整結構性貨幣政策等一系列舉措,但還不足以應對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況。
將貨幣政策基調由「穩健」調整為「適度寬鬆」,意味著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以及貨幣供給的調整將更加頻繁且力度加大,同時貨幣政策的靈活性與響應速度將顯著提升。
此外,「適度寬鬆」在一定程度上還意味著貨幣政策工具的多樣化,央行將採取更多精準調控手段,以靈活應對各種挑戰。
另一方面,「適度寬鬆」表明貨幣政策仍會控制在「適度」的界限內,以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在穩健貨幣政策的基礎上,漸進地、有步驟地推進「寬鬆」,而不是無限度的刺激、不計成本的「大水漫灌」。
儘管中國經濟面臨有效需求持續不足、物價水平持續偏低等壓力,但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依然穩健、貨幣政策空間依然較大,並不需要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歐美央行推行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甚至財政赤字貨幣化等激進手段迅速拉高通脹。
中國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更加註重精準施策,力求在穩增長、穩物價的同時,避免因過度刺激而帶來潛在風險和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過度干擾。
2,如何「適度寬鬆」?
在常規政策操作層面,當前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約為6.6%,仍有進一步下調空間,央行可能更頻繁、更大力度地實施降准和降息,以確保市場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此外,鑒於中國仍有一定的貨幣政策空間且通縮壓力下實際利率偏高的現狀,央行需要繼續實施有力度的降息政策,切實降低實際利率。此舉不僅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振投資者信心,促進投資增長,還能減輕居民部門負債成本,緩解其現金流壓力,進而釋放內需潛力。
在結構性政策工具層面,央行需要更加靈活且廣泛地運用多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調控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
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創新性地推出了「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新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人民銀行可在降息、降準的基礎上,繼續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引導資金流向特定行業和領域,優化信貸結構,增大對中小微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為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提供流動性保障。
同時,還需要繼續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加大對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支持力度,以確保「穩住樓市股市」目標的實現,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在預期管理層面,央行應加強與市場的有效溝通,做好前瞻性指引工作,通過預期管理提升市場信心和政策效果。寬鬆貨幣政策的不斷推出將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預期管理的目的,就是讓各類經營主體不斷明確央行的調控目標,引導其對於宏觀經濟的中長期預期與央行調控經濟的中長期目標趨於一致,進而完成提振市場信心、在中長期內最大化貨幣政策調控效果的任務。
因此,央行需要通過更有效、更科學的預期管理,向各類經營主體傳遞積極信號,切實提振市場信心。
3,合力發揮政策效能
其一,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在實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同時,加快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落地。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標誌著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再次採用財政與貨幣「雙擴張」的宏觀調控框架。在這一框架下,貨幣政策的支撐作用更加顯著。
首先,「雙擴張」能更好穩預期穩信心,更有利於降息、降准等貨幣政策操作刺激消費和投資作用的發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寶貴的貨幣政策空間。
其次,此時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通過降低融資成本,既能夠降低積極財政政策對於消費和投資的「擠出效應」,又能夠降低政府舉債成本、防止政府債務規模過度擴張。
最後,結構性貨幣政策與結構性財政政策相互配合,引導信貸和投資流向關鍵領域,從而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其二,加強貨幣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以及各項改革措施的協調配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增強政策合力;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提高政策整體效能。
我國將在實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同時,配合實施恰當的房地產市場支持政策、供給側政策、人口政策、社會政策,並加快推動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社會活力和市場信心為目的各種改革措施落地。
政策「組合拳」和改革「組合拳」一併推出,將為經營主體營造一個積極、寬鬆、高效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並能極大提振市場信心和預期。
在此情形下,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刺激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在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同時,繼續維持較強的跨境資本管制措施並堅持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這樣能夠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有效減弱外部衝擊對國內金融市場的負面影響。
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來說,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是發揮宏觀經濟穩定功能的必要條件。維持較強的跨境資本管制措施與保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並不矛盾,實際上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對短期內跨境資本大規模流入流出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
當然,由於外匯市場存在多重均衡,在特殊情況下,如有發生貨幣嚴重貶值進而演變為金融危機的風險時,央行必須採取果斷干預措施。
(註:本文轉載於中國社會科學網,感謝授權。編髮時略有改動,標題為編者所加,未經作者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