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這樣服務「長三角包郵區」!

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蘇州集群位列第五,南京集群位列第九,首次躋身前十。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正以蓬勃之勢邁向一體化發展的新征程。國家統計局2024年12月23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長三角區域發展指數為132.6,比2022年提高3.3。自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年均提高3.3,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提升,高水平開放邁出新步伐,引領示範作用顯著增強。

在這一宏偉進程中,各大銀行深入貫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打造長三角金融服務「包郵區」,賦能長三角地區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民生。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各項存貸款增長變化圖)

長三角一體化,基礎設施先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商業銀行憑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為這些項目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持。在交通領域,多家商業銀行積极參与長三角高鐵網路、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融資。比如,為滬蘇湖高鐵的建設提供巨額貸款,助力這條連接上海、蘇州、湖州的重要交通幹線順利施工。這不僅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促進了人員、物資的快速流動,更為長三角地區構建起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貢獻力量。同時,在跨江跨海大橋、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中,也都能看到商業銀行身影,以銀團貸款、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為基礎設施建設融通資金,讓長三角的交通網路愈發緊密。

產業協同創新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動力。商業銀行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不斷升級金融服務,全力支持區域內產業的協同發展與創新升級。「對商業銀行而言,這將提供更為廣闊豐富的金融場景,也是銀行實現突破和自身轉型發展的試驗田。」中信銀行資產負債部張暢認為,長三角地區進一步推進「金融+科技+產業」融合,每個城市產業分工都有準確定位,以創新驅動區域協同發展,通過科創金融貫通整個長三角地區,這些為金融機構發展科技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對於長三角地區的傳統製造業,商業銀行提供定製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助力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和綠色轉型。例如,為某大型鋼鐵企業提供併購貸款,幫助其整合上下遊資源,實現產業鏈的優化升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台」,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等特色產品,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此外,商業銀行還積极參与產業園區建設,為園區內企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促進產業集聚和協同創新,推動長三角地區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點擊此處查看原文

來源:金融時報客戶端

記者:謝晶晶

編輯:楊晶貽

郵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