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場悄無聲息的變化,正在給東南亞的製造型企業蒙上一層陰影。
伴隨著逆全球化及地緣政治局勢帶來的風險加劇,大量低端製造業從我國外遷至周邊地區。
而東南亞地區,理所應當成為了國內製造業,海外遷徙的目的地之一。
之所以選擇東南亞地區,與技術核心、消費核心、資本核心密不可分。
從國內大量遷出的製造業以服裝紡織、電子製造、機械生產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其中也不乏頭部企業。
對外遷的企業來說,選擇東南亞地區,近可繼續錨定國內市場,遠可借東南亞攻入美洲和大洋洲市場。
與此同時,大量的國內資本也投向了東南亞,僅2021至2023年期間,就累計投資金額就超過了400億美元,遠超歐洲、拉美等地區。
在全球供應鏈的重塑作用下,新興製造業也在不斷湧入,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年輕的人口密度,東南亞迎來了一波數字經濟的浪潮。
外賣配送、網路直播等新職業,正在逐漸成為當地年輕人就業的新趨勢,我們國家曾經出現的一些現象,在東南亞復現了。
據《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報告》的數據顯示,去年東南亞數字經濟規模高達2180億美元,同比增長11%,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很明顯,靈活自由的就業形勢,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不用面對勞動密集型企業里繁重的工作環境。
像越南和印尼,都正在經歷人口紅利期,越南人口平均年齡僅為32.5歲,且70%的人口屬於勞動力年齡層,印尼超過了6500萬人年齡介於20至35歲之間。
然而,這些年輕人並不熱衷於工廠上班,更加傾向於從事網約車司機、直播帶貨、外賣騎手等職業。
特別是tiktok進軍東南亞市場以後,電商行業迅速崛起,在當地蔚然成風,許多普通人通過直播銷售實現了財富自由,成為了網路紅人。
時間倒回二十年前,當時招工非常簡單,只要打開工廠大門,都不用吆喝,就有大量的年輕人騎著自行車湧入。
而現在,年輕人都在攝影、造型、美妝等相關工作上花心思,完全沒有了打工為生的想法。
基於這樣一系列的變化。東南亞地區的製造業用工荒問題開始凸顯,即使企業開出高價,提供更多的福利,面試人員也寥寥無幾。
目前,「用工荒」問題日益嚴重,廉價勞動力無法一直是企業的競爭優勢,工人們對權益的要求也在逐漸提升,用工成本必然持續上漲。
我國在東南亞地區有眾多企業,可以預見的是,東南亞地區的工資水平,將很快飆升至跟我國相近,廉價勞動力要成為過去式。
更可怕的是,「用工荒」問題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導致國內企業的供應鏈穩定性不足,削弱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與外遷的初衷相悖。
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挑戰出現,國內企業唯有注重技術創新,提高勞動生產力,方能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